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 2002

[QA] 莫札特歌劇魔笛的角色,聲樂家分類,歌劇分段法,花腔,夜后詠嘆調

以下是讀中學的網友小星星來信和我討論莫札特歌劇魔笛的角色,聲樂家分類,歌劇分段法,花腔,以及有名的夜后詠嘆調。


Date Nov 2002
From 小星星
Subject 莫札特的魔笛

李老師您好:

稱您為李老師應該沒錯吧??在您的網站上得知您有兼課任教,所以稱您為李老師。

我們音樂老師出了一個題目是「欣賞莫札特魔笛DVD,轉至Title19,判斷歌唱家所飾演之角色及其音域為何?」我是借我們學校圖書館裡的DVD來看,在Title19中出現的場景是Monostatos正想對Pamina亂來,可是老師在課堂上卻說Title 19的場景是The Queen of theNight命令Pamina去殺Sarastro,但是此段在那片DVD中是屬於Title20。是不是因為不同唱片公司製作的關係而對Title的編排有所不同呢?

另外,我們老師要我們判斷歌唱家的音域,我從DVD裡的文字介紹可得知飾演Pamina是女高音。而根據我看過這片DVD我覺得飾演夜之后也是女高音,不過我在網路上找到相關資料提到她有唱兩段花腔,那她應該算是花腔女高音囉??可是我聽不出來Monostatos是男中音還是男低音還是男高音^^|||我不太會聽男生的聲音。能否請您為我解答一下??

謝謝!!

小星星敬上

From 李璨光
小星星您好,

(刪)
李老師您好:

稱您為李老師應該沒錯吧??在您的網站上得知您有兼課任教,所以 稱您為李老師。

沒關係。謝謝您還用心想這個稱呼。
我們音樂老師出了一個題目是「欣賞莫札特魔笛DVD,轉至Title19,判斷歌唱家所飾演之角色及其音域為何?」我是借我們學校圖書館裡的DVD來看,在Title 19中出現的場景是Monostatos正想對Pamina亂來,可是老師在課堂上卻說Title 19的 場景是The Queen of theNight命令Pamina去殺Sarastro,但是此 段在那片DVD中是屬於Title 20。是不是因為不同唱片公司製作的關係而對Title的編排有所不同呢?

分軌大部分是錄音室、CD出版商、或製作人決定的。如果作曲家有很明顯的段落,比方說樂章、場景等,那很簡單,按作曲家的安排分就好了。有時候分軌是為了方便聽者找段落,比方說變奏曲各個變奏,或是連樂章的分段等。

歌劇分軌若有不同的分法,我想很可能是宣敘調(recitative)和詠嘆調(aria)的分段,有些人可能認為相連的音樂是同一首,有些人則把各段分開來。有時候,也有可能相連的兩三首宣敘調有不同分法。

DVD的情況就更多變了。很可能第一軌是照開場前的觀眾或是音樂廳,或是樂團調音,於是序曲是從第二軌開始。

總之,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講歌劇的段落,很多時候都是用該段的第一句歌詞來當「曲名」,而不是用第幾首第幾首來講。
另外,我們老師要我們判斷歌唱家的音域,我從DVD裡的文字介紹可得知飾演Pamina是女高音。而根據我看過這片DVD我覺得飾演夜之后也是女高音,不過我在網路上找到相關資料提到她有唱兩段花 腔,那她應該算是花腔女高音囉??可是我聽不出來Monostatos是男中音還是男低音還是男高音^^|||我不太會聽男生的聲音。能否請您 為我解答一下??


魔笛裡的男低音,用來表現如太陽般渾厚的男性特質,與尖聲的女性對比(顯然又是一個非常大男人的故事──弱的都是女性,不弱的女性必然是惡的)。像Monostatos這麼爆笑的角色,幽默的Mozart,當然用細細尖尖的男高音聲音來表現Monostatos小頭銳面的樣子囉。

當然,男高音也用來唱年輕英俊(卻也被怪物嚇昏:))的王子。

有唱花腔的,顧名思義是花腔女高音。不過,我想您想知道的,大概是什麼叫花腔吧?花腔的原文是coloratura,看得出來和color這個字有關吧?也就是說,像上彩粧一樣,把原本平板的東西變得花俏。音樂上,要怎麼上彩粧呢?

有聽過「裝飾音」吧?一般來說,裝飾音的速度較快,時值較短,放在人聲來表現,就會要求歌手對音準的精確控制比較多。夜后的花腔的速度是有名地快、音域有名地廣。有些技術很高的女高音能把音一顆顆乾淨地分開、粒粒精準,像夜后喚來一顆顆可怕的冰雹;有些則以圓滑奏表現夜后的恨召起魔風的法力。這些在技巧上很挑戰的樂段,通常都會由花腔女高音來唱。

順道一提,歌劇歌手的分類一般以性別、音域、音量、音色來分。

性別有男、女、還有早期可憐的閹男 (castrato)。

音域分成高中低,有時候有高和中之間有「次高」、「中高」。女高音 soprano, 次女高音 mezzo soprano, 中女高音mezzo, 女中音 alto, 女低音 contralto, 男高音 tenor, 男中音 baritone, 男低音 bass.

音量大的,通常表現戲劇性的極度情緒,適合由「戲劇女高音(dramaticsoprano)」來表現。音量稍小,但旋律性美的,我們叫「抒情」。「抒情女高音(lyricsoprano)」大多數都是唱旋律比較優美的曲調。值得一提的是,現代的舞台很多時候可以靠麥克風放大器廣播,所以現代作曲家或指揮,很多時候,會為了實際考量(比方說卡司成本,或是想要不同於傳統歌劇歌手的歌聲),不要求震人的音量,這反而可以讓大多數的歌手能在音色上求更細膩的表細。

我講「音色」,其實不是頂精確的用詞。不同分類,自然音色就不同了──男歌手音色當然和女歌手不同。不過,這裡只是要說,花腔歌手很特別,自成一類。不過,由於花腔歌手在技巧上的要求很高,大部份在音量上都不像戲劇歌手那麼重,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也會拿花腔歌手和戲劇歌手來對比。

最後,這些分類,只是一種傳統,不一定所有歌劇歌手都只能被分到某一類。有些歌手的可唱的音域很廣,中音高音或中音低音兼備;有些有花腔的技巧,還有戲劇的音量(很多唱夜后的都有這能耐)。

魔笛是很棒的歌劇,真的可以多看幾次。

末祝學業順利。

璨光

ps: (刪)

From 小星星
Subject 魔笛中角色的古今差異

李老師您好:

我們老師昨天上課時有和我們討論答案,答案是Monostatos是男中音!!很意外吧?

她也拿了圖書館的片子播給我們看,讓我們比較Tamino和Monostatos的不同,Tamino很明顯是男高音,而Monostatos相較之下就是男中音了。

我下課後也問了老師您提供給我的參考。老師說以前的作曲家所寫的曲子可能某個音域是寫給男高音唱的,但是如今聲樂家的音域比以前高出很多,因此在以前的男高音對現代而言給男中音唱就綽綽有餘了。因此19、20世紀的作曲家所寫的曲子,漸漸挑戰聲樂家的唱功,因此我們現代的聲樂家和以前的比起來,是不太一樣的。所以補充這一點讓您知道一下。

另外,我們老師說夜后算戲劇女高音耶~~~我已經搞不清楚什麼是戲劇女高音、什麼是花腔女高音了~~><

還有一點,一定要讓有聽過魔笛的網友們知道。在夜后命令Pamina殺Sarastro時她不是有唱一段花腔嗎?那一段不是在一直「啊~~啊~~啊~~~」嗎??很多人都會誤以為那是夜后在哈哈大笑,其實不然,那其實是德文hort,就是聽的意思,她要復仇之神聽她發的毒誓。呃...因為連我自己都會有這種誤會,所以我想應該也有人犯了同樣的毛病吧,所以在此特別提出來。

小星星

From 李璨光
Subject Re: 魔笛中角色的古今差異
小星星,
李老師您好:

我們老師昨天上課時有和我們討論答案,答案是Monostatos是男中音!! 很意外吧?

她也拿了圖書館的片子播給我們看,讓我們比較Tamino和Monostatos的不同, Tamino很明顯是男高音,而Monostatos相較之下就是男中音了。

我下課後也問了老師您提供給我的參考。老師說以前的作曲家所寫的曲子可能 某個音域是寫給男高音唱的,但是如今聲樂家的音域比以前高出很多,因此在以前的男高音對現代而言給男中音唱就綽綽有餘了。因此19、20世紀的作曲家所寫的曲子,漸漸挑戰聲樂家的唱功,因此我們現代的聲樂家和以前的比起來, 是不太一樣的。所以補充這一點讓您知道一下。

您老師回答的真好。的確,當初夜后詠嘆調那個最高音F只為那位女高音寫,極少人能唱。現代聲音的訓練比過去更科學化,許多經由正規訓練的女高音能唱到那個音,達到更高的技術,已不令人吃驚。

不過,也許是不同導演選角時不同的考量。我所知道十個左右的魔笛演出,Monostatos都是由男高音擔任的。也許您那門課堂上看的DVD剛好是找一個音域稍廣的男中音也不一定。也許可以再和老師討論一下。還是您說的是PAPAGENO呢?您要不要把那個DVD的版本資訊給我,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另外,我們老師說夜后算戲劇女高音耶~~~我已經搞不清楚什麼是戲劇女高音、什麼是花腔女高音了 ~~><

也許真的是版本不同,選角不同。我知道唱夜后的大部份都是花腔女高音。不過,說不定真的有很特殊的版本會選戲劇女高音來唱。

再不,就是被選的,是非常優秀的歌手,既能唱花腔,也有極震撼人心的音量(戲劇)。

就我所知,大體上說來,傳統的聲樂分類法目前還可以適用。不過,可想而知的,未來的分法,會隨著訓練法科學化、甚至生物科技的發達而必須調整。電影「第五元素」(The FifthElement)裡面的女高音Diva,是想像中的未來歌手。當然,電影聽到的歌聲是經過錄音室數位音效處理過的,但電影想像的藍圖,是認為未來會有特別有天份唱歌的人種,把天份發揮到極限。
還有一點,一定要讓有聽過魔笛的網友們知道。在夜后命令Pamina殺Sarastro時她不是有唱一段花腔嗎?那一段不是在一直「啊~~啊~~啊~~~」嗎?? 很多人都會誤以為那是夜后在哈哈大笑,其實不然,那其實是德文hort,就是聽的意思,她要復仇之神聽她發的毒誓。呃...因為連我自己都會有這種誤會, 所以我想應該也有人犯了同樣的毛病吧,所以在此特別提出來。


哈哈哈,沒問題,幫您放網上。(要不要我用「小星星」的名字?)

我自己寫詞曲的時候,其實也很喜歡利用同音字,或是字本身的聲音和音符的互動,來達到特別的效果。如果您覺得聽眾會聽成哈哈大笑(或奸笑),也不失為一個效果。(不過,夜后這時候的情緒,應該是笑不出來就是了。)

搖籃曲
詞曲:李璨光
太陽回家了 月亮出來了 星星也瞇瞇笑
親愛的寶寶 有沒有吃飽 小指頭不能咬
寶飽要咬 抱寶要搖搖
乖乖的寶寶 喵喵已睡了 媽媽也愛睏了


原來這首曲子是寫給我一個對中文有興趣的巴西朋友,她剛當媽媽。她第一次聽到覺得很有趣。第三行唱起來只有兩種聲音,可是竟然有這麼豐富的意涵,她覺得很驚奇。

順道一提,德文字母中如果上面有兩點,一般在非德文系統上打字時我們會在該母音後再加個字母 e. 也就是說,hort在鍵盤上一般會打成hoert,來區別另一個名詞Hort(儲藏品)跟另一個動詞horten(儲藏)。尤其是這裡,「聽」的原型是hoeren,但放在祈使句上變成hoert! 又放在句首讓第一個字變大寫 Hoert!如果不加那個e,是會有點混淆。老實說,這一點,讓做資料搜尋介面(比方說搜尋引擎)的人傷透腦筋,要如何猜出使用者真正想找的東西,是自然語言處理很重要的課題。

您的老師能在課堂上讓同學們對歌劇這麼有興趣,真是成功的音樂教育。我真為音樂能帶給您豐富的人生而高興。

璨光
Date Thu, 28 Nov 2002
From "小星星"
To Tsan-Kuang Lee
Subject Re: 魔笛中角色的古今差異
不過,也許是不同導演選角時不同的考量。我所知道十個左右的魔笛演出,Monostatos都是由男高音擔任的。也許您那門課堂上看的DVD剛好是找一個音域 稍廣的男中音也不一定。也許可以再和老師討論一下。還是您說的是PAPAGENO呢?您要不要把那個DVD的版本資訊給我,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DVD相關資訊:環球國際唱片發行, 1991

Levine James指揮

Kathleen Battle飾 Pamina

Luciana Serra飾The Queen of the Night

Heinz Zednik飾 Monostatos

(其他的角色資料我就沒抄了,我只抄作業所需的部分^^|||)
還有一點,一定要讓有聽過魔笛的網友們知道。在夜后命令Pamina殺Sarastro時她不是有唱一段花腔嗎?那一段不是在一直「啊~~啊~~啊~~~」嗎?? 很多人都會誤以為那是夜后在哈哈大笑,其實不然,那其實是德文hort,就是聽的意思,她要復仇之神聽她發的毒誓。呃...因為連我自己都會有這種誤會, 所以我想應該也有人犯了同樣的毛病吧,所以在此特別提出來。

哈哈哈,沒問題,幫您放網上。(要不要我用「小星星」的名字?)

其實我們老師還講了一個笑話給我們聽,她也在另外一間學校兼課。但是,因為那間學校不像我們學校有那麼豐富的影片資源,她只好自己拷貝光碟片給同學回去看。就這樣拷貝了至少15片吧~~~結果她那兩、三歲的小孩不小心受到夜后的影響,常常有事沒事就一直「呵~~~呵~~呵~~~呵~~~」夜后那一段真的是太經典了!!真是另人印象深刻啊!!

我第一次聽魔笛,是在我國中的時候。當時也是音樂老師出作業,要我們去找任一音樂家的資料,然後報告他的事蹟,而且要去聽自己所選的音樂家的任一作品。我當時找上莫札特,不知道為什麼我真的買了一卷魔笛的錄音帶回去聽,老師也沒說是聽他的曲子還是聽他的歌劇,反正我就挑上了魔笛。聽完之後,我印象最深刻的也只有那幾段,就是Papageno出場的那一段「我是快樂的捕鳥人」、夜后發誓的那一段(就是她一直啊~~的那一段)、Papageno和他的情人合唱的那一段。
您的老師能在課堂上讓同學們對歌劇這麼有興趣,真是成功的音樂教育。我真為音樂能帶給您豐富的人生而高興。


快別這麼說!!只是我個人小有興趣罷了~~~其他的同學,我就不知道了^^|||

本來想去聽多明哥在台北體育場的音樂會的說,可是隔天我們校慶!!去不成囉~~~

下次他再來台也不知道要等到何時囉~~

From 李璨光
小星星您好,
您要不要把那個DVD的版本資訊給我,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DVD相關資訊:環球國際唱片發行, 1991 Levine James指揮 Kathleen Battle飾 Pamina LucianaSerra飾The Queen of the Night Heinz Zednik飾 Monostatos(其他的角色資料我就沒抄了,我只抄作業所需的部分^^|||)

這個版本我聽過,Heinz Zednik 是男高音。可以參考這裡

Luciana Serra是非常有名的花腔女高音,以唱許多花腔段子成名。這裡有一段關於她的評論:
其實我們老師還講了一個笑話給我們聽,她也在另外一間學校兼課。但是,因為那間學校不像我們學校有那麼豐富的影片資源,她只好自己拷貝光碟片給同學回去看。就這樣拷貝了至少15片吧~~~結果她那兩、三歲的小孩不小心受到夜后的影響,常常有事沒事就一直「呵~~~呵~~呵~~~呵~~~」夜后那一段真的是太經典了!!真是 另人印象深刻啊!!

