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14, 2002

Windows下無用的背景程序

沒有在使用什麼軟體,但Windows跑得很慢嗎?

Windows下無用的背景程序

沒有在使用什麼軟體,但Windows跑得很慢嗎?可能的解釋如下:

1. 中毐了。病毐正在進行極度消耗系統資源的動作(比方說寄大量信件出去,或是正在大量感染系統裡的檔案,或是正在搜尋網路上其他可寄生的電腦)。建議重開機,在啟動一般應用程式前,用防毐軟體掃描整個系統(先關閉所有應用軟體),再依中毐情形處理。解毐非本文重點,請參考其他資料。

2. 軟體或硬體相衝。一般所謂相衝,是指兩個以上不同的程序同時搶用一個資源,結果大部份的系統時間就耗在搶來搶去本身。設計比較不好的作業系統通常無法對此情形有好的處理,因此容易發生當機(deadlock or stack overflow)。解決方法一般是避免安裝相衝軟體,或是安裝針對此問題更新的新版本軟體,或是乾脆換作業系統。

3. 背景不必要的程序太多。

連結 說明
http://cjh.davis.k12.ut.us/TechTips/MSConfig.pdf 常見的Windows系統背景程序說明
http://www.answersthatwork.com/Tasklist_pages/tasklist.htm 這裡您可以找到一些常見背景程序的說明,絕大部份的背景程序都是不必要的。

Monday, May 6, 2002

我僅有一人,但不容忽視

這是一篇可愛的小短文。也不知道是誰傳來的。從語氣看來,應該是翻譯的。不過,不管這篇文章是怎麼來的,我覺得它成功地描述了我們常常因善小而不為的心態。 作者不詳

我僅有一人,但不容忽視

有一天黃昏時,我的一位朋友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墨西哥海灘散步,走著走著,他看見遠方有一位當地的墨西哥人正不斷地從地上撿起一些東西,並丟向海中,等他走近時,他發現這個墨西哥人撿的是海星,這些海星被海浪沖到岸邊,而這個墨西哥人正一個一個地將這些海星撿起並丟回海中。

我的朋友覺得很疑惑,他問這位墨西哥人說:「先生,你好,請問你在做什麼?」

「我正在將這些海星丟回海中,現在正在退潮,如果我不將它們丟回海中,它們將會缺氧而死」,墨西哥人回答道。

我的朋友說:「我知道,但這海灘上起碼有上千個海星,你是不可能將它們全丟回海中的,而且在這沿海又有多少的海灘,每個海灘都可能發生同樣的事,你這樣做和沒做又有什麼差別呢?」

這位墨西哥人聽了微笑並彎腰再撿起一隻海星丟回海中,回答說:

「你瞧,對這隻而言,就有差別了吧!」

吃素、運動、健康

這篇是網友傳給我的。這類的文章大家常常傳來傳去,但真正讀完力行的人很少。我吃素的原因中,健康佔不少比重。由於我課業工作的壓力不小,吃素帶給我很多身心上的清爽,看到這篇文章,覺得很值得和大家分享。

李醫師以她個人抗癌30年(!)的經驗,說明飲食、運動與健康的關係。雖然看起來是老掉牙的題目,但李醫師點出許多易懂易行的觀念與建議,幫助大家自己為自己的健康用點心,做點事。

吃素、運動、健康

作者:李豐醫師(女醫師)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加拿大多倫多研究所

經歷:台大醫院主治醫師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病理科副教授

 

「與淋巴癌和平共處,是我此生最大的挑戰,可是感恩它,讓我學到很多,也獲得很多難得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讓我體驗到,健康必須靠自己。」

