Monday, December 1, 2003

[QA] 科普作家彭良禎來信討論 K265 小星星變奏曲緣起、 譯詞、 變奏曲、 德奧 作曲家

莫札特K265小星星變奏曲緣起、譯詞、變奏曲、德奧作曲家

高中好友資深兒童少年科普作家彭良禎,以莫札特這個作品當做引導,寫一篇介紹立體多邊型的文章《星星點燈》。我們討論了小星星民謠的緣起,也有一兩段有趣的歌詞譯詞。

科普作家彭良禎來信討論莫札特K265小星星變奏曲緣起

高中好友資深兒童少年科普作家彭良禎,以莫札特這個作品當做引導,寫一篇介紹立體多邊型的文章《星星點燈》。我們討論了小星星民謠的緣起,也有一兩段有趣的歌詞譯詞。

Date Mon, 01 Dec 2003 18:21:18 +0800 (CST)
From 彭良禎
Subject 莫札特K265小星星變奏曲

璨光:

(刪),還與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合作,致力餘數學科普活動ㄉ推廣教學,偶爾寫寫幾篇數學科普文章,(刪)至今約6年,不小心也勉強納入「資深作家」ㄉ行列。

下個月ㄉ一篇文章「星星點燈」提及「小星星變奏曲」,無意間上網查詢得見老友ㄉ網頁,處處瀏覽之後,很專業、很有個性,實在令人又驚又喜、感佩不已!

小小問題請教:

此網頁中的K265註解

「1778,Paris, 12 Variations for Piano "Ah, vous dirai-je, maman"」

與你網頁中ㄉ Variations for Piano, "Ah, vous dirai-je"不盡相同,

不知"vous dirai-je"所指何意?「12」是指Variations for Piano ㄉ曲數?「Ah」是「喔」之類ㄉ感嘆詞?「maman」意指「媽媽」?

又「小星星」的中文歌詞是後人所譯填?還是後人ㄉ創作?

(刪) 良禎

From 李璨光
良禎,

"Ah, vous dirai-je, maman" 是法文,一個一個字照翻是「啊,您,我說,媽 媽」。整句的意思是「啊,我要跟您說,媽媽」。翻中文時,也許可以翻成「媽媽 啊,請聽我說」會通順些。

那一首當然是法國民謠,曲名自然是原歌詞的第一句(有點像論語的篇名由來)。最 早的出版是1761年,但旋律自然是早就流傳久遠了。原法文歌詞的內容和星星無 關,基本上是小孩向媽媽撒嬌的可愛歌謠,我覺得比小星星更有趣。

Ah ! vous dirais-je, Maman,
Ce qui cause mon tourment
Papa veut que je raisonne,
Comme une grande personne.
Moi je dis que les bonbons
Valent mieux que la raison


大概翻譯如下(我試著把它逐字對音,翻成可唱的歌詞):

媽咪啊,媽咪聽我說
我的煩惱是什麼
爸爸要我學道理
就像大人一樣勤(這兩句原文是像大人成熟、用理性思考)
媽咪啊,媽咪聽我說
糖果啊,比道理還有趣


英文歌詞較法文原詞通俗,應該是媒體的關係。我問了幾個其他國家來的朋友,大 部份他們的歌詞都和星星有關。中文版顯然也一樣。不過,為了押韻,各語文用的 比喻會變化。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中文的譯者是誰。

英文詞是取自Taylor姐妹1806年出版的的童詩"The Star"。 原詩有很多段,但大部份就唱第一段。

Mozart的K.265一般稱為小星星變奏曲。這也沒什麼不好,反正一大堆藝術作品都 有個俗稱,讓人印象深刻又好記(比方說曹植的七步詩)。12Variations是指曲子 的型式是變奏曲,有十二段。引號引起來的是標題。有點像貝多芬「"田園",第六號交響曲」的意思。至於為什麼要特別提到有幾段變奏,我猜大概和「三字經」的 "三"一樣,僅是個特徵名稱吧。

(刪)

璨光

好友良禎畢竟是高手,比我這舊時代老人更懂得純真,隨手一改,把我翻的詞變得更可愛了:

From 彭良禎
那一首當然是法國民謠,曲名自然是原歌詞的第一句(有點像論語的篇名由來)。最早的出版是1761年,

1761和1778有衝突否?(1778見此網頁中K265的註解:1778,Paris, 12 Variations for Piano "Ah, vous dirai-je, maman")
但旋律自然是早就流傳久遠了。

So MozartㄉK.265算是搭配該法國民謠旋律下ㄉ創作?(就像高一時代U改編ㄉ校歌?)
Mozart的K.265一般稱為「小星星變奏曲」。


僅中文如此?其他國家地區也如是稱之?

(刪)

容Ponpon在關公面前耍大刀,因為覺得小孩子ㄉ遣詞用字要「童言童語」,所以試了一試,請參酌,希望沒偏離原意。

媽咪啊,媽咪聽我說
我的煩惱是什麼
爸爸要我上學去
快快長大能獨立
媽咪啊,媽咪聽我說
糖果啊,比長大還有趣


又,不小心看到將Mozart歸為德國人ㄉ網頁,像是台灣人ㄉ祖籍與籍貫之爭?
From 李璨光
那一首當然是法國民謠,曲名自然是原歌詞的第一句(有點像論語的篇名由來)。最早的出版是1761年,
1761和1778有衝突否?(1778見此網頁中K265的註解:1778,Paris, 12 Variations for Piano "Ah, vous dirai-je, maman")

1761是指那首法國民謠的出版。1778是莫札特完成K265的時間。
但旋律自然是早就流傳久遠了。
So MozartㄉK.265算是搭配該法國民謠旋律下ㄉ創作?(就像高一時代U改編ㄉ校歌?)

搭配下的創作?可以這麼說。K265變奏曲的主題部份是原來小星星童謠的旅律加上一點和聲變化與裝飾音的潤飾。

我高一那個作品是重新創作的歌曲;高二那首就是校歌變奏曲了──主題是校歌(同樣也重編了和聲)。不過,一般來說,古典時期(甚至於大部份浪漫時期)的變奏曲在曲式上比較規律,而我那個變奏曲雖然也用這個名稱,但在新題材的引進和發展上,倒是用上了許多不同曲式的變化方法(奏鳴曲的主題發展,協奏曲花奏,爵士樂調式音階的即興),所以,兩個「變奏曲」,名稱一樣,基本追求的美學精神一樣,但方法卻大異其趣。
Mozart的K.265一般稱為「小星星變奏曲」。
僅中文如此?其他國家地區也如是稱之?

當然不是。這是俗稱,所以該國家改成什麼名字,就是「XX變奏曲」了。
容Ponpon在關公面前耍大刀,因為覺得小孩子ㄉ遣詞用字要「童言童語」,所以試了一試,請參酌,希望沒偏離原意。

太棒了。果然是教育家之筆。:)
又,不小心看到將Mozart歸為德國人ㄉ網頁,像是台灣人ㄉ祖籍與籍貫之爭?


這個類比較很有趣。同一塊地,不同時代,不同政權統治,出了名人,沾得到邊的都想一起昇天。:)我倒覺得這樣的現象有點像國人對「華裔」優秀人物的驕傲。

不過,在音樂史一般的分類來說,我們往往直接說德奧作曲家。對到處旅行的莫札特來說,要把他硬分成收那個「國家」影響,恐怕不大容易吧。

順倒一提,他當初開先例用德文寫歌劇,真是件很不簡單的事。這種換語言來創作所會引來的反對聲浪與批評,想不到到今天的台灣,也常常發生呢!

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