我也是小時候有次在收音機剛好轉到,聽到夜后這段,即使沒聽到主持人的介紹,不知道是什麼,那段Hoert!一直留在我腦海裡好多年,寫得真好。
我第一次聽魔笛,是在我國中的時候。當時也是音樂老師出作業,要我們去找任一音樂家的資料,然後報告他的事蹟,而且要去聽自己所選的音樂家的任一作品。我當時找上莫札特,不知道為什麼我真的買了一卷魔笛的錄音帶回去聽,老師也沒說是聽他的曲子還是聽他的歌劇,反正我就挑上了魔笛。聽完之後,我印象最深刻的也只有那幾段,就是Papageno出場的那一段「我是快樂的捕鳥人」、夜后發誓的那一段(就是她一直啊~~的那一段)、Papageno和他的情人合唱的那一段。

您真是有福氣。那麼早就有機會欣賞歌劇。

魔笛全劇應該要兩卷錄音帶才裝得下。想來有很多精彩的小曲沒被選入。建議您有機會找完整的全劇來聽。多聽幾次,聽到會背會唱,一定有很大的樂趣。其實,就像今天我們很多音樂劇或歌舞劇的經典曲都被獨立拿出來唱,早期歌劇也是有很多檜炙人口的曲子,觀眾邊看邊跟著唱(就像電影Amadeus拍得一樣)。
您的老師能在課堂上讓同學們對歌劇這麼有興趣,真是成功的音樂教育。我真為音樂能帶給您豐富的人生而高興。

快別這麼說!!只是我個人小有興趣罷了~~~其他的同學,我就不知道了^^|||

咦,這句話是說功勞不是老師的喔。:)
本來想去聽多明哥在台北體育場的音樂會的說,可是隔天我們校慶!!去不成囉~~~下次他再來台也不知道要等到何時囉~~


別擔心,總會有機會的。以前我也覺得自己會錯過許多一生一次的音樂會,但後來卻發現其實世界沒有想像中大,許多重量級大師巡迴一圈,一下子就又回來了。

璨光

Wednesday, October 16, 2002

[FW] 窮孩子一上國中 就放棄英文

李家同教授的這篇文章,點出了大部份在教育上既得利益者的迷思。這些在國一就因為教育資源不足(或是教育資源的設計對象不是他們)的孩子們,早早放棄英文。結果等到長大了,落後遠了,愈來愈沒有動力或信心去追上。而一般的教育者一看到,總是很簡單地歸為「不用功」,「自己放棄自己」,「懶惰不學習」,而鮮少看到他們的起跑點和既得利益族群有很大的不同。

窮孩子一上國中 就放棄英文

李家同/暨南國際大學教授(新竹市)

【2002/09/28 聯合報】

在過去的十幾年來,我每個周末都替一些小孩子補習英文,也一直都喜歡這項工作,因為我總覺得很有成就感。

可是,這個學期以來,我的心情完全不同了。在過去,國中教科書是由國立編譯館統一編的,雖然也不容易,但對於初學者而言,還可以應付得過去,因為一開始幾課的生字不太多。如果孩子在小學裡沒有學過英文,還可以跟得上。

現在已沒有那種標準版了,我教的兩個孩子在不同的國中就讀,卻都選了同樣的教科書,這本國中一年級第一學期的英文教科書,第一頁就一大堆的生字,也有相當難解釋的句子。比方說,第一頁就有「How old areyou?」嚴格說起來,照字面上來翻譯,這句話是「你有多老?」當然我們不能如此翻,弄了半天,才能使小朋友瞭解這是「你多大年紀?」的意思。好不容易搞懂這一句話,麻煩又來了,因為書中有一句話,是「I'm13,」我又只好開始教英文的一、二、三、四一直教到十三,這差一點把我的半條命送掉。對於小孩子而言,英文的十一、十二和十三都是非常難唸的。

到了第二頁,生字就更多了,其中令我最困擾的句子是「How do you spell Kim?」,我必須解釋何謂「spell」。請不要忘了,我的學生是國中一年級的新生。

第三頁的生字總有二十個之多,比方說,我的可憐學生要學「tape recorder」和「CD player」,我們通常一開始只教非常容易發音的字,「recorder」,絕對不是容易唸的字。

我的兩個學生,在小學六年級時都曾上過一年的英文課,但是每周只有一小時。老師也無法嚴格地要求,他們一下子要學如此難的英文,其沮喪可想而知。

我請他們給我看他們在小學六年級的英文教科書,不看則已,一看之下,差一點昏倒,這本教科書比國中一年級的英文教科書還要難,我看了第一頁,就看不下去了,因為一開始就有「How do you like the weatherhere?」我實在不相信世界上有人能夠將一個從A、B、C教起的小孩子,一下子就教到「weather」這種字。

我的學生告訴我,他們小學班上一大堆學生完全不會英文,也不理會老師教什麼。凡是上課聽得懂的同學,都是早就上過補習班了。

如果不是我這個人每個周末替他們補習英文,這兩個孩子一定會完完全全地放棄英文,他們告訴我,他們現在班上有不少同學一個英文字也不會唸,大概是要放棄英文了。

即使在過去,我也碰到完全放棄英文的孩子,我叫他唸課文,這些孩子只會傻笑,也難怪他,他反正是一個字也不會唸。我在靜宜大學做校長的時候,一位美國神父在沙鹿傳教,他三番兩次向我埋怨,說英文入門的課本太難了。我都一直敷衍他。我不知道現在他如何應付這個新的教科書。

國中生一開始就放棄英文,一定是因為他當年沒有補習過,現在是弱勢團體,將來更加是弱勢團體。

我的教授朋友們,對我絲毫不同情,他們的孩子在幼稚園裡就開始學英文了,小學以後,更是人人都上補習班補英文,對於這些孩子來說,目前的英文教科書實在太容易了。

我們不要小看這件事的嚴重性,我們社會的貧富差距正在迅速拉大之中,如果窮小孩子因為無錢補習而使他放棄英文的話,貧富不均的情形會越來越嚴重。

昨天,一位教授告訴我,他的孩子才上小學一年級,就收到校方的信,說校方有英文的課外輔導,每學期七千元。雖然七千元不多,但一定有學生繳不起這筆費用,他們一開始輸掉了。

我的文章會有用嗎?這是我不敢問的問題。弱勢團體通常不看報,他們不會支持我。教改人士也不會支持我,因為他們認為教育一定要自由化,教育部最好什麼都不要管。

雖然我知道沒有什麼人同情我,我仍然希望政府總要有人出來看看國中英文的問題。很多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強迫捧著一本看不懂的英文書,如果這是教改的結果,我只有一句話可說,「為什麼要改呢?」

學力測驗已經顯示一個可怕的事實,英文學測的成績有兩個尖峰,也就是大多數不是非常好,就是非常壞。以目前的教科書的趨勢來看,將來中間的人會越來越少,兩極化的情形也會越來越嚴重。

兩個孩子中的一個,一點都不擔心,他的老師選了三分之一的句子,其他的一概不考。這位老師是位好老師,因為他務實,他知道這是惟一能使孩子仍對英文有興趣的辦法。只是孩子呢?他能和那些上補習班的同學競爭嗎?

性/別平等

... 性/別平等不是讀成「性,別平等」,而是解作「『性』或『別』或『性別』平等」。...

性/別平等

性/別平等不是讀成「性,別平等」,而是解作「『性』或『別』或『性別』平等」。在這裡我們所關心的,是不同性別(中性、變性、雙性、女性、男性)、不同性傾向(雙性、同性、異性)在社會中是否享有平等的權利。

在所有的不平等關係中,以性/別不平等的影響層面最深最廣,最難改變,也最易被輕忽。這裡我主要放一些相關連結,也將放一些討論的文章。

相關聯結 說明
台灣查某 這是一個主要以在北美洲求學,關心台灣女性現況的朋友所組成的團體。該團體的宗旨在促進性/別平等的台灣新社會。這個組織每年都會辦冬令營,非常值得參加。
The Laramie Project 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探討一般大眾(就是妳/你我)對於不同族群的仇恨、自以為心胸開放但其實不然的心態。

Thursday, July 11, 2002

[FW] 你怎可以這樣呢?

下面這篇是一位也愛狗的朋友傳給我的。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狗語。我不知道是那一位熱心的朋友翻譯的,我覺得翻得蠻不錯的。原文附在中文譯文後。養過狗、愛過狗的您,一定也會為這文章的故事感動的。



你怎可以這樣呢?

二零零一年,密西根州一名男子以七千美元刊登的全版廣告:

當我還是一頭小狗的時候,我的頑皮滑稽行徑每每惹來你的笑聲,為你帶來歡樂。雖然家裡的鞋子和枕頭都給我咬至殘缺不全,你依然把我視作你最好的朋友,甚至把我喚作你的孩子。每當到處搗蛋,你總會對著我搖搖手指說:「你怎可以這樣呢?」不過最後你都會向我投降,鬧著玩地搓我的肚皮。

你忙得翻天的時候,百無聊賴的我只好把家裡弄作一團糟。我的無聲抗議對你總是管用的。每晚睡覺前我都會跳到你的床上,倚著你撒嬌,聽你細訴自己的夢想和秘密。我們常常到公園散步、追逐,偶爾也會駕車兜兜風。有時我們會停下來吃杯冰淇淋──你總是說冰淇淋對狗兒的健康不好,所以每次我只能吃到雪榚筒。每天午後我都會在斜陽下打盹,準備迎接你回家。這些日子,我確信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漸漸地,你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上,再花更多時間去找尋你的另一半。無論你怎樣繁忙、怎樣困惱,我都會耐心守候你,陪你渡過每個絕望心碎的日子,並支持你的每一個選擇──儘管那是一個糟透的決定──無論發生什麼事,每天你踏進家門,我還是會一樣興奮地撲向你,熱烈迎接你回家。

終於你談戀愛了,我為你感到無比的欣慰。你的她──你現在的妻子──並不是愛狗之人,對我這頭狗兒總有點冷漠,但我還是衷心地歡迎她到家裡來。對著她,我也絕對服從,偶爾還會撒撒嬌;我要讓她知道我也很愛她。

後來你們添了小娃娃,我也跟你一樣感到萬分雀躍。我被他們精緻的面孔、他們的一顰一笑攝住了。我真想疼一下他們,好像愛你般愛你的孩子,然而你和你的妻子卻深怕我弄傷他們,整天把我關在門外,甚至把我關到籠裡去。

你的孩子慢慢長大,我也成為了他們的好朋友。他們每每喜歡抓著我的毛皮蹣跚地站起來、喜歡用幼小的指頭戳我的眼睛、喜歡為我檢查耳朵、也喜歡吻我的鼻子。我尤其喜歡他們的撫摸──因為你已經很少觸碰我了。有時候我會跳上他們的床,倚著他們撒嬌,細聽他們的心事和小秘密,一起靜待你把車子駛進車道,回家的聲音。我喜歡他們的一切一切;如有需要的話,我甚至願意以自己的性命去保護他們。

我總是深信你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我是如何如何愛你的和你的家人呢……這樣的想法,令我最終成了「愛的俘虜」。

曾幾何時人們問起你家裡可有寵物的時候,你總是毫不遲疑地從錢包掏出我的照片,向他們娓娓道出我的軼事。不過,近幾年有人問起同一個問題,你只冷冷的回答「是」,隨即轉向別的話題了。我已經從「你的狗兒」變成只是「一頭狗兒」了。你甚至對我的開支變得吝嗇。後來你的仕途來了個新轉機,你極可能要到另一城巿工作,移居到一幢不許豢養寵物的公寓去。

終於,你為「家庭」作出正確的抉擇。可是,你可還記得我曾幾何時就是你「家庭」的詮釋?

你的車子出發了。我不知就裡,在旅途中充滿期待。終於我們抵達的是一家動物收容所。裡面傳來不只是貓兒和狗兒的氣味,還有恐懼、絕望的氣味。你邊寫著文件,邊對那裡人說:「我知道你們一定可以為牠找個好歸宿的」。

看著你,他們聳聳肩,露出一個很難過的神情──對於這裡的老犬最終會走的路,他們瞭如指掌;縱使老犬們身懷著各種各樣的證書,又奈何。你的兒子緊抓著我的頸圈,哭喊著:「不要!爸爸,求你別讓他們帶走我的狗兒!」你狠下心前去撬開他的小手指,直至他再也觸不到我。我擔心他,更擔心你為他教的人生課:什麼是友情、什麼是忠誠、什麼是愛、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對生命的尊重!

你始終要走了。你躲開我的目光,最後一次輕輕拍我的頭說再現。你禮貌地婉拒保留我的頸圈及拉繩,頭也不回的走了。

我知道你有你的期限,我也知道自己的期限將至。你走了以後,收容所那兩位好心腸的女士說,你既然早知道要離開這城巿,應該為我的未來作出打算。她們搖搖頭歎息道:「你怎可以這樣呢?」

這裡的人整天到晚都忙得團團轉。但倘若時間許可,他們總會抽空照料我們。在這裡我食物不缺,可是這幾天以來我已吞不下嚥了。

最初每當有人經過這牢籠,我都會滿心期待的跑過去,以為是你回心轉意把我接回去。我多渴望這一切一切只是一場噩夢啊!後來我退而求其次,只盼望有誰會來救救我,或者只是關心一下我已心滿意足了。更多更多的小狗被送到這裡來,我這頭老狗唯有撤退到最遠的一角。可悲的是牠們仍天真活潑,似乎對將要面對的命運毫無知覺。

我聽到她的腳步聲,一步一步私迎著我而來;我知道那一天終於來臨了。她帶著我輕輕走過長廊,走進一所異常寂靜的密室裡。她輕輕抱我放在一張桌子上,揉著我的耳朵叫我不要擔心。我清楚聽到我的心因為預期即將發生的事而怦烈跳動,可是同時腦裡隱隱浮現一種解脫的感覺。

「愛的俘虜」時日無多了。但是本性使然,我還是為她擔心。我能感到她肩上負著十分沈重的擔子,就像我能感應你一切的喜怒哀樂一樣。她淌著淚,溫柔地在我的前腿套上止血帶;我也溫柔地舐她的手,猶如許多年以前我在你悲傷的時候安慰你一樣。然後,她以熟練的手勢把注射針插入我的靜脈裡。一陣刺痛以後,一股冷流走遍我全身。我開始暈眩,我感到倦了,躺下了。我看著她慈悲的眼睛,喃喃地說:「你怎可以這樣呢?」她好像理解我的話,擁著我連聲道歉,並急忙解釋她必須要這樣做以保證能帶我到一個更好的地方--一個充滿愛和光明、跟塵世不同的世界,在那裡我不會再受冷落、遭遺棄、被欺凌,不用再到處閃躲,不需再自謀生存。

我用盡全身最後一分力氣向她搖了搖尾巴,我竭力想她知道這句「你怎可以這樣呢?」並不是對她說的,對象其實是你──我最愛的主人。我想念你。我會永遠懷念你,永遠等待你。我只希望你生命中的每一個人也可以同樣忠誠的對待你。別了,我最愛的主人。

作者按: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淌下感動的淚,我可以告訴你我當時也是邊哭邊寫的,因為這是真實的故事,是千千萬萬個發生在美加動物收容所的故事。其中大部份被人道毀滅的寵物本來都是為人豢養的!

這篇文章受版權法保護,不過該法已列明所有人士可以在不牟利或非商業用途下發佈或傳播。所以懇請大家把這篇文章張貼在網上、動物收容所以及獸醫診所的告示板上,教育人們對待寵物的正確態度。

要知道為家裡添一頭寵物是生命裡一個重要的決定,他們應該獲得我們的愛及關心。倘若有一天你決定捨棄他們的時候,你必須為牠們尋找另一個好歸宿。如需尋求協助,可到慈善機構或動物權益組織查詢,這是你應有的責任。

敬請把這個信息傳播給所有人。不要傷害寵物,或讓牠們難過。這或許可以拯救到即使只是一隻將被遺棄的寵物。

世上所有生命都是寶貴的。懇請各位負起自己的責任,停止殺戮,並為寵物進行絕育手術,以防止牠們過度繁殖,衍生出被遺棄的一群。

占‧韋利斯

謹記︰若我們待寵物以愛,牠們也會無條件的愛我們。


A writer in Grand Rapids, Michigan took out a $7000 full-page ad inthe paper to present the following essay to the people of thecommunity.

How Could You?

When I was a puppy, I entertained you with my antics and made you laugh.

You called me your child, and despite a number of chewed shoes and a couple of murdered throw pillows, I became your best friend. Whenever I was "bad", you'd shake your finger at me and ask, "How could you?" -- but then you'd relent, and roll me over for a belly rub. My housebreaking took a little longer than expected, because you were terribly busy, but we worked on that together. I remember those nights of nuzzling you in bed and listening to your confidences and secret dreams, and I believed that life could not be any more perfect. We went for long walks and runs in the park, car rides, stops for ice cream (I only got the cone because "ice cream is bad for dogs," you said), and I took long naps in the sun waiting for you to come home at the end of the day. Gradually, you began spending more time at work and on your career, and more time searching for a human mate. I waited for you patiently, comforted you through heartbreaks and disappointments, never chided you about bad decisions, and romped with glee at your homecomings, and when you fell in love.

She, now your wife, is not a "dog person" - still I welcomed her into our home, tried to show her affection, and obeyed her. I was happy because you were happy. Then the human babies came along and I shared your excitement. I was fascinated by their pinkness, how they smelled, and I wanted to mother them, too. Only she and you worried that I might hurt them, and I spent most of my time banished to another room, or to a dog crate. Oh, how I wanted to love them, but I became "prisoner of love."

As they began to grow, I became their friend. They clung to my fur and pulled themselves up on wobbly legs, poked fingers in my eyes, investigated my ears, and gave me kisses on my nose. I loved everything about them and their touch -- because your touch was now so infrequent -- and I would have defended them with my life if need be. I would sneak into their beds and listen to their worries and secret dreams, and together we waited for the sound of your car in the driveway. There had been a time, when others asked you if you had a dog, that you produced a photo of me from your wallet and told them stories about me.

These past few years, you just answered "yes" and changed the subject. I had gone from being "your dog" to "just a dog," and you resented every expenditure on my behalf. Now, you have a new career opportunity in another city, and you and they will be moving to an apartment that does not allow pets. You've made the right decision for your "family," but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was your only family. I was excited about the car ride until we arrived at the animal shelter. It smelled of dogs and cats, of fear, of hopelessness. You filled out the paperwork and said "I know you will find a good home for her." They shrugged and gave you a pained look. They understand the realities facing a middle-aged dog, even one with "papers."

You had to pry your son's fingers loose from my collar as he screamed, "No, Daddy! Please don't let them take my dog!" And I worried for him, and what lessons you had just taught him about friendship and loyalty, about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and about respect for all life.

You gave me a good-bye pat on the head, avoided my eyes, and politely refused to take my collar and leash with you. You had a deadline to meet and now I have one, too. After you left, the two nice ladies said you probably knew about your upcoming move months ago and made no attempt to find me another good home. They shook their heads and asked, "How could you?" They are as attentive to us here in the shelter as their busy schedules allow. They feed us, of course, but I lost my appetite days ago. At first, whenever anyone passed my pen, I rushed to the front, hoping it was you that you had changed your mind -- that this was all a bad dream ...or I hoped it would at least be someone who cared, anyone who might save me.

When I realized I could not compete with the frolicking for attention of happy puppies, oblivious to their own fate, I retreated to a far corner and waited. I heard her footsteps as she came for me at the end of the day, and I padded along the aisle after her to a separate room. A blissfully quiet room. She placed me on the table and rubbed my ears, and told me not to worry. My heart pounded in anticipation of what was to come, but there was also a sense of relief. The prisoner of love had run out of days. As is my nature, I was more concerned about her. The burden which she bears weighs heavily on her, and I know that, the same way I knew your every mood. She gently placed a tourniquet around my foreleg as a tear ran down her cheek.

I licked her hand in the same way I used to comfort you so many years ago. She expertly slid the hypodermic needle into my vein. As I felt the sting and the cool liquid coursing through my body, I lay down sleepily, looked into her kind eyes and murmured, "How could you?" Perhaps because she understood my dogspeak, she said, "I'm so sorry." She hugged me, and hurriedly explained it was her job to make sure I went to a better place, where I wouldn't be ignored or abused or abandoned, or have to fend for myself -- a place of love and light so very different from this earthly place. And with my last bit of energy, I tried to convey to her with a thump of my tail that my "How could you?" was not directed at her. It was you, My Beloved Master, I was thinking of. I will think of you and wait for you forever. May everyone in your life continue to show you so much loyalty.