負面思想影響療效

三十年前,當我還在加拿大的多倫多研究所進修,正慶幸尚有一年,研究所的功課便可以結束時,竟被發現患了癌症。手術證實是癌症的第二天,我工作機構的老板來看我。首先,說了一大篇他心裡如何難過的客套話。然後告訴我,在社會上做事,好比一個大機器中的小螺絲釘,只要中間有一個小螺絲釘停止工作,都會影響整個機器的工作效率。接著,他指著我說:「而你,顯然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工作,所以,很抱歉,請你馬上辭職。」當我的男朋友也明顯地疏遠我時,我了解到,自己竟完全被孤立起來。我不但失去工作,已被社會遺棄,也被愛自己的人遺棄,而且,還被自己的健康所遺棄。我的生存價值,幾乎完全被否定掉。因此,我的情緒降到最低點,我想到自殺。癌症經過手術,很多個療程的放射性治療,因為療效不佳,經過一年多,仍然時好時壞地原地打轉,癌並沒有完全消失。

最後只剩下化學治療一個辦法。當時的化療,以目前的眼光看起來,是相當粗糙的。

治療了一段時間後,血小板變得很少,不小心一碰,到處都會瘀青,如果內部大量出血,就可能致命。與主治醫師商量,是否可以暫時停止治療,主冶醫師竟然不同意。在這種「吃藥會出血致死,不吃藥又會病死」的情形下,做病人的我,的確非常為難。考慮再三,決定作個反叛的病人,我自己把化學治療停掉了。現在回想起來,是當年的反叛救了自己。

丟掉藥罐子調養身心

直到回到國內,回到熟悉的環境,不但重新獲得舊日友情的溫暖,而且,還很幸運地恢復了工作。這些轉變,使我的情緒漸漸由消極轉變為積極,癌雖然還在,我卻漸漸學到如何與它和平相處,它並沒有再發。可是由於身體很孱弱,治療後的副作用層出不窮,不斷住院又出院,我也變成肚量很大的藥罐子。

一直到十多年前,因為高燒兩個星期不退而住進了台大醫院,經過諸多檢查及會診,醫師宣布我第三度得到肺結核。當時我當然很沮喪,可是也只好乖乖認命,照醫師的處方服藥。在服藥第三天抽血檢查時,竟發現還因服抗結核藥物而罹患了中毒性肝炎。於是我很自然地又反叛醫命,停止服藥。每天不是睡覺,就是靜坐。經過一個月,再照胸部放射線檢查,發現醫師說的肺結核竟然不見了。這個發現讓我瞭解,一個月前的肺結核應該是誤診,因為肺結核是不可能不吃藥而在一個月內痊癒的。

這個發現,讓我不斷深思,平白吃這麼多藥,卻惹來一身副作用。我以後到底是會因癌症而死?還是因其他併發症而死?

這次住院,讓我下了決心,從此不再靠藥物,果然從那以後,我沒有再吞過任何一顆藥丸,包括維他命。

信念:健康靠自己

方法:自我反省

這次住院,也讓我看到了西醫的極限,我開始深思除了藥物以外的方法,我也讀了不少書,也去探討甚至淺嚐了不少民俗療法,發現最根本的辦法,還是靠自己,靠自己去做觀念的修正與飲食生活的調整。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發現我的想法是正確的,從此以後,我沒有再住過院,近年來連感冒都很少了。觀念的修正,其實就是自我反省。「我好好的,為什麼會得癌症?」

很多人一聽到醫師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時,往往都會顯現出一副無辜的模樣,希望用切、割、毒、殺等外來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會沒來由地產生嗎?世上絕對沒有這種「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話,通常患者都會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經一連熬了好幾個通宵:有些人會說,自己最近吹了冷風、淋了雨:有些人則說,工作的壓力很大,常常頭痛又失眠。事實上,諸如此類的現象,都是導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話說,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覺性夠的話,自然能夠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標。