Copyright Jim Willis 2001 www.crean.com/jimwillis

A note from the author:

If "How Could You?" brought tears to your eyes as you read it, as it did to mine as I wrote it, it is because it is the composite story of the millions of formerly owned pets who die each year in America's shelters.

Anyone is welcome to distribute the essay for a non-commercial purpose, as long as it is properly attributed with the copyright notice. Please use it to help educate, on your websites, in newsletters, on animal shelter and vet office bulletin boards. I appreciate receiving copies of newsletters which reprint "How Could You?" or "The Animals' Savior," sent to me at the last postal address below.

Tell the public that the decision to add a pet to the family is an important one for life, that animals deserve our love and sensible care, that finding another appropriate home for your animal is your responsibility and any local humane society or animal welfare league can offer you good advice, and that all life is precious. Please do your part to stop the killing, and encourage all spay & neuter campaigns in order to prevent unwanted animals.

Thank you,

Jim Willis
Director, The Tiergarten Sanctuary Trust,
accredited member of The American Sanctuary Association, and
Program Coordinator,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nimal Rights.
email: jwillis@bellatlantic.net

Sunday, June 23, 2002

[QA] 從 Hooked On Mozart 2 中辨認出 K.550 第四樂章

一位樂友來信問關於我編的那首 Hooked On Mozart 2 裡面曲子要如何辨認的問題。我示範如何以曲式、調性、管弦樂法、風格等背景知識來達成目標。

李大哥你好:

最近我莫名其妙的成了莫札特迷,(因為他的作品讓人莫名其妙的感動)
因此發現了你的網頁,對我來說實在是莫大的驚喜,
尤其我喜歡你編寫的那首midi,聽起來實在是暢快淋漓。
其中有幾段旋律是我聽過的,如四十號交響曲、k525號小夜曲等,
不過有一段我特別喜歡的卻不知道是哪一首,
就是在 midi 六分20秒-七分5秒左右那一段旋律,
聽起來實在是很刺激,可是我卻不知道要去哪裡聽整首的,
所以希望李大哥能幫我解答一下,感激不盡。

<刪>

李大哥不好意思,那首我知道是哪一首了,
沒想到就是40號交響曲,我曾經聽過,
只是換成了鋼琴的聲音,結果把我弄糊塗了。
沒想到小提琴的旋律,換成鋼琴竟然是全然不同的味道。
打擾了,不好意思。

xx,

謝謝您對我作品的肯定。也很高興您喜歡莫札特。聽您用「莫名其妙」的感動來形容,想來您也和我一樣,體會到音樂從深處帶給人的狂喜。恭禧恭禧!

我一直沒有機會能把這個 MIDI 檔改還成像原來那個 ROL 檔具有各種不同音色的編制。採用鋼琴是因為鋼琴每個音較短,很多音混在一起後,比較不會像弦樂或管樂那樣造成彼此間的衝突。不過,一般音效卡上所附的 MIDI 鋼琴音色都沒有將低音特別採樣,所以大概低音也難免模糊掉。也許這是您覺得改成鋼琴後,很多曲子不易辨認的主因吧。

由於您的提醒,我把時間補上去了,讓人更容易找到想聽的原曲。如果使用軟體音源,在秒數上可能會差 1-2秒的延時。

TimeK#Title
00:00K550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1st movement.
00:26K492Opera buffa, "Le Nozze di Figaro". Voi che sapete, aria No.11
00:37K545Sonata for Piano in C. 1st movement.
00:54K467Concerto for Piano in C. 1st movement.
01:14K216Concerto for Violin in G. 1st movement.
01:28K525Eine kleine Nachtmusik in G. 1st movement.
02:04K466Concerto for Piano in D minor. 3rd movement.
02:24K492Opera buffa, "Le Nozze di Figaro". Overtrue.
02:46K385Symphony (Haffner) in D. 4th movement.
02:59K284Sonata for Piano in D. 1st movement.
03:27K622Concerto for Clarinet in A. 1st movement.
03:59K310Sonata for Piano in A minor. 3rd movement.
04:33K533Alegro and Andante for Piano in F. Allegro.
05:15K138Divertimento (Quartet for Strings) in F. 1st movement.
06:02K330Sonata for Piano in C. 1st movement.
06:22K550Symphony in G minor. 4th movement.
07:09K271Concerto for Piano (Jenue-homme) in E flat. 3rd movement.
07:45K365Concerto for two Pianos in E flat. 3rd movement.

其實,要辨認 K550 第四樂章也不難。先聽音域:音域那麼廣,只可能是管弦樂曲(交響曲、協奏曲、歌劇等)、弦樂重奏或管樂重奏、鋼琴獨奏曲。然後調性抓一下,知道是 g 小調。

這段剛開始雖然有很多鋼琴特有的伴奏型,但聲部交錯太多,兩手一定會打架,所以應該不是鋼琴獨奏曲。管樂重奏也不大可能,否則那些管樂手會吹這麼快的連續樂句這麼久,可能會缺氧昏倒。

再聽曲式。開頭就有反覆,所以應該有很明顯的結構。可以猜是 AABA 歌曲或是其他有結構的曲式。然後後來一片大亂七八糟的樂段,絕對不可能是歌曲 B 段。因此,應該是奏鳴曲式裡兩個主題間的過門或是發展部。歌劇裡除了序曲外,很少用奏鳴曲式寫。小調的歌劇序曲不多,Don Giovanni 是d小調,所以大概不是歌劇序曲。

莫札特的協奏曲只有兩個小調作品,都是鋼琴協奏曲 K491 c 小調與 K466 d 小調。所以不是。

再看句法,這種爆炸性的句法上,弦樂重奏是最有可能的。所以應該只有弦樂重奏、交響曲。

正巧莫札特有首 g 小調弦樂五重奏 (K516),有兩首 g 小調交響曲 (K183, K550)。

然後要靠對管弦樂法的認識來分別。聲部交錯的情形很嚴重,如果是同一音色,音一定會混在一起 (所以我 MIDI 檔使用較短的鋼琴音色)。因此,應該不是弦樂五重奏。

至於要分別 25 號 (K183) 和 40 號 (K550) 交響曲,則要靠對莫札特不同時間作品風格的熟悉。晚期的成熟度和複雜度,絕對不是 K183 年輕時期能比擬的。

當然,K550 算是基本曲目,一般莫札特迷幾乎不大可能錯過這首。如果真的不知道這個樂章以及莫札特作過哪些作品,還是能將目標縮小到:歌劇序曲、協奏曲的管弦樂開頭、交響曲。

曾有人問我怎麼可能記得住那麼多莫札特的主題,聽到音樂就知道是什麼。其實我並沒有真能記得住那麼多,只是一些背景知識能幫助我縮小可能的範圍而已。

<刪>

謝謝學長^^ (對了,我是學弟。我的名字好像很中性 :p)

當時我真的沒想到那一段40竟然就是我聽了好幾次的號交響曲,沒想到用弦樂器演奏出來的旋律,跟用鋼琴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另外可能是因為CD比較多的強弱變化,尤其我買的40號是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的,聽說他特別喜歡鮮明的對比?

不過我真的覺得學長編的不錯,用鋼琴來表達莫札特的旋律有一種乾淨的感覺,可以聽到最純正的旋律。

我用「莫名其妙」來形容莫札特的音樂,是因為我找不到詞來形容這種旋律,就是單純的好聽嘛!單純該怎麼形容呢? :)

不過莫札特的音樂我聽過的還很少,

原因之一是財務問題(人類永恆的難題之一:),
原因之二是我發現一首曲子如果沒有聽熟,那就聽不出其中好聽的部分,這樣實在有些可惜。
原因之三是聽了順耳的歌,我習慣按repeat,所以一首就可以聽很久了~

只是我發現我聽音樂的能力其實是欠加強的,因為一旦同時有兩種旋律在交錯時,我就糊掉了,除非慢慢打拍子,分別用力聽兩種旋律,直到能夠「辨識」出這是兩個旋律時,才覺得「原來這麼好聽」。

<刪>

學弟,很高興遇到同高中同大學又同是莫札特迷的您。

我覺得不同的樂器,的確會給人很不同的感覺。否則作曲家也就不用寫那麼多種不同的編制作品了。我個人覺得把管弦樂改成鋼琴的確失色很多。同樣的,如果要把鋼琴曲改編成管弦樂,也是非常不易容的。每個樂器有它獨特的音色特性。好的作曲家會好好利用該樂器的特性。順道一提,Ravel是個很了不起的管弦樂家,能把許多鋼琴獨琴曲成功地改編成出色的管弦作品。

好的音樂本來就應該多聽。現在音樂都數位化了,沒有以前那種磨壞唱片或錄音帶的問題了。這算是現代人的幸福。但同時我們也不要因為資訊已大量流通,而僅重量而不重質。我認識不少「大搜藏家」,櫃子裡放著滿山滿谷的唱片,大多數卻都還沒有拆封。算一算他們一生,就算左耳和右耳同時各聽一張唱片,不睡不吃二十四小時都在聽,終其一生也無法把他們櫃子裡的唱片聽完一次,更遑論唱片增加的速度又快過聽唱片所需時間。對我來說,我寧可把時間資源花在好好聽幾首好作品上。

聽寫的練寫需要長時間的磨練。但長時間下來,音感、記憶力、辨識力、以及耳朵對音響的整體敏感度都會大大增加。如果想對音樂有很深入的體會,這真的是很划算的投資。

璨光

Saturday, June 22, 2002

[QA] 網路交友

一位年輕的學子向我索文時語氣較直,我善意地提醒了這位朋友一下。也許是因為世代不同,我們的互動裡,彼此都有很多很突兀的地方,看起來頗有意思的。

我現在(2006年1月)再看當年的文字,覺得當年我實在太小題大做。但從整個對話中可以看出我對某些事情的執著與我慢,所以我也覺得我從中看到自己更深的一層心理。

這位朋友對於我能打出他/她的名字中的一個罕見字而感到很驚訝,於是問我用什麼輸入法。

xx,

我用大易輸入法。而且我也有個朋友名字中有「X」字。就算我不知道怎麼讀怎麼打,我也可以用 copy & paste, 對不對?

我算教育界的人。為什麼問這個問題呢?

璨光

Sent: Saturday, June 22, 2002 6:56 AM
Subject: RE: 抱歉

沒什麼~~~~~~~純屬好奇罷了 耶~~~~~~~ edu結尾的ㄛ
嗯~~~~~~~~你現在還會認為我不禮貌ㄇ
如果我希望你能打破你我之間的輩分關係 你可以ㄇ????

Sent: Saturday, June 22, 2002 6:56 AM

我又按太快了 對不起 我不是故意的 真的不是~~~~~~~~
嗯~~~~~我想你應該是我第一個想認真認識的網友吧
我對網友的態度一直抱以玩樂的心態
說真的我很難相信可以在網路上找到朋友
就像我之前說過的 這是個網路世界虛擬世界
任何人可以是任何樣子 我不知道如果真心相對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對你.....我也不知道 就當是賭一把吧
你呢 願意和我賭嗎

xx,

忘年交的朋友我也有,不過,我覺得人與人之間還是要有基本的距離與尊重。我和你是很不同世代的人,對於禮貌的定義顯然也很不同。你的信文或是你用語的習慣很容易給我這個世代的人覺得輕佻不莊重。我相信年輕一輩的朋友,出了社會也會期待彼此書信的成熟與穩重。

我的生活非常地忙碌,也背負一些不輕的責任。對於賭博,或是純玩樂性質的交友,實在沒什麼興趣。我相信我花時間寫一些經驗,能對比我年輕一點的朋友有點幫助,所以願意花點時間回你們這群年輕網友的信。對我來說,沒有什麼賭輸賭贏。我做我認為對的事,也尊重人家的選擇。有些人選擇誠誠懇懇和我在彼此尊重的點上繼續互相交流,有些人選擇在某些點結束交流。有緣相遇,大家結個善緣,然後緣滅。對我而言,和賭博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的好朋友們和我幾乎都有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的交往歷史。大家一起成長,互相鼓勵幫忙。同年紀的人總是比較能分享相同的事。我鼓勵你誠懇地多交益友(友直友諒友多聞),並用心維持你和朋友間的感情。

至於和我,你如果想繼續聊聊,我們不妨談談你的學業和夢想。我雖然沒辦法常回信,但我想我已經打很多字講很多話了,換你說說吧。


學安

璨光

PS: 年輕朋友寫信給我時,稱我李大哥。你不知道怎麼稱呼我的話可以這樣寫。

Thursday, June 20, 2002

體型歧視

... 在這裡要講的不是要呼籲大家多重視內在美,少注意身材,而是要很嚴肅地指出許多人無法體會非平均體型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但受到許多無形的歧視,甚至當這些歧視浮上檯面時,大多數的人所顯現出來的態度竟是贊成這樣的歧視。...

體型歧視

在這裡要講的不是要呼籲大家多重視內在美,少注意身材,而是要很嚴肅地指出許多人無法體會非平均體型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但受到許多無形的歧視,甚至當這些歧視浮上檯面時,大多數的人所顯現出來的態度竟是贊成這樣的歧視。

這裡 (http://www.healthscout.com/template.asp?page=newsDetail&ap=408&id=507748)可以看到一篇報導,說美國西南航空公司 Southwest 決定正式強制體型較大的乘客購買兩個機位。

朋友 Ying-shan Wei 寫了下面一篇評論,我覺得很值得大家參考。經原作同意後轉貼於此:

昨天收到這封信之後
我也注意到電視上新聞報導和脫口秀主持人討論這各問題
新聞節目中舉辦投票 要求觀眾打電話進來投票是否同意這樣的作法 Doubles Fare for Fat Flyers
結果在夏威夷州 有65%的人認為航空公司應該這樣做 有35%左右的人不同意

我目前在夏威夷州讀書 這邊的原住民長期因為飲食習慣的問題 如吃大量的spam便宜的肉罐頭 所以造成這各地區許多人有過度肥胖的問題
學習社會學也更讓我知道健康health和經濟所得wealth是有很大的相關性
因此我想我是不贊同double charge肥胖的人 而且也對於有超過六成的民眾認為航空公司這樣做是合理的現象感到不可思議

今天早上我在學校宿舍和一各美國人專攻中國哲學 剛拿到PhD的人一起吃早餐時
我們談到這各問題
他認為這樣做是絕對合理的 因為那些人佔了兩各位子
他的標準就是人們必須fit in椅子的size 否則當機為不足時 這樣的人佔了兩各位子 其他的人就不能上飛機了
說到這裡 雖然我不認同他的說法 而且這完全是航空公司牟利的做法 但是我開始可以理解這各白人在想什麼

結果 說著說著 他竟然開始說 這些肥胖的人不能fit in這樣的座位時 是他們的fault
他說 這些人自己這麼愛吃 把自己吃的這麼肥 (然後他又表演那些肥胖的人癡肥的樣子 我看了真的好反感 他本身是各瘦子)
又說他們不運動等 這麼肥佔兩各位子 還只想付一個人的錢 要不就升級去商務艙 反正也差不多double charge

當我感到不可思議他竟然說胖子會胖是他們自己的錯
尤其他指的是這些居住在夏威夷的原住民 (Hawaiian) 或太平洋群島的人(Pacific islanders)
我跟他說 他這樣的說法不對 你不能指著原住民胖子說 你們胖是你們的錯
就我的了解 原住民胖是因為本身體直問題 加上經濟上他們比較弱勢 只能買得起便宜但不好的肉製品
還有其飲食的問題 在缺乏政府單位輔助指導的情況下 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吃了這些東西對健康不好
另外飛機票本身不便宜 這些原住民經濟情況本來就不好 這樣over charge 不是叫他們不用坐飛機了嗎

他不同意 他認為這些人應該要自己知道這各問題 然後自我控制 如果瘦到可以fit in那樣的椅子size 至少就是標準的體重 也不用付double 的錢

好一各生活在主流社會中產階級的男人 當他在研究中國哲學中仁義禮智時 卻對美國文化中非主流文化的人的漠視
(sorry我不知道我這樣的質疑是不是正確......)
我懷疑到底參與電視投票的人是哪些種族背景
也懷疑中國哲學中 對他白人階級文化思想倒底有沒有什麼比較有批判性的影響

Saturday, June 15, 2002

[QA] 語言學概論題目

<刪>我最近要做專題,可是不知道要題目要用什麼才好,可以請你給我一些建議嗎?<刪>

XX,

很高興語言學又多一個未來的生力軍。

找題目本來就是最麻煩的一步。不過,大概先想一想您最有興趣的方向,不管是寫現在的報告、大四修課方向、選擇研究所,都會很有幫助。

我是一直對聲音很有興趣,所以主要選語音學。再加上剛好有些工程訓練的背景,聲音工程自然成為我最合理的選擇。您未來的方向,我建議您找一個語言所的老師討論。至於這次的報告,我只能給您一般大學生常見的題目,您參考看看。大部份的人對語法 (syntax)、語用 (pragmatics) 方面的問題應該最熟悉。另外我也想一些一般常見的題目。

語法學討論怎樣才是合法的字句組成。比方說,為什麼我們可以說「我去『買個東西』就回來」、『理個髮』、『看個電影』、『吃個飯』...也可以說「游個泳」、「跳個舞」、「翻個筋斗」、「打個球」,但「?跳個繩」、「?作個文」就怪怪的。可以的程度和怪怪的程度有多大的不同。找一找這種看似類同但有所不同的詞組,然後用問卷多問一些人的語感,統計起來後看能找出什麼規類。找出歸類以後,也許可以看看有沒有一些詞組是把這些規則再泛用(over-gerneralize)。比方說,我聽過有人說「大個便」、「?辯個論」等詞。(註:"?"表示有些人的語感贊同,有些人不贊同。"*" 表示絕大部份人不贊同。)

語用學討論語言的用法。比方說,「看你的書啦!」和「看你的頭啦!」在語法上似乎看不出什麼不同,但意思卻不只是「書」跟「頭」的不同。找看看還有什麼類似的句子樣態,並討論看看不同的使用時機。

另一個很有趣的領域是語言學習(acqusition)。討論小孩子如何學習語言。比方說,當小孩子在學寫字或寫注音之前,聽到「理(ㄌㄧ/)髮」「離(ㄌㄧ/)婚」時,要如何知道要當中間加個「個」時,要改讀成「理(ㄌㄧV)個髮」,「離(ㄌㄧ/)個婚」。一個改一個不改,有沒有小孩子會混肴?什麼時候小孩子才真正學會大人的用法?(這些詞我是一時想的,您可能要去搜集實際發生在小孩生活中的例子。)

社會語言學 (sociolinguistics)也值得試試看。一般都是利用統計的方法來找出集體行為的模式。比方說,經由大規模地訪談或問卷,來找出不同年齡、姓別、經濟階級、地域、教育經歷所表現出來的語言現象分布。語言現象可以是任何語言結構的變異。比方說,對某些音的發法不同,對某些句子的說法不同等。像是口音研究就會是很有趣的題目:可以搜集北部、中部、南部、東部不同的口音分布 (選一個特定的音就夠做很多了。不過,如果變異不明顯 (phonologically different)可能需要儀器與訓練過的耳朵配合)。

能做的題目很多,早點選定一個難度與創意度合理的題目,和老師討論做法,相信您一定能發現很多更有趣、更值得深入的問題。

再次歡迎您加入語言學界。祝

學安

璨光

Monday, June 3, 2002

Convert text file formats between mac/dos/unix

I seriously doubt anybody would use this nowadays since OSX, dos2unix, and unix2dos have been around for a while. However, I still put this on since someone asked me to write this little utility and it might still be useful for somebody.
/*
convert.c -- convert text file formats between mac/dos/unix

by Tsan-Kuang Lee (2002/06/03)

Install:
Compile it and give it a common converter name, e.g. "convert".
gcc -o convert convert.c

soft link the three versions of the converter to it, i.e.

ln -s ~/bin/convert makedos
ln -s ~/bin/convert makemac
ln -s ~/bin/convert makeunix
Make sure they are in the path

Usage:
makedos file1 >target
this will convert file1 into dos format and pipe into target
If >target is omit, it prints out the file in dos format.
(In sum, if no options are given, stdin and stdout are assumed.)

similar for makeunix and makemac

Copyleft:
Do whatever you want. I wrote it in 15 minutes for my immediate need,
so it's very messy. Many quick and dirty (and ugly) lines. If you can
clean it up, I'd appreciate that.


=======================================================================

Explaination:

DOS, UNIX, MAC text files use different line break marker.

Line break:

mac : 0d (CR)
dos : 0d 0a (CR LF)
unix : 0a (LF)

Besides, DOS files end with CTRL_Z

dos: with ^z (0x22) at the end

(PS: this program omits the CTRL_Z because WINDOWS discards that)
*/

#define MAKEUNIX "makeunix"
#define MAKEDOS "makedos"
#define MAKEMAC "makemac"

#define FILETYPE_UNKNOWN (0)
#define FILETYPE_UNIX (1)
#define FILETYPE_DOS (2)
#define FILETYPE_MAC (3)
#define FILETYPE_BINARY (4)

#define CTRL_Z 0x1a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static void err_report(); /* error reporting function */
static int ChkFileType(FILE *pFile);
char* printtype (int filetype);
static FILE *Fpi; /* input file pointer */



static char program_path[127];

static int nCharLimit = 127;

extern int main(argc, argv)
int argc;
char **argv;
{
register int data;
int leng;
int from_filetype, to_filetype;

from_filetype = to_filetype = FILETYPE_UNKNOWN;

strcpy (program_path, argv[0]);
leng = strlen (program_path);

if (leng >= strlen (MAKEUNIX))
{
if (!strcmp(&(program_path[leng-8]),MAKEUNIX))
to_filetype = FILETYPE_UNIX;
}
if (leng >= strlen (MAKEDOS)) /* or MAKEMAC */
{
if (!strcmp(&(program_path[leng-strlen(MAKEDOS)]),MAKEDOS))
to_filetype = FILETYPE_DOS;
else if (!strcmp(&(program_path[leng-strlen(MAKEMAC)]),MAKEMAC))
to_filetype = FILETYPE_MAC;
}

if (to_filetype == FILETYPE_UNKNOWN)
err_report(2);

/* parse command line, open input file if needed */
switch (argc) {
case 1: {
Fpi = stdin;
break;
}
case 2: {
if ((Fpi = fopen(*++argv, "r ")) == NULL)
err_report(1);
break;
}
default:
err_report(0); /* emit usage message */
}

from_filetype = ChkFileType(Fpi);

// (void) fprintf(stderr,"Convert from %s to %s.\n", printtype(from_filetype), printtype(to_filetype));

fseek (Fpi, 0L, SEEK_SET);

while ( ! feof(Fpi)) {
data = fgetc(Fpi);
if (data == EOF) break; /* screen out nasty EOF */

if (data == 0x0a || data == 0x0d)
{
switch (from_filetype)
{
case FILETYPE_MAC: /* from MAC */
switch (to_filetype)
{
case FILETYPE_MAC:
fputc(0x0d,stdout);
break;
case FILETYPE_UNIX:
fputc(0x0a,stdout);
break;
case FILETYPE_DOS:
fputc(0x0d,stdout);
fputc(0x0a,stdout);
break;
default:
break;
}
break;
case FILETYPE_UNIX: /* from UNIX (already has 0x0a) */
switch (to_filetype)
{
case FILETYPE_MAC:
fputc(0x0d,stdout);
break;
case FILETYPE_UNIX:
fputc(0x0a,stdout);
break;
case FILETYPE_DOS:
fputc(0x0d,stdout);
fputc(0x0a,stdout);
break;
default:
break;
}
break;
case FILETYPE_DOS: /*from DOS (has 0x0d 0x0a) */
switch (to_filetype)
{
case FILETYPE_MAC:
if (data == 0x0d)
fputc(0x0d,stdout);
break;
case FILETYPE_UNIX:
if (data == 0x0a)
fputc(0x0a,stdout);
break;
case FILETYPE_DOS:
fputc(data,stdout);
break;
default:
break;
}
break;
default:
break;
} /* end switch */
}
else if (data != '\026') /* a control-Z */
(void) fputc(data,stdout);
}

/* this is taken away since my Windows doesn't seem to follow this rule */

// if (to_filetype == FILETYPE_DOS)
// (void) fputc('\026',stdout); /* a control-Z */

(void) fclose(Fpi);
exit(0);


}


static void err_report(n)
int n;
{
switch (n) {
case 0:
(void) fprintf(stderr,"Usage: %s <file> \n",program_path);
break;
case 1:
(void) fprintf(stderr,"%s: Can't open input file.\n",program_path);
break;
case 2:
(void) fprintf(stderr,"%s: Program filename must be MAKEUNIX, MAKEDOS, or MAKEMAC\n",program_path);
break;
}

exit(1);
}




static int ChkFileType(FILE *pFile)
{
auto size_t i;
auto size_t siz;
auto int nCR = 0;
auto int nLF = 0;
static unsigned char buf[1024];

siz = fread(buf, 1, sizeof(buf), pFile);
fseek(pFile, 0L, SEEK_SET);
if (0 == siz)
return(FILETYPE_BINARY);

for (i = 0; i < siz; ++i)
{
switch (buf[i])
{
case '\r': /* 0x0d */
++nCR;
break;

case '\n': /* 0x0a */
++nLF;
break;

case '\t':
case 11:
case 12:
case CTRL_Z:
break;

default:
if (buf[i] < ' ' || (int) buf[i] > nCharLimit)
return(FILETYPE_BINARY);

break;
}
}

// printf ("0d = %d, 0a = %d\n", nCR, nLF);

if (0 == nCR && nLF)
return(FILETYPE_UNIX);

if (0 == nLF && nCR)
return(FILETYPE_MAC);

return(FILETYPE_DOS);
}


char* printtype (int filetype)
{
switch (filetype)
{
case FILETYPE_MAC:
return("MAC");
break;
case FILETYPE_DOS:
return("DOS");
break;
case FILETYPE_UNIX:
return("UNIX");
break;
default:
return("ERROR");
}
}

Saturday, June 1, 2002

[QA] 為什麼要架個人網站?

這封信是我和兩位從高中深交至今的好友之間的對話。文仁從高中時就會寫,而且寫很多。我們那時候叫他文藝青年,現在他自稱自己的網誌為「文藝老青年的筆記本」。:)

摘要:

... 網頁的重點絕對是它的內容或實際效用,也就是說,它對妳及妳聽眾的實際影響。雖然這好像是廢話,但 80% 以上的網頁顯然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不過話說回來,那也沒什麼關係,只是白花一點時間而已 ...

From: Renee Lu
To: Tsan-Kuang Lee
Cc: Ludi Chou(周文仁)
Sent: Saturday, June 01, 2002 8:37 AM
Subject: 請教一事

Dear "experts":

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你們喔~~我一直都想建一個個人網站, (可惜不像璨光那麼勤勞,想了老半天還是沒動工,總覺得工程會很浩大似的@_@), 剛好我另一個朋友也想建她自己的網站,因為我們同屬文字工作者, 有個人的網站是最好,就像電子名片+ portfolio,可以把作品都放上去..她說她同事建議她去明日報開一個個人新聞台, 而我朋友則建議我辦個人電子報(總之就是類似的idea), 這樣就可以免去新手建網站的浩大工程, 等於立即有一個免費的園地.

於是我就去看啦....結果,真是totally shock!!!我完全沒想到台灣有那麼多人有話要說耶!!!網路上的個人電子報,個人新聞台簡直就是...氾濫到不可思議的地步,,讓我熊熊感到很害怕, 因為在那樣一片浩瀚汪洋中, 人們要如何檢選? 妳又要如何突顯妳的獨特性與品牌特色? 沒辦法嘛, 因為太多了,那麼這樣又有什麼意義? 而且總覺得如果要當成個人名片加作品呈現, 網站還是比較正式, 更何況我個人訂電子報的經驗通常是訂了就不會看了, 命運大都是看也不看就刪掉.

璨光你當初想架網站的用意是什麼?可以告訴我嗎? 不知道你們兩位資訊專家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

憶潔

From: Ludi Chou(周文仁)

Dear 憶潔:

我覺得現在建個人網頁的門檻已經很低了,所以大家都可以很容易建一個屬於自己的網頁,當然現在想經由網路搜尋引擎而被人看到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和以前網路時代大大不同。如果想要建一個個人編頁被看見,依附像明日新聞台是一個方式,他們會介紹好的個人網頁,不過,我也很好奇像這樣的行銷會有多少效果,因為連這樣的介紹文字都已經太多太多。

我覺得可能還是給朋友看的用途是第一個,第二個是將自己的作品放上去,可以被搜尋引擎列入,也許作品中有些資料是會引來交流的。還有網址可以印在名片上,給一些工作上或者初次見面的朋友交換名片之外多一些認識。

我覺得現在的網路量已經談不上行銷了,如果網站資料夠豐富,長期效果是一定會顯現的,就好像璨光的網頁會變成人家的作業參考一樣。

不過,我覺得辦電子報的意義又是不一樣的,那是一種社群的經營,電子報比較有互動的可能,也算是BBS的一種延伸。看你的目的啦,我會覺得現在這個年代,電子報可能比較好。

璨光你覺得呢?

Ludi

------

我前幾天剛考完兩科資格考,現在在準備月底的德文考。最近回信會很慢。

文仁提了很重要的一點,時代很不同了。網頁這個媒體讓人人可發聲,而大家擁有極廣的選擇權,所以建網網頁的意義會面對很真實、很現實的挑戰。想想看印表機這個東西出來以後,每個人都可以出版。大家對「印」出來的媒體的感覺就不像以前那麼敬畏。所以,「建網頁」這件事「本身」的效果很快就不會再是「感覺比較正式」了。去明日報看到滿山的新聞台,雖然知道裡面有很多寶物,但總覺得沒那麼稀奇了,不是嗎?如果再去看一看搜尋引擎的規定,看到一堆「我們不接受建構一半的網站」的聲明,不難想像有多少單頁的網站,純「個人」的網站,或練習架站的網站,和其他所有網頁一樣,佔搜尋引擎的一筆。

所以,建網頁的重點絕對是它的內容或實際效用,也就是說,它對妳及妳聽眾的實際影響。雖然這好像是廢話,但 80% 以上的網頁顯然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不過話說回來,那也沒什麼關係,只是白花一點時間而已。

我覺得妳要放作品集的想法非常好。其實前一陣子我就想鼓勵妳把妳寫的很多email 整理起來放到網上,讓更多人有機會讀到。我過一陣子有時間,也打算把我一些平常的 email 文字整理一下放上去。對我來說,很方便的是我可以直接給人 URL,不用再把相同的想法重寫一篇。(至於我為什麼要花時間寫東西,辦活動,這個問題很大,上次回台灣和文仁大建與幾個朋友講了一晚,還是帶一堆問號回來,繼續寫,繼續辦)。

最開始(1991年時)我是想整理自己,以及整理身邊的社群。所以架了 PC BBS. 集結了類似讀書會的小組。Internet 起來以後,各個小組四散,各自找到更大的社群,所以我的站功能只剩聯絡好友的功能。快當兵前想一想,乾脆把PC BBS站關了,弄個mailing list (那時候我的 mailing server 架在台大),繼續以此方法和老站友聯絡。當兵時候想了很多,快出國前更是仔細回想我在國內的所有社群,於是就發動個特搜小組,把小學、中學同學找回來,建個 mailing list. (高中和大學本來就有在拉)。然後 egroups 起來,我連在台大那個 server 也不用了。eGroups 這種東西讓管理成本分散,我也能把群組的網頁從我的站拿掉 (所以可以不用我一個人管)。

總之,最後我的站變成完全「個人」了。所以我乾脆改版成個人網頁,把興趣整理一下,主要當做是廣告用。我因為網頁而接到了不少作曲、演講、活動的委託。當然,也有不少網友。不過,老實說,網友大部份是來要資料的。小部份動機不單純 (比方說,發現我年紀很大就不理我了。也有發現我喜歡的是女生以後就不理我的。 :) )

專業上 (語言學),有網頁是很重要的。這裡幾乎每個研究生都得要有網頁,放論文,公布 office hours (如果有教課),放講綱 (我上課就是連到自己的網頁上的講綱,投影來講課,所以學生回去後可以直接抓) 等。

其他的網頁,包括今年為台美人辦的營隊、去年任系學會會長時建的學會網頁、任台灣同學會文藝部長時的公告等,目的性都很明顯。這些網頁其實可以很有效地集結團體,公布資訊,甚至發表言論。現在我三個工作都卸任了,這些都可以當做是過去辦活動的 sample,或是履歷記錄。

憶潔寫的東西很多,應該整理一下,弄個網頁放上去。我建議先挑門檻低的作法,架在免費的空間或新聞台,等東西夠多,架構夠成熟了,再考慮較專業需付費的選項。我另有個朋友每個月付約美金 $120 來經營他的網站,那裡有資料庫、留言版、各種東西。基本上是個圖型介面、完整的多媒體 BBS。但人家是富人。我選擇付費是因為我將作曲當副業,而我不希望用學校的網頁來當做委託的入口。

說到這個,文任的工程師日誌跑那去了?還有,我記得文仁以前也有一個很脫俗的網站。跑那去了?

Tuesday, May 14, 2002

Windows下無用的背景程序

沒有在使用什麼軟體,但Windows跑得很慢嗎?

Windows下無用的背景程序

沒有在使用什麼軟體,但Windows跑得很慢嗎?可能的解釋如下:

1. 中毐了。病毐正在進行極度消耗系統資源的動作(比方說寄大量信件出去,或是正在大量感染系統裡的檔案,或是正在搜尋網路上其他可寄生的電腦)。建議重開機,在啟動一般應用程式前,用防毐軟體掃描整個系統(先關閉所有應用軟體),再依中毐情形處理。解毐非本文重點,請參考其他資料。

2. 軟體或硬體相衝。一般所謂相衝,是指兩個以上不同的程序同時搶用一個資源,結果大部份的系統時間就耗在搶來搶去本身。設計比較不好的作業系統通常無法對此情形有好的處理,因此容易發生當機(deadlock or stack overflow)。解決方法一般是避免安裝相衝軟體,或是安裝針對此問題更新的新版本軟體,或是乾脆換作業系統。

3. 背景不必要的程序太多。

連結 說明
http://cjh.davis.k12.ut.us/TechTips/MSConfig.pdf 常見的Windows系統背景程序說明
http://www.answersthatwork.com/Tasklist_pages/tasklist.htm 這裡您可以找到一些常見背景程序的說明,絕大部份的背景程序都是不必要的。

Monday, May 6, 2002

我僅有一人,但不容忽視

這是一篇可愛的小短文。也不知道是誰傳來的。從語氣看來,應該是翻譯的。不過,不管這篇文章是怎麼來的,我覺得它成功地描述了我們常常因善小而不為的心態。 作者不詳

我僅有一人,但不容忽視

有一天黃昏時,我的一位朋友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墨西哥海灘散步,走著走著,他看見遠方有一位當地的墨西哥人正不斷地從地上撿起一些東西,並丟向海中,等他走近時,他發現這個墨西哥人撿的是海星,這些海星被海浪沖到岸邊,而這個墨西哥人正一個一個地將這些海星撿起並丟回海中。

我的朋友覺得很疑惑,他問這位墨西哥人說:「先生,你好,請問你在做什麼?」

「我正在將這些海星丟回海中,現在正在退潮,如果我不將它們丟回海中,它們將會缺氧而死」,墨西哥人回答道。

我的朋友說:「我知道,但這海灘上起碼有上千個海星,你是不可能將它們全丟回海中的,而且在這沿海又有多少的海灘,每個海灘都可能發生同樣的事,你這樣做和沒做又有什麼差別呢?」

這位墨西哥人聽了微笑並彎腰再撿起一隻海星丟回海中,回答說:

「你瞧,對這隻而言,就有差別了吧!」

吃素、運動、健康

這篇是網友傳給我的。這類的文章大家常常傳來傳去,但真正讀完力行的人很少。我吃素的原因中,健康佔不少比重。由於我課業工作的壓力不小,吃素帶給我很多身心上的清爽,看到這篇文章,覺得很值得和大家分享。

李醫師以她個人抗癌30年(!)的經驗,說明飲食、運動與健康的關係。雖然看起來是老掉牙的題目,但李醫師點出許多易懂易行的觀念與建議,幫助大家自己為自己的健康用點心,做點事。

吃素、運動、健康

作者:李豐醫師(女醫師)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加拿大多倫多研究所

經歷:台大醫院主治醫師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病理科副教授

 