以我的親身經驗為例,在加拿大唸研究所時,所以會得到癌症,同樣是其來有自。首先,我天生怕冷,卻選擇到加拿大唸書,基本上已經違反了健康的大原則。其次,為了負擔家計,邊唸書、邊工作。常常為了多省下一些錢寄回家,以致於早、午餐都只吃一個三明治夾起司,到了晚上,才煮些麵條並搭配超市冷凍的青豆及便宜的雞胗、鴨胗。事後,我才明白,原來自己長時間吃進許多可怕、有害健康的食物。再加上老闆又是猶太人,對員工非常嚴苛,其身心所承受的壓力自然是可想而知在那段工作緊張、沒有朋友,一天天重複著上班、下班及唸書的日子中,健康情形自然是每下愈況。還好,後來癌症救了我。讓我有足夠的理由離開那樣的環境,找到生路。生病,不是細胞叛逆,是自己無知對細胞加壓。其實,身體發生了疾病,並不是細胞叛逆,違反了主人的命令,而是主人無知,拚命對細胞加壓,卻不知道早已超過細胞能夠容忍的限度,於是,細胞只好應變。

生病,不過是受不了委屈的細胞在喊救命的聲音而已。如果把觀念改一改,承認生病該由自己負責,對自己的行為,心生慚愧,而努力自我反省,並感恩不盡地以滿心歡喜的心情去看待自己的改變,儘量善待自己的細胞,努力不讓它們受到委屈。如有需要,再配合適當的醫藥治療,那麼,即使是病況已經相當嚴重,仍然有很大的痊癒空間。而且,不只癌症,得任何病即使治好了,不表示已經完全痊癒。若不善加調整觀念及生活、飲食,也都可能再得病。我曾在顯微鏡下觀察,一位已治療好的鼻咽癌病人,二十六年來癌症沒再發,在他去世後,其鼻咽組織仍看得到癌細胞,只是癌細胞被正常細胞包圍著而已。所以,改善體內環境,使癌細胞沒法生長,是個一輩子的功課,偷懶不得。

調整飲食習慣改善體質

調整飲食習慣是改善體質最直接而快速的方法。一般人的營養,都是從嘴巴吃進去的。

這是說,製造體內負責新陳代謝的每一個細胞的材料,都是由飲食而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這麼說:你就是由你吃下去的食物變成的。所以,如果飲食中充滿致癌性物質,日後又怎麼可能不患上癌症?食品添加物,是另外一個使食物的品質發生改變的因素。因為食品添加物有很多都是致癌物質,如果常吃加過工食物,到底會同時吃進多少致癌物質,還真沒有辦法知道。

飲食的量,也會影響營養。過去,在貧窮的時代,吃得不夠,營養不良,當然會影響體質。現在,經濟情況良好,倒是吃得太多,而造成營養不平衡,也累垮消化組織,引起所謂的文明病,像高血壓、心臟病、肥胖症、糖尿病等等,使體質受到影響。針對這些情形,要做的飲食習慣改變,原則上,是保持飲食平衡,不吃添加物,不吃腐敗食物,不吃肉類,多吃蔬菜、水果。

五種癌一定要吃素吃素身體越來越好

我自己的例子是做瑜伽做到第五年時,只要一有任何肉類進到嘴巴,就會不自覺地吐出來,由於並沒有任何宗教因素驅使我非吃素不可,因此,我知道,面對這種情形,是腸胃要求我不要再吃這類食物了。一直到今天,吃素十多年,看著自己的身體因為飲食習慣的改變而愈來愈好後,每當遇到胃癌、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及前列腺癌的患者時,我一定會力勸這些病友要改吃素食,至於其他癌症患者則可依照「四條腿的先不要吃,兩條腿的慢慢戒,最後再從沒有腿的著手」的原則,逐步改掉吃肉的習慣。至於為什麼這五種癌友一定要吃素?因為子宮頸癌、乳癌及前列腺癌與荷爾蒙息息相關,而肉類不但含荷爾蒙多,而且也易轉變為荷爾蒙,增加致癌因子。其實腸胃原本只需要穀物、蔬果,就足夠達到新陳代謝的目的。一味地吃肉,只會增加腸胃的負荷,累積有害身體的不潔物罷了。

飲食如藥,須先了解病況體質,妥善配合

全然生食並非人人於各條件下都適合,有人問說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生機飲食?吃素食可以吃蔥蒜嗎?