「與淋巴癌和平共處,是我此生最大的挑戰,可是感恩它,讓我學到很多,也獲得很多難得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讓我體驗到,健康必須靠自己。」

負面思想影響療效

三十年前,當我還在加拿大的多倫多研究所進修,正慶幸尚有一年,研究所的功課便可以結束時,竟被發現患了癌症。手術證實是癌症的第二天,我工作機構的老板來看我。首先,說了一大篇他心裡如何難過的客套話。然後告訴我,在社會上做事,好比一個大機器中的小螺絲釘,只要中間有一個小螺絲釘停止工作,都會影響整個機器的工作效率。接著,他指著我說:「而你,顯然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工作,所以,很抱歉,請你馬上辭職。」當我的男朋友也明顯地疏遠我時,我了解到,自己竟完全被孤立起來。我不但失去工作,已被社會遺棄,也被愛自己的人遺棄,而且,還被自己的健康所遺棄。我的生存價值,幾乎完全被否定掉。因此,我的情緒降到最低點,我想到自殺。癌症經過手術,很多個療程的放射性治療,因為療效不佳,經過一年多,仍然時好時壞地原地打轉,癌並沒有完全消失。

最後只剩下化學治療一個辦法。當時的化療,以目前的眼光看起來,是相當粗糙的。

治療了一段時間後,血小板變得很少,不小心一碰,到處都會瘀青,如果內部大量出血,就可能致命。與主治醫師商量,是否可以暫時停止治療,主冶醫師竟然不同意。在這種「吃藥會出血致死,不吃藥又會病死」的情形下,做病人的我,的確非常為難。考慮再三,決定作個反叛的病人,我自己把化學治療停掉了。現在回想起來,是當年的反叛救了自己。

丟掉藥罐子調養身心

直到回到國內,回到熟悉的環境,不但重新獲得舊日友情的溫暖,而且,還很幸運地恢復了工作。這些轉變,使我的情緒漸漸由消極轉變為積極,癌雖然還在,我卻漸漸學到如何與它和平相處,它並沒有再發。可是由於身體很孱弱,治療後的副作用層出不窮,不斷住院又出院,我也變成肚量很大的藥罐子。

一直到十多年前,因為高燒兩個星期不退而住進了台大醫院,經過諸多檢查及會診,醫師宣布我第三度得到肺結核。當時我當然很沮喪,可是也只好乖乖認命,照醫師的處方服藥。在服藥第三天抽血檢查時,竟發現還因服抗結核藥物而罹患了中毒性肝炎。於是我很自然地又反叛醫命,停止服藥。每天不是睡覺,就是靜坐。經過一個月,再照胸部放射線檢查,發現醫師說的肺結核竟然不見了。這個發現讓我瞭解,一個月前的肺結核應該是誤診,因為肺結核是不可能不吃藥而在一個月內痊癒的。

這個發現,讓我不斷深思,平白吃這麼多藥,卻惹來一身副作用。我以後到底是會因癌症而死?還是因其他併發症而死?

這次住院,讓我下了決心,從此不再靠藥物,果然從那以後,我沒有再吞過任何一顆藥丸,包括維他命。

信念:健康靠自己

方法:自我反省

這次住院,也讓我看到了西醫的極限,我開始深思除了藥物以外的方法,我也讀了不少書,也去探討甚至淺嚐了不少民俗療法,發現最根本的辦法,還是靠自己,靠自己去做觀念的修正與飲食生活的調整。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發現我的想法是正確的,從此以後,我沒有再住過院,近年來連感冒都很少了。觀念的修正,其實就是自我反省。「我好好的,為什麼會得癌症?」

很多人一聽到醫師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時,往往都會顯現出一副無辜的模樣,希望用切、割、毒、殺等外來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會沒來由地產生嗎?世上絕對沒有這種「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話,通常患者都會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經一連熬了好幾個通宵:有些人會說,自己最近吹了冷風、淋了雨:有些人則說,工作的壓力很大,常常頭痛又失眠。事實上,諸如此類的現象,都是導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話說,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覺性夠的話,自然能夠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標。

以我的親身經驗為例,在加拿大唸研究所時,所以會得到癌症,同樣是其來有自。首先,我天生怕冷,卻選擇到加拿大唸書,基本上已經違反了健康的大原則。其次,為了負擔家計,邊唸書、邊工作。常常為了多省下一些錢寄回家,以致於早、午餐都只吃一個三明治夾起司,到了晚上,才煮些麵條並搭配超市冷凍的青豆及便宜的雞胗、鴨胗。事後,我才明白,原來自己長時間吃進許多可怕、有害健康的食物。再加上老闆又是猶太人,對員工非常嚴苛,其身心所承受的壓力自然是可想而知在那段工作緊張、沒有朋友,一天天重複著上班、下班及唸書的日子中,健康情形自然是每下愈況。還好,後來癌症救了我。讓我有足夠的理由離開那樣的環境,找到生路。生病,不是細胞叛逆,是自己無知對細胞加壓。其實,身體發生了疾病,並不是細胞叛逆,違反了主人的命令,而是主人無知,拚命對細胞加壓,卻不知道早已超過細胞能夠容忍的限度,於是,細胞只好應變。

生病,不過是受不了委屈的細胞在喊救命的聲音而已。如果把觀念改一改,承認生病該由自己負責,對自己的行為,心生慚愧,而努力自我反省,並感恩不盡地以滿心歡喜的心情去看待自己的改變,儘量善待自己的細胞,努力不讓它們受到委屈。如有需要,再配合適當的醫藥治療,那麼,即使是病況已經相當嚴重,仍然有很大的痊癒空間。而且,不只癌症,得任何病即使治好了,不表示已經完全痊癒。若不善加調整觀念及生活、飲食,也都可能再得病。我曾在顯微鏡下觀察,一位已治療好的鼻咽癌病人,二十六年來癌症沒再發,在他去世後,其鼻咽組織仍看得到癌細胞,只是癌細胞被正常細胞包圍著而已。所以,改善體內環境,使癌細胞沒法生長,是個一輩子的功課,偷懶不得。

調整飲食習慣改善體質

調整飲食習慣是改善體質最直接而快速的方法。一般人的營養,都是從嘴巴吃進去的。

這是說,製造體內負責新陳代謝的每一個細胞的材料,都是由飲食而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這麼說:你就是由你吃下去的食物變成的。所以,如果飲食中充滿致癌性物質,日後又怎麼可能不患上癌症?食品添加物,是另外一個使食物的品質發生改變的因素。因為食品添加物有很多都是致癌物質,如果常吃加過工食物,到底會同時吃進多少致癌物質,還真沒有辦法知道。

飲食的量,也會影響營養。過去,在貧窮的時代,吃得不夠,營養不良,當然會影響體質。現在,經濟情況良好,倒是吃得太多,而造成營養不平衡,也累垮消化組織,引起所謂的文明病,像高血壓、心臟病、肥胖症、糖尿病等等,使體質受到影響。針對這些情形,要做的飲食習慣改變,原則上,是保持飲食平衡,不吃添加物,不吃腐敗食物,不吃肉類,多吃蔬菜、水果。

五種癌一定要吃素吃素身體越來越好

我自己的例子是做瑜伽做到第五年時,只要一有任何肉類進到嘴巴,就會不自覺地吐出來,由於並沒有任何宗教因素驅使我非吃素不可,因此,我知道,面對這種情形,是腸胃要求我不要再吃這類食物了。一直到今天,吃素十多年,看著自己的身體因為飲食習慣的改變而愈來愈好後,每當遇到胃癌、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及前列腺癌的患者時,我一定會力勸這些病友要改吃素食,至於其他癌症患者則可依照「四條腿的先不要吃,兩條腿的慢慢戒,最後再從沒有腿的著手」的原則,逐步改掉吃肉的習慣。至於為什麼這五種癌友一定要吃素?因為子宮頸癌、乳癌及前列腺癌與荷爾蒙息息相關,而肉類不但含荷爾蒙多,而且也易轉變為荷爾蒙,增加致癌因子。其實腸胃原本只需要穀物、蔬果,就足夠達到新陳代謝的目的。一味地吃肉,只會增加腸胃的負荷,累積有害身體的不潔物罷了。

飲食如藥,須先了解病況體質,妥善配合

全然生食並非人人於各條件下都適合,有人問說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生機飲食?吃素食可以吃蔥蒜嗎?

我的經驗認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完全用生食,而且,嚴格說來,東方人的體質大部份都不適合全然生食(須配合熟食天然穀類等。),如果一定要吃生食的話,最好先找對生機飲食也有體驗的中醫師把把脈,作整體評估,看看體質是否適合吃。

至於蔥蒜的問題,以蒜來說,一個人如果身體狀況良好的話,絕對不需要靠蒜來殺菌,而蔥則會影響身體荷爾蒙的分泌及情緒變化,對健康不見得有正面幫助。

吃素不要奶蛋,一樣健康

又有人問說吃素食時,需不需要喝牛奶、吃雞蛋?我認為牛奶是養小牛的,不是養人的:至於雞蛋原本是孵小雞的,其實,一粒糙米就像雞蛋一樣是完整營養,多吃糙米,與吃雞蛋沒有兩樣。或許有些人認為,不喝牛奶、不吃蛋,無法攝取足夠的鈣質,事實上,鈣質並不一定要從蛋類和牛奶中攝取,一切有根的蔬菜基本上都含有鈣質。另一方面,有些人可能擔心鈣質攝取量不夠的話,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其實,骨質疏鬆的問題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麼嚴重,根據調查顯示,全球骨質疏鬆症罹患率最高的地區是阿拉斯加,其次是美國和歐洲,中國大陸則很少,原因為何,因為阿拉斯加人常年吃魚,美國和歐洲人民又經常吃肉所致,換句話說,沒吃肉、牛奶和蛋類,像中國大陸人民並不會因而罹患骨質疏鬆症。只要多運動、多吃糙米和全麥麵包,自然就可避免骨質疏鬆症。

運動是改變體質的根本辦法

運動是改變體質最根本的辦法。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本來就具有抵禦外侵的毒物、或癌症的能力。只是,身體的內在環境和身體外的大環境,都有過多有害的因素,使身體的這種免疫能力發生障礙,疾病和癌症才不可避免地發生。而運動,則可使身體內在環境的細胞,藉促進血液循環,以帶動氧氣和營養,反過來,又使細胞增加活力。因此,人體的免疫力,便能增加。病後,我開始做的運動是爬山。我說的爬山,並不真是去做爬上高山的運動,只不過是在那些有產業道路的小山走走而已。那時,憑良心說,我並不喜歡爬山。我參加爬山,可以說是被我丈夫強迫的。(註:大眾感恩這慈悲的眷屬長年照顧她,於此致敬致謝!)每個星期日,他早就把背包、乾糧、水壺準備好了,然後把我拉起來上路。這是因為我的身體太過虛弱的緣故,爬那樣的山,對我仍然是件苦事。他說我那段時期的山,是出太陽怕走、下雨怕走,吹風怕走。其實,之所以會出太陽怕走,是因為經過治療以後,我的體質很差,曬了太陽,皮膚就會發癢。之所以會下雨怕走,是因為我怕感冒。經過治療,我的身體很差,簡直不能同別人比。普通的天氣,別人不容易感冒,偏偏我卻會感冒。之所以會吹風怕走,也是有原因。治療以後,我的血液循環很差,手腳常都冰冷。爬山時,別人是一爬就出汗,我卻要爬了半天,身體才會熱,如果有風,則會反而越走越冷,很受不了。儘管這樣,我的爬山時走時停,但時間累積下來,我還是嚐到了它給我的好處,我的健康竟然緩緩地在進步。現在,癢的問題,已經不知不覺地消失,風雨對我來說,也不是阻力。經過不斷磨練,而今,我的爬山和走路的本領,卻已越來越有進步。過去,走短短的路,便要流淚,甚至大病一場。

現在,體力增加了,走二十公里路,已是家常便飯,甚至還有過一天走四十公里的紀錄。幾年前,還在經過兩年的準備之後,登上玉山,來作為對我的體能的考驗,結果,我很歡喜我的成績,我通過了。兩年前,我改變了工作環境,每天早上先去爬山,在山上吸它兩個鐘頭的芬多精,回家洗個澡才去上班,現在看到我的人,都說我比以前健康,我則會加上一句:「天天爬山,明年會更好。」你的細胞看起來很累,趕快去爬山補充氧氣,癌細胞會回歸正常。在實驗室養癌細胞,如果加氧,癌細胞就養不好,如果加二氧化碳,癌細胞就養得很好。這表示,我們自己把體內環境弄到缺氧,細胞才無可奈何變成癌細胞來適應環境,如果把環境裡的缺氧因素刪掉,補充氧份,其實癌細胞是會回歸正常的。三十年來,我看過無數病人,那些肯聽我話而去爬山,甚至天天爬山的人,身體的改善都很明顯。現在,每當我透過顯微鏡看到病人或友人的細胞顯出缺氧的狀況時,我都會提醒對方:「你的細胞缺氧,看起來很累,趕快去爬山。」

除了爬山、走路、慢跑以外,我也曾經花不少的時間,在做瑜伽、氣功和靜坐的鍛鍊。那些鍛鍊,開始時,什麼成績都看不到,可是久了以後,身體還是在改善。不過,一般瑜伽老師不是要求學生「再彎一點,再彎一點」,就是以極快的速度教學。

事實上,瑜伽要做得好,慢及足夠的熱身運動是不可少的兩大要件。就像我自己就曾經花了一個小時學「攤屍式」:花兩年的時間學熱身運動,結果,身體不但愈來愈健康,感覺也較以往靈敏許多。每天運動四小時換取生活品質自創禮佛瑜伽,修心又健身。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能夠身體力行的人卻不多。我自己自從開始做瑜伽、爬山、靜坐後,每天維持四小時的運動量。四小時!對許多人來說,或許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如果每天運動四小時,可以使剩下的二十小時比較舒服:如果成天不運動,二十四小時都不舒服,你選擇那一邊?

〈註〉:李豐醫師每天只睡六個小時,清晨三、四點就起床,空腹練二個多小時的瑜伽,再打坐一個多小時。她常說,每天花四個小時做運動,可以換來其他廿小時的全身舒暢,這種投資太值得了:近幾年,她還自創一套禮佛瑜伽,在跪地膜拜時融入瑜伽之動作,既可修心又能健身。

笑、不生氣、正面看、放鬆四招

多活三十年除了生理因素之外,要克服病魔,還必須從心理層面下手,像笑、不生氣及以正面態度看待一切事情,還有學習放鬆,即是我這麼多年來能夠降服疾病的一大原因。

學習笑是一項很特別的功課。因為我知道,笑的時候,尤其是大笑的時候,身體內的細胞是放鬆的。細胞只有在完全放鬆的時候,才能圓圓潤潤,充滿活力,足以應付外侮。

剛開始學笑,其實不是真心想笑,而是勉強去把嘴巴拉成笑的樣子,可是久而久之,心裡自然會加以配合,真的變得成天都開開心心的樣子。得到癌症以後,學笑便成為我的生活課題之一。有一次,一位病人眉頭深鎖地來找我,我看到她鬱鬱寡歡的樣子,便問陪同母親前來的小女孩,「妳媽媽怕不怕癢?」小女孩說「怕癢。」於是,我稍稍地告訴女孩,「以後媽媽躺在床上的時候,妳就搔她癢。」結果,這位母親在每天大笑一回的情形下,慢慢地紆解了深鎖的眉頭。

生氣是別人做錯事,我懲罰自己

學習不生氣是一項比較困難的功課。因為我為人耿直、又愛打抱不平,一看到不合理或不公平的事,拔刀相助的精神便來了。自從我了解「生氣的定義是別人做錯事,我懲罰我自己。」以後,我便開始努力去實踐,不過,積習難改,我的這個過程還是經過了四、五年,才看到一點點成績。剛開始,別人挑釁我,我還是會馬上反應,接著便後悔:然後,我會看到別人在挑釁,我會看到自己快要動氣,於是,馬上逃到看不到挑釁的地方,再慢慢調整自己的情緒:然後,我漸漸不需要逃離現場也能壓住脾氣,可是還需要在心裡說:「你好可憐。」來平衡自己的情緒:現在,我什麼都看到,卻可以一直保持笑容。

恭喜病人得癌症

持正面的態度對疾病的療效有極大的影響。像我得癌前期,由於挫折連連,對人生、前途無信心,療效不彰。但得癌後期,由於對人生、前途恢復信心,雖然沒有治療,身體卻反而慢慢好起來。因此,自從我的健康進步了以後,除了我的專業,我最樂意做的一件事,便是為癌症病人打氣。每當一個垂頭喪氣,以為末日將至的癌症病人,被介紹來看我以後,往往經過一番疑問的解釋,尤其是當他看到我這個活生生的例子,朝氣蓬勃地站在他的面前,他的信心便很容易地能建立起來。於是,這個垂著頭,苦著臉進來的病人,結果,卻能昂起頭,臉上充滿笑意地踏出我的辦公室。我做的事,並不是顯露奇蹟。只是,我讓那些癌症病人看到「希望」,讓他們的情緒,能很快從消極變為積極。

甚至有癌症患者來找我時,我會說「恭喜你得癌症」,對方一聽,自然會覺得莫名其妙,我解釋,「假如你不得癌症,怎麼會改變飲食習慣?怎麼會開始運動?又怎麼會學笑呢?再說,從今天開始,你的生活會一天天地變好、一天天地有品質,這樣一來,怎麼會不值得恭喜?」於是,對方一聽,果然對自己罹病的情形釋懷了許多。待患者情緒比較平穩地,要離開時,我又會說,「再恭喜你一次。」對方一聽,又是一頭霧水,「既然之前已經恭喜了,有什麼事還值得再恭喜一次?」這時,我會不疾不徐地回答,「我把三十年來對抗癌症的養生經驗一下子交給你,這難道不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就這樣,對方帶著飽滿、知足的感覺離開。

善用「多賺30年的法寶」

如果凡事從正面思考,事事會變得非常美好:反之,凡事都從負面思考,事事都變得相當糟糕。就像我先生為了我好,毅然決然地把家裡的電話線拔掉,以免我下了班後,還要接聽一大堆電話,雖然這似乎對我有些不方便,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能夠安安靜靜地利用下班時間做瑜伽、運動,對身體不是反而有很大的幫助嗎?再說,真有什麼重要的事,隔天打到辦公室就可以了,何須罣礙在心?放鬆看起來很容易,其實卻是最困難的,因為放鬆要從心做起。心真的放鬆,身體的細胞才能放鬆。而心要放鬆,必須放下很多現世間的價值觀,包括名、利、情....等。我的方法是從清抽屜開始,久已不用的東西,馬上送走、放開,衣服物品也是,甚至延伸至人際關係,於是人變得活得很簡單、很樸素,人就輕鬆了。當年,醫生宣判我只有六個月的生命,如今,我認為自己「多賺了三十多年」。為何如此?笑、不生氣及正面看事情、學放鬆應該是重要的法寶!