我的經驗認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完全用生食,而且,嚴格說來,東方人的體質大部份都不適合全然生食(須配合熟食天然穀類等。),如果一定要吃生食的話,最好先找對生機飲食也有體驗的中醫師把把脈,作整體評估,看看體質是否適合吃。

至於蔥蒜的問題,以蒜來說,一個人如果身體狀況良好的話,絕對不需要靠蒜來殺菌,而蔥則會影響身體荷爾蒙的分泌及情緒變化,對健康不見得有正面幫助。

吃素不要奶蛋,一樣健康

又有人問說吃素食時,需不需要喝牛奶、吃雞蛋?我認為牛奶是養小牛的,不是養人的:至於雞蛋原本是孵小雞的,其實,一粒糙米就像雞蛋一樣是完整營養,多吃糙米,與吃雞蛋沒有兩樣。或許有些人認為,不喝牛奶、不吃蛋,無法攝取足夠的鈣質,事實上,鈣質並不一定要從蛋類和牛奶中攝取,一切有根的蔬菜基本上都含有鈣質。另一方面,有些人可能擔心鈣質攝取量不夠的話,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其實,骨質疏鬆的問題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麼嚴重,根據調查顯示,全球骨質疏鬆症罹患率最高的地區是阿拉斯加,其次是美國和歐洲,中國大陸則很少,原因為何,因為阿拉斯加人常年吃魚,美國和歐洲人民又經常吃肉所致,換句話說,沒吃肉、牛奶和蛋類,像中國大陸人民並不會因而罹患骨質疏鬆症。只要多運動、多吃糙米和全麥麵包,自然就可避免骨質疏鬆症。

運動是改變體質的根本辦法

運動是改變體質最根本的辦法。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本來就具有抵禦外侵的毒物、或癌症的能力。只是,身體的內在環境和身體外的大環境,都有過多有害的因素,使身體的這種免疫能力發生障礙,疾病和癌症才不可避免地發生。而運動,則可使身體內在環境的細胞,藉促進血液循環,以帶動氧氣和營養,反過來,又使細胞增加活力。因此,人體的免疫力,便能增加。病後,我開始做的運動是爬山。我說的爬山,並不真是去做爬上高山的運動,只不過是在那些有產業道路的小山走走而已。那時,憑良心說,我並不喜歡爬山。我參加爬山,可以說是被我丈夫強迫的。(註:大眾感恩這慈悲的眷屬長年照顧她,於此致敬致謝!)每個星期日,他早就把背包、乾糧、水壺準備好了,然後把我拉起來上路。這是因為我的身體太過虛弱的緣故,爬那樣的山,對我仍然是件苦事。他說我那段時期的山,是出太陽怕走、下雨怕走,吹風怕走。其實,之所以會出太陽怕走,是因為經過治療以後,我的體質很差,曬了太陽,皮膚就會發癢。之所以會下雨怕走,是因為我怕感冒。經過治療,我的身體很差,簡直不能同別人比。普通的天氣,別人不容易感冒,偏偏我卻會感冒。之所以會吹風怕走,也是有原因。治療以後,我的血液循環很差,手腳常都冰冷。爬山時,別人是一爬就出汗,我卻要爬了半天,身體才會熱,如果有風,則會反而越走越冷,很受不了。儘管這樣,我的爬山時走時停,但時間累積下來,我還是嚐到了它給我的好處,我的健康竟然緩緩地在進步。現在,癢的問題,已經不知不覺地消失,風雨對我來說,也不是阻力。經過不斷磨練,而今,我的爬山和走路的本領,卻已越來越有進步。過去,走短短的路,便要流淚,甚至大病一場。