改得越多好得越快

這些年來,我不但看了不少癌症病人,更與其中一部份病人變成朋友,共同奮鬥,分享彼此的經驗,互相鼓勵,努力活下去。我們發覺,活得超長及活得越有聲有色的人,往往都是勇於自省,及堅持修正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人。「改得越多,改得越徹底,好得越快。」已經成了我們的原則。營養是細胞藉以維生的資糧,如果天天吃下充滿抗生素及賀爾蒙的家畜肉類,細胞想不生病也不成。充滿農藥及加工化學物質的食物,也會使細胞中毒。只有回歸自然,才能使細胞恢復生機。運動的好處是使身體的循環順暢,把養分及氧氣帶到該去的地方,對生病的細胞,尤為重要。如果選擇一、兩種自己喜愛或適合的運動,持之以恆地做下去,總有一天,成績會自然顯露出來。心理的調適,極為重要。要知道,自己身體裡的細胞,到底是聽自己的還是聽別人的呢?當然是聽自己的。

那麼,自己對細胞下達的命令,便不應下那些不利於細胞的命令,例如生氣、煩惱、消極....,細胞無外顧之憂,才較容易應付內患,對癌的免疫能力,才容易增加,才是根本解決癌症的辦法。

自我反省乃至身體力行,只要堅持,這些事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困難,而且,如果繼續堅持下去,所有疾病,甚至癌症,都會自動讓步,讓健康的細胞抬頭。

素食

幾乎所有人一聽到我吃素,第一個反應就是「為什麼吃素?」

素食

我是個素食主義者。說是「主義」其實不為過,因為它的確是一種信仰 (和我一樣從重重聯考中掙扎存活的朋友,聽我這樣講,大概能會心一笑吧)。

幾乎所有人一聽到我吃素,第一個反應就是「為什麼吃素?」

別人這樣問時,我通常會說是為健康的理由吃素。因為大家對於吃素和健康的關係好像比較了解,也比較能接受。(不過有一點倒是很奇怪,了解歸了解,真正相信而且願意落實素食的人好像很有限。)

另一個原因,就是前面說的信仰。要動物為我的口慾而被宰,總覺得過意不大去。這種想法,是不是宗教性的,我也說不上來。我不覺得自己是佛教徒,因為佛學我沒什麼接觸,什麼也不懂;而一般的拜拜,和絕大多數人一樣,對我而言,習俗意義大於信仰。但我覺得我吃素這件事,的確是種信仰,因為那是一套價值觀系統 ── 願意採信落實的人不需要任何理由來同意我,不願意的人,一定也可以找出一萬個理由來反對。

所以,關於素食,我只能說,吃素不錯。這裡,我放一些文章以及個人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吃素的好處。

文章 作者 摘要
吃素、運動、健康 台大醫院主治醫師

李豐醫師

李醫師以她個人抗癌30年(!)的經驗,說明飲食、運動與健康的關係。雖然看起來是老掉牙的題目,但李醫師點出許多易懂易行的觀念與建議,幫助大家自己為自己的健康用點心,做點事。
我僅有一人,但不容忽視 不詳 很多人跟我說,「你不吃肉,還是有別人會吃肉。動物不會因為你不吃就不會被宰。而且反正那些動物都已經被宰了,你吃不吃牠們,還不是一樣。」

這一小篇文章,雖然不能完全說明我的想法,但在我完整寫出我觀念之前,相信還是有些朋友能看出我想說的是什麼。

Wednesday, May 1, 2002

[QA] sociolinguistics的題目

有位不希望刊出來信的朋友希望我建議一個比較沒有人做過的社會語言學的報告題目。以下是我的回答。

您好,

題目總是沒做過的比做過的多,但sociolinguistics的題目最好是您熟悉的語言現象。現代社會語言學的方法很側重量化分析,所以您也應考慮您身邊的統計母體分布情形以及您取樣的能力。

如果您有管理方面的經驗,也許可以往那個方向試試。最常見的題目,比方說,code switching的態度,職場內的語言使用態度等。

若您想分析更細微的結構,可以試試分析某個音的變異,或是某種文法結構的變異。比方說,我覺得近來的電子書信大量使用注音符號當語助詞,您可以調查書寫者、讀者的態度(與另一個向度如年齡、姓別、經濟階級、政治傾向等來做比較);您可以調查影響注音符號使用頻率的各種因素(如全文長短、內容等)。基本上,只要您清楚定義研究主題及各因素,應該可以在統計方法上驗證您假設。

出國留學的第一學期通常比較辛苦,但決定出國,不也是為了換個環境接受新挑戰嗎?給自己一段適應期,以正面的態度來面對挑戰。儘量不要單打獨鬥──學術界的基本精神是大家通力合作,將人類對這個領域的了解向前推進(所以學術論文一定要有參考資料,會強調一篇論文必須交待研究主體是什麼,過去的人做了什麼,有什麼限制,然後提出一新的方法,解決過去不能解決的問題,以及討論這個方法的限制以未來的方向)。所以,如果您對書中的內容有疑問,也許可以試試和老師討論或和同學們組個讀書會。這對您往後在研究所中的學習,應該會很有幫助。



學安

璨光

[QA] Score for Hooked On Mozart 2

I would know if there is any score of it, and where I can find it.

Sent: Wednesday, May 01, 2002 5:27 AM

Hi!

I'm listening your Midi "mozarts2", and y think that it's very good.

I would know if there is any score of it, and where I can find it.

Thank you very much, and congratulations for the Midi.

xxx xxx xxx, 14 years
Cartagena, Spain
xxx@xxx

Dear xxx,

Thank you for your compliments. Most of the pieces were transcribed by me from listening to the tapes; some of the scores of the piano pieces were available for me since I'm mainly a piano player. However, you can certainly find those in a music library. In the text file in that zip archive, you'll find all the work number of these pieces. Use them as the keyword to search your library and I'm sure you can find most of the scores.

You can also use a music sequencer software to dump the score from the MIDI file.

Good luck, and keep enjoying Mozart!

Tsan-Kuang

[QA] Recommend Jazz Musicians 爵士樂推薦

這封信是從另外一封內容較雜的信中節錄出來的。主要和大家分享幾個我個人比較喜歡的爵士樂音樂家。

This is an excerpt of another longer and less focused email (in Chinese). Here I share my view on some of my favorite jazz musicians.

English translation below.

Date: 2002-05-01 05:26

...
我對於爵士樂也很喜歡
只是~我的方式只是單純地聽
也沒能像你~對於爵士樂的背景那樣的熟悉
小時候也曾經學過古典鋼琴
<刪>
也希望你能推薦一些爵士樂專輯給我
<刪>

我相信這幾年爵士樂在台灣應該開始流行起來。相關資訊已經不像以前那麼難尋了。您不妨多看看相關的介紹,一定能很快地找到您想要的資訊。

爵士音樂家每個都可以算是作曲家。幾乎每個人的個人風格非常地明顯。不像西洋古典樂,錄音術發明以後反而每個人彈得愈來愈像。所以,按樂手來接觸爵士樂是不錯的方法。

每個人喜歡的樂器、風格都不同。我建議您先去找大雜匯,然後看您喜歡那個時期的風格,再多去挖。聽一陣子後,換個時期,換個風格,換個樂器,看看有什麼驚奇的不同。久了之後,相信您會培養出自己的聆賞風格。

我個人聽的東西頗雜,聽的時候也有很多不同的焦點。Billy Strayhorn作品的詞和曲我都非常鍾愛,覺得和Mahler的藝術歌曲一樣深刻。 Count Basie 的簡潔和 Mozart 有拼。 TheloniousMonk 彈琴充滿驚奇,他的大膽與創新和 Stravinsky 一樣讓我佩服, Monk 是影響我很大的鋼琴家與作曲家。 OscarPeterson 有點像 Liszt 這種鋼琴大師,我聽寫過他不少即興奏。 Charlie Parker我覺得是所有爵士樂愛好者都不該錯過的大家,他的多產與貢獻,應該不輸給 Beethoven 。如果您喜歡聽歌曲, EllaFitzergerld 成熟以後的演唱常讓我震撼不已。另外, Miles Davis 的 Kind of Blue從1959來常是排行榜第一名 (至今仍是前幾名),不是沒有原因的。 Oliver Nelson 和他的團有一首 Stolen Moments(在 Blues and the Abstract Truth 這張專輯裡)是我個人最愛的極品。

其他還有拉丁與現代,是我很喜歡的兩大類。不過,我想我得停下來。就像我列不完推薦的莫札特曲目一樣,要推薦爵士樂是非常困難的事。選這個,就覺得那個沒選可惜。但全選又等於沒選。

<刪>

Date: 2002-05-01 05:26

...

I also enjoy listening to jazz, although listening is my only way of approaching it now. Unlike you, I know little about the historical aspect of jazz music.

I did learn classical piano when I was a kid. [...] and I hope you can recommend some jazz titles.

I believe jazz has become popular in Taiwan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us information should be much more accessible to find than before. I'm sure you can find introduction literature easily.

Every jazz musician can be seen as a composer (although strictly speaking, there are som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real-time improvisation and carefully planned composition); thus important jazz musicians show very unique style of their own. Thi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classical performers, especially after recordings became ubiquitous -- different classical performers play more and more alike (compared to early years when recording was just introduced). Therefore, approaching jazz by finding specific jazz performers is a good way.

We all have our favored instruments and styles. I suggest you start from mixed compilations and see which period of style you like the most, and then go dig it. After a while, switch to another period or instrument and surprise yourself with your new findings. I'm sure you'll cultivate your own appreciation ability this way.

I personally listen to a very broad range of genre and I have different focuses when I listen to different ones. Billy Strayhorn's lyric and music appeal to me and I think both are as deep as Mahler. I like the elegancy of Count Basie just as I like Mozart's. Thelonious Monk suprises when he plays; his boldness and innovation is no less than Stravinsky. By the way, as a pianist and composer, Monk influences me a lot. Oscar Peterson is somewhat like Liszt the virtuoso pianist and I've transcribed a lot of his improvisation.Charlie Parker, in my opinion, compares to Beethoven in regards of contribution to music history, both in quality and quantity. I would be surprised if any jazz fan would miss Parker. If you love songs, Ella Fitzergerld always moved me by her recordings in later years. Miles Davis's Kind of Blue has stayed around the top of billboards since 1959. Now that's something to check out. Oliver Nelson and his band has "Stolen Moments" in the album Blues and the Abstract Truth, and that, is one of my favorite masterpieces.

There are also latin and modern styles which I enjoy a lot. However, I really have to stop here. It feels exactly the same when I was asked to recommend the best of Mozart. Choosing one makes it a shame not choosing another, but what's the point if I end up selecting all?

...

[QA] 出國留學、音樂教育、爵士樂推薦

這一封我和一位想出國讀書的朋友的對話。我覺得對某些朋友應該有一點參考價值,所以經過原發信人的同意,放在這裡。

Date: 2002-05-01 05:26

嗨!你好:
在無意中進入到你的網站
並且欣賞著你的作品
對於你對自己的介紹~
真是有些驚訝!!
居然有人能將自己的所學與興趣
規劃地這麼詳細

對於你所經歷的音樂路程
有些羨慕~~
但我相信你在這路上也是非常地努力
所以才能夠呈現出這樣的音樂
我也曾經去過錄音室
我偷偷地請教錄音師一些問題
所以我知道~
要錄製出這樣的音樂是不簡單的!!

我對於爵士樂也很喜歡
只是~我的方式只是單純地聽
也沒能像你~對於爵士樂的背景那樣的熟悉
小時候也曾經學過古典鋼琴
但是也沒能一直堅持下去
所以~對於你的執著與堅持
有些佩服~~

我寫這封信也沒別的意思
只是覺得~
這樣好的作品~應該有權利知道
在遠方~有人給你掌聲PAPAPAPAPAP.....
若你有回信的話~
希望能多聽到你其他的作品
也希望你能推薦一些爵士樂專輯給我
很高興~在茫茫網海中~能認識你~
xxxx

xxxx 您好,

謝謝您的讚美。其實,任何人只要花點時間,用點心,就會發現我這些興趣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我把這些東西整理放出來,其實也是希望和我有類似興趣的人,能省些摸索的路。

您其實不用羨幕我的音樂路。我正規的音樂訓練只有小時候學鋼琴,學到徹爾尼100勉強結束後就因為表現太差,老師沒有成就感而停止了。這一停,壓力沒了,我才發現自己有多麼喜歡音樂。之後好幾次要求父母再讓我學音樂,都因為家人的觀念與經濟狀況而未成。我希望我的例子能幫助有興趣的人相信,自學是絕對可能的(當然,自學決對不是閉門造車)。沒有人會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刪>

不過,虛心請益真正和音樂有健康關係的前輩是很有幫助的。我遇到許多貴人,給我許多寶貴的建議,對我幫助很大。自己的摸索,也是很有價值的經驗。尤其是作曲,實驗自己的音樂語彙,是別人怎樣都給不了的寶藏。

至於錄音工程,很巧我從小就喜歡搞電子電路那些東西,後來就學人家做簡單的音響。再加上程式設計的背景,與所學的專業,就乾脆把這些結合起來。只不過,我的設備很有限,很多東西其實是土法煉鋼,用數位和軟體的方法一點一點修改出來的。我的「錄音室」外面常常有救護車喧鬧地開過,吵得不得了的鄰居與大樓空調,滿地的電線與小電路板,用襪子一層層包起來的麥克風,用來加強回聲的玻璃瓶,我想您如果看到一定會昏倒。這就是拿時間換金錢的最佳例子。我有空打算把這些土法煉鋼的撇步整理出來。

我相信這幾年爵士樂在台灣應該開始流行起來。相關資訊已經不像以前那麼難尋了。您不妨多看看相關的介紹,一定能很快地找到您想要的資訊。

爵士音樂家每個都可以算是作曲家。幾乎每個人的個人風格非常地明顯。不像西洋古典樂,錄音術發明以後反而每個人彈得愈來愈像。所以,按樂手來接觸爵士樂是不錯的方法。

每個人喜歡的樂器、風格都不同。我建議您先去找大雜匯,然後看您喜歡那個時期的風格,再多去挖。聽一陣子後,換個時期,換個風格,換個樂器,看看有什麼驚奇的不同。久了之後,相信您會培養出自己的聆賞風格。

我個人聽的東西頗雜,聽的時候也有很多不同的焦點。Billy Strayhorn作品的詞和曲我都非常鍾愛,覺得和Mahler的藝術歌曲一樣深刻。 Count Basie 的簡潔和 Mozart 有拼。 TheloniousMonk 彈琴充滿驚奇,他的大膽與創新和 Stravinsky 一樣讓我佩服, Monk 是影響我很大的鋼琴家與作曲家。 OscarPeterson 有點像 Liszt 這種鋼琴大師,我聽寫過他不少即興奏。 Charlie Parker我覺得是所有爵士樂愛好者都不該錯過的大家,他的多產與貢獻,應該不輸給 Beethoven 。如果您喜歡聽歌曲, EllaFitzergerld 成熟以後的演唱常讓我震撼不已。另外, Miles Davis 的 Kind of Blue從1959來常是排行榜第一名 (至今仍是前幾名),不是沒有原因的。 Oliver Nelson 和他的團有一首 Stolen Moments(在 Blues and the Abstract Truth 這張專輯裡)是我個人最愛的極品。

其他還有拉丁與現代,是我很喜歡的兩大類。不過,我想我得停下來。就像我列不完推薦的莫札特曲目一樣,要推薦爵士樂是非常困難的事。選這個,就覺得那個沒選可惜。但全選又等於沒選。

我其他的作品,很多沒有錄音。其中有不少是找不到人演奏。用MIDI弄出來的,大部份我都不滿意 (要把 MIDI 調到滿意或模擬真實樂器,尤其是管樂與弦樂獨奏,得花巨量的時間精力,或是得用高價的設備。所以我覺得等演奏者出現還是比較實際)。其實,我放在網上的,主要是對我身邊社群的人廣告。

再次謝謝您的鼓勵。祝您有豐富的音樂生活。

璨光

Sent: Tuesday, May 07, 2002 10:58 PM

等了許久~
終於等到我許久以來期盼的信了
我以為你不回信了
也以為你回的信可能只有簡短的幾句
因為我想你的生活應該是很忙碌的吧!
~
其實我也跟你一樣
自己從小學鋼琴雖然是自願的
但是總是不懂得珍惜
一直到完全不學鋼琴後才發現自己其實是喜歡鋼琴的
PS:當時的我也才鋼琴檢定到X級而已.比你好一點:)

放棄後~因為課業與考試壓力的關係
所以我也無法再繼續學下去了
一直覺得很可惜
甚至是感到非常遺憾
所以在自己的內心裡
偷偷立下了對自己的承諾
那就是~在自己有生之年必定要完成~學鋼琴
或許是自己在人生的際遇中
很少有關於音樂的貴人出現吧!
也或許自己所學的XX(課業)[編按:原文為藝術相關科系]
與工作上所走的路(XX)[編按:原文為商業相關行業]
都似乎是無法跟音樂畫上"相似號"
更別說是"等號"了!!

其實我曾經在(類似)ICQ上認識了一個在美國唸書的人
並且詢問他~是否有認識音樂系的人?
那時的我~正在學流行爵士鋼琴
我想或許他能讓我多了解到國外的音樂世界是長的什麼樣?
但可惜他沒有認識~
也因次此~打斷了自己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心

其實自己~在XX時期也曾經想過要到[國外]唸[藝術相關]學院
但是因為金錢的關係遲遲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
一直到出社會後走上了"XX"[編按:商業相關]這條路
其實一直怪自己為何無法堅持夢想
但是~生活在社會大學裡的我
真的是得為了現實與金錢壓力給屈服!!

若你真的是我想像中的那樣熱心
或許你會是我在音樂上的貴人
若你不介意~
我用E-mail的方式不斷地問你問題
或許這樣說一點都不公平
因為你我身上無法交流或學習些什麼
但你卻需要花時~幫我這個好奇寶寶
解決許多問題~
但我由衷期盼你的回應
若你能同意~我真是萬分感激!!
謝謝你!!

PS:我在查詢"個人網頁"時~發現到你的網站!!
因為你的網頁排行在很前面
不信你從奇摩試試:個人網頁"就可以知道囉~~
還有~我當然同意你將我們的問與答放到你的網頁上
這將是我的榮幸!!

xxxx

Sent: Thursday, May 09, 2002 1:55 AM

xxxx,

我最近真的蠻忙的,在準備一堆考試,所以回信時間恐怕很不定。有時候得長話短說。請別介意。<刪>

我當然很樂意繼續分享、討論。但說我是您的音樂貴人,就有點太誇張了。聞道有先後,如此而已。又,術業有專攻,音樂的領域太廣(雖然我也曾試著要找到共通美學),我不見得對您有興趣的樂種或風格有所研究。所以,也別覺得您不能教我一些什麼。

「藝術生命」在台灣這個環境,的確是比較不容易保有──其實這是全世界的趨勢,只是在台灣特別辛苦而已。但是,我們何不這樣想,有緣接觸到一分,就有一分快樂,有緣接觸到兩分,就有兩分快樂。惜緣,有機會接觸任何美的事物,都儘量用心體會欣賞,這樣不也很好?

鋼琴檢定的系統我不熟悉,也不知道幾級幾級是什麼意思。不過,我想音樂要能感動我們的心,得要我們自己找到自己的路去走才行。有沒有機會向人學,其實不是很大的重點。我大部份的東西都是從錄音、唱片、音樂會、譜、書上學的。尤其是現場表演,那時候的樂思才是最真實,最自然的。所以,別覺得沒有繼續向人學琴是很糟的事。自己還是可以繼續進步的。

美國的音樂環境很多元,我沒辦法簡短描述。但我的確覺得這裡人比較不會把音樂這種東西當做是什麼高不可攀的貴族興趣(當然,和其他很多東西比起來,音樂還是挺貴的)。不過,台灣也是很有活力的地方,也有很多珍貴的藝術寶藏。我的作曲家朋友從南管曲調與歌仔戲七字仔中得到許多靈感就是一例。

這樣想吧,各地民情風俗,本來就不同。不只是音樂,其他文化也是一樣。人家說行萬里路,就是這麼回事。不過,現在媒體發達,網路也普及,要知道天下事已不是難事。沒機會出國,不見得完全就聽不到不同的聲音。

出國,本來就是要很多因素配合。如果我們只為了出國而不考慮生命其他面,難保我們老了以後不會覺得生命中有一科滿分其他全不及格。這樣,會不會有點本末倒置了呢?

老實說,我家境在我上大學以後一直不是很好。如果我沒有申請到全額獎學金,是一點出國的機會都沒有。而為了爭取獎學金,我得比別人用功。同時,為了維持我其他的關懷與興趣,我比別人花下更多的時間與心力。我修雙學位的那一年,每兩天才上一次床睡一次覺。回想起來,要不是我吃素,有運動習慣,我可能早就倒下去了。這實在是本末倒置。您真的羨慕我這樣嗎?說真的,再讓我選一次,我一定不會這樣開自己健康玩笑。

我只是想讓您知道,能出國的人,其實也得付出不少代價。有的得用父母的退休金,有的得向人借錢,有的留學幾年,因為長期的課業壓力,性情變得很奇怪。當然,有的人家境很好,出國讀書還能到處旅遊,吃好住好用好,但這畢竟是少數。我看到的,大多數是父母拼死拼活,只為了讓子女覺得沒有後顧之憂,但常常結果是子女養成了讓人很不欣賞的揮霍習慣,或是變得對家鄉嫌東嫌西。對這些人而言,出國真的比較好嗎?我想這也很見人見智。

為五斗米折腰,其實也是種生活智慧。至少在我看來,自己好好地獨立,比把自己的理想建築在別人(通常是父母)的大犧牲上圓滿多了。您真非要出國,多存幾年的錢,存到一個安全的額度,再放心地好好出來圓夢也不遲。想來您學設計(可以問是那方面的嗎?),一定比一般人更想呼吸不同的空氣。我想,了解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然後靜下來用智慧為自己規畫出可行但有彈性的生涯藍圖,這樣至少不會到老的時候,才驚覺自己疏忽了什麼。

xxxx, 聽您的語氣,想來您還很年輕,還有很多可能性。不要放棄,更不要覺得您現在的生活就一定會是您將來的生活。想想您的夢想是什麼,您有多少資源,您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要怎樣圓夢(而不失去一個可愛的自己)。人家說,有志者,事竟成。我想那不夠。應該說,有志與智者,事竟成。智不是小聰明,更不是會考試的小小聰明,而是真正了解自己,了解環境,了解生命的可能性與侷限性,然後做出最佳的安排。

加油!

璨光

少數族群與平等權

這篇是我原本網頁關於少數族群與平等權的序文。

少數族群與平等權

少數族群涵蓋很廣,在國籍、種族、階級、性/別、宗教、教育、職業、生理、心理、年齡...上,都有族群大小差別懸殊的情形。由於人數較少,少數族群容易站在較劣勢的地位,發聲權、平等權也往往因而被剝奪。身為多數族群的人,一般都很不容易體會少數族群所面臨的劣勢。一般常聽到的是,「大家本來就機會平等,那有什麼歧視可言?」

舉個明顯的例子,也許大家比較能意識到許多的不平等其實很容易被忽略。由於許多人前人的努力,我們的社會現在比較能意識到行動不便者在許多地方所要面對的不平等。相信很少人會對著坐輪椅的人問心無愧地說,「樓梯在那裡,大家平等,都有走的權利。」也就是說,只要障礙空間存在,不平等就存在。另一個例子是,公共場所男女洗手間的數量。表面上是平等的,因為男女洗手間數量一樣。但是,如果這是平等的,為什麼音樂會中場休息時,許多女性朋友得排隊使用洗手間,還不一定能使用到 (所以很多女性朋友會選擇忍住),而男性朋友完全沒有這樣的困擾?

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有權決定空間規劃,經費運用的人,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或認為這些不是問題?這些人是多數族群還是少數族群?

再舉一個比較不明顯的例子。

在我現居的城市,有很多沒有家的遊民,睡在地下道、車站、公園、路邊,並靠乞討維生。絕大部份的一般民眾,都認為這些人該為自己的現況負完全的責任,認為他們只是懶,不願意工作;或是認為他們當初不好好讀書上進,今天落到這樣田地是活該。我問下這些斷論的人,沒有任何一個人真正試著和這些遊民講過話,去暸解她/他們的想法和實況。很妙的是,沒有人試著去暸解這群人,但每個人都有定論。

我曾和兩三位遊民先生聊過。其中一位非常地聰明,也非常有禮貌。因為他原來的家庭沒辦法繼續付房租,只好大家四散,各自求生。他也很想找工作,但沒有人願意雇用他 ── 因為他沒有固定的住址,人家不敢用他。於是,這一切就成了惡性循環。我朋友說,一定有人會雇他,只是他不認真找。我反問我朋友,「是你的話,你願意選擇雇用他嗎?」我朋友誠實地回答不願意。

另一位遊民則是越戰退伍的老兵。美國越戰時把一大堆在受教育黃金時期的年輕人送到戰場。戰爭結束後這些人回到美國,由於錯過了學習的黃金時期,很多人沒有辦法再回到學校受教育,遑論再深造。這位老先生一隻腿瘸了,又沒受過好的教育或職業訓練,再加上他的膚色,使他找工作困難不已。最後也落到負擔不起房租,流落街頭的命運。

「美國不是有社會安全制度嗎?」我朋友問。據這幾位先生的描述,收容所的環境極差,空間非常擁擠,衛生非常離譜,食物也很有問題,很多人去了反而病得更重。至於補助金,這些人連家都沒有,更不用說有個銀行戶頭來領款。這下我才明白,原來平常電視報紙上所描述的收容所,都是為了作秀一時在鏡頭前做個樣子而已。

我聽過一場演講。演講者以前是混幫派的。他說,在他的社區裡,沒有人會去想「我長大以後要做什麼」。絕大部份的人都不認為自己會活超過十八歲。他說,很多人都會因為械鬥、吸毐、誤殺而早早結束生命。我想起孟母三遷的故事。當我們小時候的鄰居在比賽背唐詩三百首時,這些人卻在一個鄰居在販毐,三天兩頭就有認識的朋友被槍殺、強暴的環境下學習求生長大。差別在於,這些人的雙親(或單親,或不知道父母是誰),不像孟母一樣有錢搬家,也不像孟母一樣了解教育與環境的重要性。

原來,連我的環境、我的教育、以及種種養成我今天個性、知識、工作能力的所有條件,都是一種恩賜與特權,不是所有人都擁有的。如果我再指出這些社區的道路環境和警巡資源分配,遠比不上其他種族所居住的社區,也許有人可以看出,用一句「誰教他不夠努力」來把這一切不公平合理化,是一件多麼殘忍而荒謬的事。

當然,什麼是「平等」,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在資源有限的環境裡,如何分配算是合理?合誰定出來的理?這些問題都使得「平等」變成是一個難以完全實現的理想。但是,儘管理想與現實不同,而且兩者常常是衝突的,我們仍希望我們的社會能接近「理想」一點。因為,每接近「理想」一點,就會有一大群人的生活因此改觀。

下面我依不同的議題,整理出相關的資訊。

性/別平等

體型歧視

教育平等

病弱關懷

動物權

Saturday, April 20, 2002

語言學

我在語言學的主要興趣包括計算語言學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自然語言處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語音學 (Phonetics),音韻學 (Phonology)。

(2006-01-05) 我已經離開學術研究圈一陣子了,不過我仍對語言學有些興趣,所以把過去寫的文章仍放在這裡供同好參考。


語言學

我在語言學的主要興趣包括計算語言學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自然語言處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語音學 (Phonetics),音韻學 (Phonology)。

計算語言學研究語言的數學模型、演算法關係。自然語言處理主要討論以統計或嚴謹演算法處理自然語言,如機器翻譯、搜尋、比對、歸納等。語音學討論語言聲波特性、發聲原理、分析法。音韻學討論語音的組成結構與處理模型。

目前我的研究主題是福佬台語聲調系統 (Tone Circle) 的音韻模型,在兩大音韻學派學說中 (Feature Sets & Optimality Theory) 的可能解釋,以及數位訊號處理中的音高判定演算法 (DSP & Pitch Tracking Algorighm)。

過去曾完成過的專案包括:

  • 最佳化學說裡的條件自動排序系統 (Automatic Optimal Theory Constraints Ranker)
  • 社會語言學田野紀錄線上資料庫 (Sociolinguistics Field Work On-line Database)
  • 語法分析轉換系統 (Online parser for Context Free Grammer in BNF along with a Deterministic Finite State Automaton constructor)

很可惜因為我目前沒有多餘的時間與力氣將我的研究譯成中文。我想,這些個人一時翻譯出來的名詞,恐怕不容易得到什麼共鳴吧。我希望一點點地,能將研究內容譯成自己的語言。如果您也在學術界,一定能了解這件事在技術上與現實上的挑戰性。

對我語言學研究方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在系上的網頁參考一些文件。

我其他與語言學相關的興趣,但非屬我學術研究重點的領域,包括語言政策、使用語言態度、語言權力關係、書寫系統設計等。

MIDIoverLAN+在Windows XP下設定儲存的問題

若您也使用MIDIoverLAN+讓兩台以上的電腦同步處理音樂,而發現每次的設定在關機後就消失...

MIDIoverLAN+在Windows XP下設定儲存的問題

若您也使用MIDIoverLAN+讓兩台以上的電腦同步處理音樂,而發現每次的設定在關機後就消失,在MusicLab修正這個問題之前,可用regedit.exe至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usicLab\MIDIoverLAN+\mlrplmnt.drv

將重覆的MIDI項目去除掉剩下一個即可。或是乾脆把所有的InPortXX與OutPortXX都拿掉,讓程式重新設定也可以。

重覆項目產生原因大部份也是由於熱拔插的順序改變所致。

在Windows 2000/XP中使用多於10個MIDI埠

如果您有即插即用的MIDI設備,或您有虛擬的MIDI埠,或是您有許多個外接的實體MIDI設備,在Windows XP中也許您會遇到無法使用超過十個以上的MIDI埠的限制

在Windows 2000/XP中使用多於10個MIDI埠

如果您有即插即用的MIDI設備,或您有虛擬的MIDI埠,或是您有許多個外接的實體MIDI設備,在Windows XP中也許您會遇到無法使用超過十個以上的MIDI埠的限制,或是因為多次的即插即用而佔滿MIDI埠資源。這是微軟處理registry的問題。在微軟提出修正之前,您可以用regedit.exe將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Drivers32

裡面重覆出現的驅動程式清除到剩下一個即可。

註:Microsoft說他們在XP中已修正這個問題,但顯然有不少系統仍有這個現象存在。

Sound Blaster Live!的S/PDIF輸出開機設定 (Win98)

有許多音源,我使用Creative與EMU合力開發的Soundfount。然後再使用Sound Baster Live!的數位輸出送入混音器或其他數位設備。但Sound Blaster Live!在 Win98裡所提供driver的開機設定是將 S/PDIF預設為 bypass...

Sound Blaster Live!的S/PDIF輸出開機設定 (Win98)

有許多音源,我使用Creative與EMU合力開發的Soundfount。然後再使用Sound Baster Live!的數位輸出送入混音器或其他數位設備。但Sound Blaster Live!在 Win98裡所提供driver的開機設定是將 S/PDIF預設為 bypass,即 S/PDIF 輸出與S/PDIF輸入直接連接,而不是與卡上的數位輸出腳連接。因此以前每次開機我都得手動用Device Control將bypass的設定關掉。如果您也曾有相同的困擾,您可以用Windows的regedit.exe來修改開機的預設值:

HKEY_LOCAL_MACHINES\Software\Creative Tech\Devcon\0000\Toslink

1: Bypass (S/PDIF in --> S/PDIF out)

0: Not bypass (mixer out --> S/PDIF out)

如果您有一張以上的 Sound Blaster Live!,上面0000的部份會略有不同。

又,記得將Creative Mixer裡所以非數位的外來聲源關掉(mute)。

(Update: 2006/01/23: 強烈建議使用 kx driver)

自作訊號線

一般來說,發燒線材的價位都很驚人。

自作訊號線

一般來說,發燒線材的價位都很驚人。Balanced Line比 Unbalanced Line (註:balanced line多一極金屬屏障)貴一截,Digital Line又比 Analog Line 再貴一截。一公尺(非光學)數位訊號線的「特價」竟可達US$37。原本不認為自己會去挑線材,但混音工作做了一陣子後,發現耳朵慢慢去注意到高頻訊號 (12KHz以上) 與低頻訊號 (40KHz以下) 在不良線材上的嚴重失真。此外,當我的訊號線愈來愈多,彼此干擾的情形也愈來愈嚴重。因此,忍痛昇級線材一陣子後,發現這樣下去很快就會破產,於是開始自己製作線材。

一般製作線材的方法,熟悉焊接的人應該都知道避免冷焊,以及增加線與接點的接觸面積。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接頭的選擇。如果接頭不會常常拔來拔去,或是常常暴露在空氣中氧化(不管怎麼說,這都應儘量避免),黃金接頭的投資報酬率就沒那麼高。不過,有一點大家常忽略的是接頭後出線端的設計。一般的接頭都是水平插入設備,線則由於重力而自然下垂,下垂的拉力長期下來容易拉鬆焊點,導致接觸不良。有些接頭後端有張力緩衝(tensionreliever)的設計,我強力建議採用。如果有熱收縮膜,我也建議用熱收縮膜將接頭後端與線密封起來,除防氧化外,也能緩衝張力。

S/PDIF數位訊號線,我以一般電腦網路同軸電纜替代。有些店有賣BNC-->RCA的轉接頭,如果找不到,把BNC剪去,小心地換上RCA接頭也可以(注意包線的屏障極要接負極,千萬不要有一絲焊上正極。手巧一點的人可以利用同軸電纜裡的塑膠絕緣心在接頭裡絕緣)。如果預算再少一點,有線電視的電纜線也可以拿來替代(記得改用F-->RCA的轉接頭,也記得在焊之前先把線頭的氧化層磨掉)。我記得傳輸過約100M bit的數位聲訊,得到小於百萬分之一的錯誤率 (不過我發現日光燈是強干擾源)。再加上S/PDIFD/A一般都有錯誤修正的功能,所以就我而言,這樣的替代法很實惠。

事實上,比較遠的類比訊號傳輸,如果我沒有中端的A/D轉換器,我有時候也以同軸電纜替代類比訊號線(不過要注意一下阻抗的匹配)。就我目前的結果,同軸電纜在高頻的傳輸結果,比我那些便宜的unbalanced line好很多很多。各位不妨考慮看看。

Friday, April 19, 2002

創作

音樂裡各種型式、編制、語彙、風格,都是作曲家們實驗的對象。如同絕大部份的作曲家一樣,我也沒有為自己的作品可能性設限。

創作

音樂裡各種型式、編制、語彙、風格,都是作曲家們實驗的對象。如同絕大部份的作曲家一樣,我也沒有為自己的作品可能性設限。但當然每一個人由於成長、訓練背景的不同,所運用的元素與組成方法也會各異。我儘量在每一個創作中加入新的可能性,不過不少演奏過我作品的演奏家們說我的樂句有很強烈的個人風格。

雖然我實驗過許多不同的編制與風格,但由於演出的現實考量,有幾種作品佔了我創作的大宗。(我寫過一個樂章的協奏曲,一個樂章的交響曲,但除了在電腦上合成外,從來沒有機會用原先希望的樂器演出過。如果您也是作曲者,一定能體會我最要好的作曲家朋友蔡淩蕙所說的話:「所有作曲家都應該兼修公關」。)

鋼琴獨奏:奏鳴曲、變奏曲、隨想曲、練習曲、改編作品...