現在,體力增加了,走二十公里路,已是家常便飯,甚至還有過一天走四十公里的紀錄。幾年前,還在經過兩年的準備之後,登上玉山,來作為對我的體能的考驗,結果,我很歡喜我的成績,我通過了。兩年前,我改變了工作環境,每天早上先去爬山,在山上吸它兩個鐘頭的芬多精,回家洗個澡才去上班,現在看到我的人,都說我比以前健康,我則會加上一句:「天天爬山,明年會更好。」你的細胞看起來很累,趕快去爬山補充氧氣,癌細胞會回歸正常。在實驗室養癌細胞,如果加氧,癌細胞就養不好,如果加二氧化碳,癌細胞就養得很好。這表示,我們自己把體內環境弄到缺氧,細胞才無可奈何變成癌細胞來適應環境,如果把環境裡的缺氧因素刪掉,補充氧份,其實癌細胞是會回歸正常的。三十年來,我看過無數病人,那些肯聽我話而去爬山,甚至天天爬山的人,身體的改善都很明顯。現在,每當我透過顯微鏡看到病人或友人的細胞顯出缺氧的狀況時,我都會提醒對方:「你的細胞缺氧,看起來很累,趕快去爬山。」

除了爬山、走路、慢跑以外,我也曾經花不少的時間,在做瑜伽、氣功和靜坐的鍛鍊。那些鍛鍊,開始時,什麼成績都看不到,可是久了以後,身體還是在改善。不過,一般瑜伽老師不是要求學生「再彎一點,再彎一點」,就是以極快的速度教學。

事實上,瑜伽要做得好,慢及足夠的熱身運動是不可少的兩大要件。就像我自己就曾經花了一個小時學「攤屍式」:花兩年的時間學熱身運動,結果,身體不但愈來愈健康,感覺也較以往靈敏許多。每天運動四小時換取生活品質自創禮佛瑜伽,修心又健身。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能夠身體力行的人卻不多。我自己自從開始做瑜伽、爬山、靜坐後,每天維持四小時的運動量。四小時!對許多人來說,或許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如果每天運動四小時,可以使剩下的二十小時比較舒服:如果成天不運動,二十四小時都不舒服,你選擇那一邊?

〈註〉:李豐醫師每天只睡六個小時,清晨三、四點就起床,空腹練二個多小時的瑜伽,再打坐一個多小時。她常說,每天花四個小時做運動,可以換來其他廿小時的全身舒暢,這種投資太值得了:近幾年,她還自創一套禮佛瑜伽,在跪地膜拜時融入瑜伽之動作,既可修心又能健身。

笑、不生氣、正面看、放鬆四招

多活三十年除了生理因素之外,要克服病魔,還必須從心理層面下手,像笑、不生氣及以正面態度看待一切事情,還有學習放鬆,即是我這麼多年來能夠降服疾病的一大原因。

學習笑是一項很特別的功課。因為我知道,笑的時候,尤其是大笑的時候,身體內的細胞是放鬆的。細胞只有在完全放鬆的時候,才能圓圓潤潤,充滿活力,足以應付外侮。

剛開始學笑,其實不是真心想笑,而是勉強去把嘴巴拉成笑的樣子,可是久而久之,心裡自然會加以配合,真的變得成天都開開心心的樣子。得到癌症以後,學笑便成為我的生活課題之一。有一次,一位病人眉頭深鎖地來找我,我看到她鬱鬱寡歡的樣子,便問陪同母親前來的小女孩,「妳媽媽怕不怕癢?」小女孩說「怕癢。」於是,我稍稍地告訴女孩,「以後媽媽躺在床上的時候,妳就搔她癢。」結果,這位母親在每天大笑一回的情形下,慢慢地紆解了深鎖的眉頭。

生氣是別人做錯事,我懲罰自己

學習不生氣是一項比較困難的功課。因為我為人耿直、又愛打抱不平,一看到不合理或不公平的事,拔刀相助的精神便來了。自從我了解「生氣的定義是別人做錯事,我懲罰我自己。」以後,我便開始努力去實踐,不過,積習難改,我的這個過程還是經過了四、五年,才看到一點點成績。剛開始,別人挑釁我,我還是會馬上反應,接著便後悔:然後,我會看到別人在挑釁,我會看到自己快要動氣,於是,馬上逃到看不到挑釁的地方,再慢慢調整自己的情緒:然後,我漸漸不需要逃離現場也能壓住脾氣,可是還需要在心裡說:「你好可憐。」來平衡自己的情緒:現在,我什麼都看到,卻可以一直保持笑容。

恭喜病人得癌症

持正面的態度對疾病的療效有極大的影響。像我得癌前期,由於挫折連連,對人生、前途無信心,療效不彰。但得癌後期,由於對人生、前途恢復信心,雖然沒有治療,身體卻反而慢慢好起來。因此,自從我的健康進步了以後,除了我的專業,我最樂意做的一件事,便是為癌症病人打氣。每當一個垂頭喪氣,以為末日將至的癌症病人,被介紹來看我以後,往往經過一番疑問的解釋,尤其是當他看到我這個活生生的例子,朝氣蓬勃地站在他的面前,他的信心便很容易地能建立起來。於是,這個垂著頭,苦著臉進來的病人,結果,卻能昂起頭,臉上充滿笑意地踏出我的辦公室。我做的事,並不是顯露奇蹟。只是,我讓那些癌症病人看到「希望」,讓他們的情緒,能很快從消極變為積極。

甚至有癌症患者來找我時,我會說「恭喜你得癌症」,對方一聽,自然會覺得莫名其妙,我解釋,「假如你不得癌症,怎麼會改變飲食習慣?怎麼會開始運動?又怎麼會學笑呢?再說,從今天開始,你的生活會一天天地變好、一天天地有品質,這樣一來,怎麼會不值得恭喜?」於是,對方一聽,果然對自己罹病的情形釋懷了許多。待患者情緒比較平穩地,要離開時,我又會說,「再恭喜你一次。」對方一聽,又是一頭霧水,「既然之前已經恭喜了,有什麼事還值得再恭喜一次?」這時,我會不疾不徐地回答,「我把三十年來對抗癌症的養生經驗一下子交給你,這難道不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就這樣,對方帶著飽滿、知足的感覺離開。

善用「多賺30年的法寶」

如果凡事從正面思考,事事會變得非常美好:反之,凡事都從負面思考,事事都變得相當糟糕。就像我先生為了我好,毅然決然地把家裡的電話線拔掉,以免我下了班後,還要接聽一大堆電話,雖然這似乎對我有些不方便,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能夠安安靜靜地利用下班時間做瑜伽、運動,對身體不是反而有很大的幫助嗎?再說,真有什麼重要的事,隔天打到辦公室就可以了,何須罣礙在心?放鬆看起來很容易,其實卻是最困難的,因為放鬆要從心做起。心真的放鬆,身體的細胞才能放鬆。而心要放鬆,必須放下很多現世間的價值觀,包括名、利、情....等。我的方法是從清抽屜開始,久已不用的東西,馬上送走、放開,衣服物品也是,甚至延伸至人際關係,於是人變得活得很簡單、很樸素,人就輕鬆了。當年,醫生宣判我只有六個月的生命,如今,我認為自己「多賺了三十多年」。為何如此?笑、不生氣及正面看事情、學放鬆應該是重要的法寶!

改得越多好得越快

這些年來,我不但看了不少癌症病人,更與其中一部份病人變成朋友,共同奮鬥,分享彼此的經驗,互相鼓勵,努力活下去。我們發覺,活得超長及活得越有聲有色的人,往往都是勇於自省,及堅持修正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人。「改得越多,改得越徹底,好得越快。」已經成了我們的原則。營養是細胞藉以維生的資糧,如果天天吃下充滿抗生素及賀爾蒙的家畜肉類,細胞想不生病也不成。充滿農藥及加工化學物質的食物,也會使細胞中毒。只有回歸自然,才能使細胞恢復生機。運動的好處是使身體的循環順暢,把養分及氧氣帶到該去的地方,對生病的細胞,尤為重要。如果選擇一、兩種自己喜愛或適合的運動,持之以恆地做下去,總有一天,成績會自然顯露出來。心理的調適,極為重要。要知道,自己身體裡的細胞,到底是聽自己的還是聽別人的呢?當然是聽自己的。

那麼,自己對細胞下達的命令,便不應下那些不利於細胞的命令,例如生氣、煩惱、消極....,細胞無外顧之憂,才較容易應付內患,對癌的免疫能力,才容易增加,才是根本解決癌症的辦法。