器樂重奏:小提琴鋼琴二重奏、長笛鋼琴二重奏、直笛四重奏、吉他鋼琴二重奏等。

獨唱曲或聲樂與器樂二重奏:包括以鋼琴、馬林巴琴、吉他、電子音樂等單器樂伴奏。

重唱:二部至五部和聲作品。也是小團體委託作曲的大宗。

管樂合奏:我在海軍陸戰隊軍樂隊服役期間,由於有樂團給我實驗,在那時期編作過不少作品,包括室內樂重奏與管樂團(銅管木管打擊)編制作品。

小樂團型式:一般委託的最大宗形式。典型流行歌曲樂團編制:大部份含一或二部主唱,背景三四部和聲伴唱,與鋼琴、吉他、薩克斯管、電貝斯、鼓與其他樂器。

爵士樂:歌曲、小樂團編曲。

電子音樂:大部份有濃厚的實驗風格。以演算法及各種結構模型創造的作品;這部份與我音韻學主修有很大的關係。另外,我也實驗聲音製作;這部份與我語音學主修、錄音工程上的興趣比較接近。

在我的音樂工作室的廣告裡,放了一些我作品的精華片段,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雖然在音樂類主頁已經提過,我還是要在這裡再次感謝所有幫助過我鼓勵過我的朋友與音樂家們。沒有他們,我的音樂生命絕對會是黑白的。

2002/04/19

與我聯繫

 


答客問

<刪>希望能多聽到你其他的作品<刪>

<刪>我其他的作品,很多沒有錄音。其中有不少是找不到人演奏。用MIDI弄出來的,大部份我都不滿意 (要把 MIDI 調到滿意或模擬真實樂器,尤其是管樂與弦樂獨奏,得花巨量的時間精力,或是得用高價的設備。所以我覺得等演奏者出現還是比較實際)。其實,我放在網上的,主要是對我身邊社群的人廣告,讓他們知道即使不是音樂家,也能有這樣的成品。<刪>

音樂

我在音樂上的興趣,可以略分成欣賞與製作兩大部份。

欣賞方面,我聽的音樂的類型有點雜,而且也一直在拓廣中。但我真正比較熟悉,講得出一點東西的,還是只有西洋古典音樂與爵士樂。

西洋古典音樂作曲家中,我最熟悉的是莫札特。長久以來我一直是莫札特迷,而且這個網站最開始也是為了莫札特而架的。我另一個比較明顯的喜好是現代音樂。作曲家們歷來尋找音樂新語法、新語彙的整個過程,到二十世紀時,比過去兩三百年來有記譜的音樂演進史,速度加快了數百倍。我自己也是創作者,因此對於尋求創新的心情,有很強烈的體會,而對於大部份的現代音樂,有很高度的認同感。

爵士樂裡的即興元素,雖然在早期古典音樂中也看得到一些先聲(協奏曲的花奏,裝飾音,數字低音等),但早期那些都沒能像當今爵士樂一樣,將即興元素精緻化、專業化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峰。除此之外,爵士樂的發展,也等於將古典音樂兩三百年的發展史(主要是和聲發展史),在短短五六十年裡走完。當今的作曲家,幾乎很少人的作品能完全不受到爵士樂發展的影響。

製作方面,主要包括演出、創作與錄音工程。

由於地緣與音樂風氣的關係,我除了偶爾幫人緊急代打彈彈古典作品外,主要的演出還是爵士樂。我最熟悉的是鋼琴三重奏的型式,但我原來的鼓手去爵士音樂院深造,貝斯手畢業做生意去後,三重奏團只好解散。之後我和另一貝斯手Chandan組TCD二重奏團,但三個月後他轉學後亦告解散。目前我和貝斯手Kazuaki Maeda組成TK&K Jazz Duo,不定期在各式場合演出。(更新:2006/01/09 現在我已有一個自己的三重奏團,仍不定期與其他爵士樂手在各場所演出。)

我的創作開始頗早。雖然小時候老師不喜歡我亂彈譜上沒有的東西,但我還是自己偷偷持繼地在塗鴨。作品數量累積起來不少,實驗過的型式與和聲也千奇百怪。從獨奏、室內樂、管弦樂到電子音樂,從二聲部對位、四聲部和聲、十二音列到非樂音元素,我都在實驗音樂語彙語法時用過的。

在海軍陸戰隊軍樂隊服役時,負責音樂教育訓練,演奏法國號,與編作曲。那時候寫過不少管樂隊編制的曲子,算是作曲密度最高的時期。之後到美國南加州,為當地的一齣劇寫配樂後,因緣際會開始大量接觸爵士樂與歌曲。

目前我常接受個人委託,不時創作小型作品。大部份是獨唱歌曲,偶爾編寫重唱,以及小樂團編制的器樂作品。

錄音工程方面,我偶爾接受委託錄製音樂院學生的演奏會,並負責混音後處理(編修、調校、雜音濾除等)。由於自己主修其中之一是語音學,常常要寫一些聲波處理分析的程式,所以偶爾也順便寫一些相關的數位訊號處理(DSP) plug-in,並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其他的工作,包括樂器取樣、電子合成樂等。另外,我也常為委託作曲的雇主錄音混音製作成品。

如果對我的音樂工作有興趣,可以在TK Music Studio的網頁找到一些片段。

我雖然一直沒機會主修音樂,但我前前後後受到許多人的鼓勵與幫助。高一作曲比賽時結識的音樂才子黃昱,和我一起切磋許多創作經驗。高中主修理論作曲的學姐曾慧真,在一次訪談中和我分享她學習的經驗,開啟了我日後積極自修的大門。服役時海軍陸戰隊軍樂隊隊長丁一雷中校大膽提拔我,並給我極大的空間發揮專才。在南加州遇到的澳州作曲家Erik Griswold不但給我不少作品與演奏法建議,更不停地給我鼓勵與支持。在費城的爵士貝斯手、鋼琴家Jacob M Kraft給我許多實際的建議。作曲家鋼琴家Noah Farber不吝花許多時間和我一起聽寫許多爵士即興樂段、討論作品構想與音樂概念。爵士鋼琴家與音樂學教授Guthrie P. Ramsey和我分享許多實際的學習與生存經驗。爵士女歌手Denise King持續地給我極大的鼓勵與支持。作曲家、鋼琴家、音樂劇導演、劇作家Heath Allen花許多時間細閱我的作品,檢討我的演奏錄音。計算語言學教授,語音學家,古典吉他手,我的導師StevenBird,在我對在音樂與語言學中失衡時,和我分享他的生命觀。以及我留學期間最好的朋友,作曲家蔡淩蕙,不但不吝於花許多時間和我討論音樂,分享理念夢想,更為我介紹費城許許多多的音樂家,豐富了我的音樂生活。這些人,不僅音樂修養讓我景仰,他們的為人處事與生命觀也讓我尊敬不已。沒有他們,我的音樂生活絕對是黑白的。

如果您也想踏進音樂這條路,我鼓勵您趁早。不要因為環境暫時不許可而氣餒。只要您有足夠的熱情,肯用心肯吃苦,一定有機會在適當時機得到助緣的。加油!

About my music compositions 關於我的音樂創作

音樂裡各種型式、編制、語彙、風格,都是作曲家們實驗的對象。如同絕大部份的作曲家一樣,我也沒有為自己的作品可能性設限。但當然每一個人由於成長、訓練背景的不同,所運用的元素與組成方法也會各異。我儘量在每一個創作中加入新的可能性,不過不少演奏過我作品的演奏家們說我的樂句有很強烈的個人風格。

雖然我實驗過許多不同的編制與風格,但由於演出的現實考量,有幾種作品佔了我創作的大宗。(我寫過一個樂章的協奏曲,一個樂章的交響曲,但除了在電腦上合成外,從來沒有機會用原先希望的樂器演出過。如果您也是作曲者,一定能體會我最要好的作曲家朋友蔡淩蕙所說的話:「所有作曲家都應該兼修公關」。)

鋼琴獨奏:奏鳴曲、變奏曲、隨想曲、練習曲、改編作品...

器樂重奏:小提琴鋼琴二重奏、長笛鋼琴二重奏、直笛四重奏、吉他鋼琴二重奏等。

獨唱曲或聲樂與器樂二重奏:包括以鋼琴、馬林巴琴、吉他、電子音樂等單器樂伴奏。

重唱:二部至五部和聲作品。也是小團體委託作曲的大宗。

管樂合奏:我在海軍陸戰隊軍樂隊服役期間,由於有樂團給我實驗,在那時期編作過不少作品,包括室內樂重奏與管樂團(銅管木管打擊)編制作品。

小樂團型式:一般委託的最大宗形式。典型流行歌曲樂團編制:大部份含一或二部主唱,背景三四部和聲伴唱,與鋼琴、吉他、薩克斯管、電貝斯、鼓與其他樂器。

爵士樂:歌曲、小樂團編曲。

電子音樂:大部份有濃厚的實驗風格。以演算法及各種結構模型創造的作品;這部份與我音韻學主修有很大的關係。另外,我也實驗聲音製作;這部份與我語音學主修、錄音工程上的興趣比較接近。

在我的音樂工作室的廣告裡,放了一些我作品的精華片段,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雖然在音樂類主頁已經提過,我還是要在這裡再次感謝所有幫助過我鼓勵過我的朋友與音樂家們。沒有他們,我的音樂生命絕對會是黑白的。

Monday, April 8, 2002

About Category Mozart 關於這個莫札特區

關於這個莫札特區 About Category Mozart

我是莫札特迷。事實上,我在1991年時所架的第一個BBS站(AMADUES BBS),就是為了分享我的莫札特經驗。

這裡放了我從1990年來各種關於莫札特的文章、音樂、參考資料等。文章包括生平介紹、作品賞析、評論;音樂則是為莫札特紀念日而作;參考資料包括一份作品總表以及其他的莫札特資源。

除此之外,我計劃整理出我的收藏(書、唱片)、音樂會筆記、及我系列講座的大綱與記要。

另外,也會放我多年來和網友們的問答集。


I've been a Mozart fan forever. In fact, I built my very first BBS, AMADEUS BBS, just to share my Mozart experience with others.

Here I archive my works on Mozart, ranging from music, articles, to references. Articles include comments on Mozart's life and his works. The music is either a special rendition/arrangement of Mozart's works or works dedicated to him. References provide some useful links and a list of all his works.

I also plan to comment on the books and records I have, and share my concert notes, as well as outlines of my talks.

Q & A between me and readers will be included, too.

Saturday, April 6, 2002

第二代站台歷史

這是第二代個人網站的歷史說明。第三代就是目前這個網誌。

本站歷史

每個人都有夢想。我的夢想和許多人一樣,我希望我快樂、大家也快樂。但顯然每個人定義什麼是「快樂」、誰是「大家」、以及怎樣才叫做「實現夢想」,都很不一樣。對我來說,我希望我能找到同好,快樂地分享興趣;我也希望我能為我關懷的文化社群做點事。

在網際網路沒發達前,為了尋找同好、分享夢想、建構社群,我試過其他的媒體:平面(辦班刊班報)、聲音(個人廣播節目)、活動(營隊、演講、讀書會)、小規模網路(接撥式BBS)。這些媒體各有各的優缺點。但不可否認的,在今天,個人網頁具彈性、方便性、經濟性的優點,是其他媒體難匹敵的。

於是,在1997年12月5日,莫札特逝世206年紀念日,我將自己關於莫札特的一些文章整理出來,放到網際網路上,我第一個在網際網路上的個人網頁由是誕生。在那時,比較過幾家免費提供網頁空間公司的資料,決定選擇 www.GeoCities.com 來放我的網頁。當初的 URL 為 http://www.geocities.com/Vienna/Strasse/3138,至今已無效,但仍是許多搜尋器目前所儲存的網址。

1999年時, Yahoo 將 Geocities 買了下來,由於其財力雄厚,又正值網際網路產業嵿峰期,許多原來付費的項目 (子目錄結構、FTP傳輸、易記網址、更大網頁空間) 都成了免費服務。我趕上這波免費浪潮,為網站加添了永久轉址 (come.to)、永久郵址 (mail.com)、計數器等功能。

那三四年裡,我收到許許多多網友的支持、鼓勵、建議,讓我覺得分享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即使網站放在那裡不更動,總還會有人因此而受益。這真的是網際網路最獨特之處。

2001年顯然是網際網路的低潮期。hotmail、yahoo、mail.com、come.to 相繼減縮免費項目,許多當初號稱的「永久」(永久郵址、永久轉址、永久免費網頁) 變成「歷史」。果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2002年四月,我終於決定自費來維持這個網站,申請屬於自己的網址 (tklee.com),並加入語言學、個人音樂、與台灣相關的內容。原來在 Yahoo! GeoCities 的網站停止更新,留在那裡給老搜尋器找。那個網址是 http://www.geocities.com/tkslee。在那裡的更新記錄裡能看到網站功能和產業興衰的互動。我也把那個網站的內容在這裡放了一個備份,當做紀念。除了我年輕時的童言童語外,大部份專業文章都重新整理到新網站了。

很多人的夢想都會被「長大」這件事改變。希望我這結交同好、分享生命喜悅、回饋社群的小小夢想,能和我生命一起持續成長。

2002/04/16


更新 Update 2009/04/24:
Geocity最後還是關閉了。其實,從本站早期歷史發展就可以看出沒有什麼是永久的。

Geocity came to an end, as its impermanence hinted even from my site's early history.




Tuesday, April 2, 2002

History of my first website 第一代站台更新記錄


把網頁寫作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寫下來,竟有一種後設文學的味道。所以,這個記錄,不只給您用來參考最近的更新,也可以算是另一種成長的分享。


Keeping track of the creation of this homepage was intended to provide update information. However, it came out to be somehow like a meta-homepage literature. Am I writing the history for my homepage or for myself? Come here to read the history and me.

更新記錄
Update History


把網頁寫作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寫下來,竟有一種後設文學的味道。所以,這個記錄,不只給您用來參考最近的更新,也可以算是另一種成長的分享。


Keeping track of the creation of this homepage was intended to provide update information. However, it came out to be somehow like a meta-homepage literature. Am I writing the history for my homepage or for myself? Come here to read the history and me.

日期

Date

更新記要

Major Changes

說明

Notes

2002/04/02 本站遷址。此處內容停止更新。

http://tklee.com


This site moved. No future updates will be made here.

前幾年 Internet 的景氣過了。許多提供免費服務的公司皆無法負擔龐大的費用而中止服務。對我來說,比較切身的是 mail.com 的服務條款改變。當初付費購買的「終生帳號」,到今年竟失效了。另外,就是 Yahoo! Geocities 暫停了 FTP 的免費服務。看看這個 update history,能明顯地看出本站經歷了這六年來 Internet 業者的興衰。隨者我個人年齡增長,以及專業上的需要,我決定付費來維持我的個人網站。

The golden age of the internet seems to be a history, which ends at several internet companies' change in their free service. For me, what affect me the most are the termination of the paid permanent mail address at mail.com, and of Yahoo! Geocities' free FTP service. From the update history you are reading now, we can se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is industry in the past six years. Due to my professional need, I decided to pay to maintain my personal site.

2000/03/06 樂流音樂雜誌遷址。

http://totoro.nsysu.edu.tw


Music Current URL updated.

My Dictionary 我的字典
1999/12/11 增加MIDI曲: "Hooked On Mozart 2".

Add a MIDI, "Hooked On Mozart 2".

Hooked On Mozart 2
1999/11/18 增加版權宣言英文版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opyright Statement.

Copyright Statement 版權宣言
1999/10/30 增加電腦文集及兩篇文章

Computer Articles area added. Two new computer articles. Sorry, only Chinese version.

Computer Articles 電腦文集

判斷是否中Pretty Park.exe病毐及解毐法


用點心,保護朋友的網路隱私

1999/10/14 去除計數器,並增加更新記事。

Remove the counters and add the update history.

到底計數器的意義在哪裡?它是要給我看的還是要給來這網頁的人看的?我承認,過去我很在乎我的文章能和多少人分享,但也許現在年紀比較大了,發現自己其實還是比較在乎那些在乎我寫什麼的人。對我來說,質總是比量來得實在。想一想,算了,拿掉吧。

What do those counters mean to me? Are they there for me or for the visitors? I admit that I thought the number of visitors mattered -- I cared how many people shared my articles. However, perhaps because of my age, I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ose who care about me and what I write. Quality means more to me than quantity. So? Bye bye counters.

1999/10/10 改以子目錄結構管理。

Use subdirectories for hierarchic management.

Geocities 和 Yahoo 合併(併購?),Yahoo大方地把原來限制給付費會員的的子目錄功能開放出來。為了管理方便,當然就跟進囉。

Geocities was bought (or annexed?) by Yahoo, which generously provided subdirectories for free members (originally only for paid members). Why not use them? Here they are.

1998/06/21 增加通訊錄。

Addressbooks added.

老朋友們的通訊錄擺上網囉!不過,為了大家的隱私,抱歉,無連結,無選單。要找通訊錄,寫信問我要吧。

Hey pals, we have our own addressbooks on-line! For your privacy, there are no links to these pages. Email me for their URL.


My Addressbook 我的通訊錄

1998/06/09 更正多處字誤。增加電腦相關內容。

Typos corrected. Some computer articles added.

Those Oldies 老機種

APPLE II

1998/05/28 增加選單功能,並加入關於個人的新網頁。

Form menu for navigation. Personal intro added.

About Me 關於作者
1998/05/22 使用小圖示。

Icons used.

我這個沒什麼美術細胞的人,原本想說就用全文字的網頁就好,一方面省麻煩,二方面對於用文字瀏覽器(像lynx)的朋友也比較方便。可是,數據機速度愈來愈快,圖形介面也普及到某種程度以上,於是就硬著頭皮弄幾張圖來擺了。

As an art idiot, I had always wanted to use all text format, both for my laziness and for those who still use text-based browser (e.g. lynx). However, in the age of 56K bps and X-terminals, can I insist on my purism?

1998/05/19 改以頁框選單方式。

Framed structure used.

時代進步,瀏覽器新標準普及,跟進。

New HTML standard released and widely adopted. Why not use it?

1998/05/10 增加較完整的內容及分類。

Better categorization.

Mozart 莫札特
1998/04/24 初版完成。

First version completed.

僅有簡單的文字內容,沒有排版。

Only simplest text without any formats properly presented.

1997/12/05 本站誕生。

The birth of this homepage.

莫札特逝世206年紀念日,也是本網頁的生日。

The 206th anniversary of Mozart's death is the birthday of this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