自我反省乃至身體力行,只要堅持,這些事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困難,而且,如果繼續堅持下去,所有疾病,甚至癌症,都會自動讓步,讓健康的細胞抬頭。

素食

幾乎所有人一聽到我吃素,第一個反應就是「為什麼吃素?」

素食

我是個素食主義者。說是「主義」其實不為過,因為它的確是一種信仰 (和我一樣從重重聯考中掙扎存活的朋友,聽我這樣講,大概能會心一笑吧)。

幾乎所有人一聽到我吃素,第一個反應就是「為什麼吃素?」

別人這樣問時,我通常會說是為健康的理由吃素。因為大家對於吃素和健康的關係好像比較了解,也比較能接受。(不過有一點倒是很奇怪,了解歸了解,真正相信而且願意落實素食的人好像很有限。)

另一個原因,就是前面說的信仰。要動物為我的口慾而被宰,總覺得過意不大去。這種想法,是不是宗教性的,我也說不上來。我不覺得自己是佛教徒,因為佛學我沒什麼接觸,什麼也不懂;而一般的拜拜,和絕大多數人一樣,對我而言,習俗意義大於信仰。但我覺得我吃素這件事,的確是種信仰,因為那是一套價值觀系統 ── 願意採信落實的人不需要任何理由來同意我,不願意的人,一定也可以找出一萬個理由來反對。

所以,關於素食,我只能說,吃素不錯。這裡,我放一些文章以及個人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吃素的好處。

文章 作者 摘要
吃素、運動、健康 台大醫院主治醫師

李豐醫師

李醫師以她個人抗癌30年(!)的經驗,說明飲食、運動與健康的關係。雖然看起來是老掉牙的題目,但李醫師點出許多易懂易行的觀念與建議,幫助大家自己為自己的健康用點心,做點事。
我僅有一人,但不容忽視 不詳 很多人跟我說,「你不吃肉,還是有別人會吃肉。動物不會因為你不吃就不會被宰。而且反正那些動物都已經被宰了,你吃不吃牠們,還不是一樣。」

這一小篇文章,雖然不能完全說明我的想法,但在我完整寫出我觀念之前,相信還是有些朋友能看出我想說的是什麼。

Wednesday, May 1, 2002

[QA] sociolinguistics的題目

有位不希望刊出來信的朋友希望我建議一個比較沒有人做過的社會語言學的報告題目。以下是我的回答。

您好,

題目總是沒做過的比做過的多,但sociolinguistics的題目最好是您熟悉的語言現象。現代社會語言學的方法很側重量化分析,所以您也應考慮您身邊的統計母體分布情形以及您取樣的能力。

如果您有管理方面的經驗,也許可以往那個方向試試。最常見的題目,比方說,code switching的態度,職場內的語言使用態度等。

若您想分析更細微的結構,可以試試分析某個音的變異,或是某種文法結構的變異。比方說,我覺得近來的電子書信大量使用注音符號當語助詞,您可以調查書寫者、讀者的態度(與另一個向度如年齡、姓別、經濟階級、政治傾向等來做比較);您可以調查影響注音符號使用頻率的各種因素(如全文長短、內容等)。基本上,只要您清楚定義研究主題及各因素,應該可以在統計方法上驗證您假設。

出國留學的第一學期通常比較辛苦,但決定出國,不也是為了換個環境接受新挑戰嗎?給自己一段適應期,以正面的態度來面對挑戰。儘量不要單打獨鬥──學術界的基本精神是大家通力合作,將人類對這個領域的了解向前推進(所以學術論文一定要有參考資料,會強調一篇論文必須交待研究主體是什麼,過去的人做了什麼,有什麼限制,然後提出一新的方法,解決過去不能解決的問題,以及討論這個方法的限制以未來的方向)。所以,如果您對書中的內容有疑問,也許可以試試和老師討論或和同學們組個讀書會。這對您往後在研究所中的學習,應該會很有幫助。



學安

璨光

[QA] Score for Hooked On Mozart 2

I would know if there is any score of it, and where I can find it.

Sent: Wednesday, May 01, 2002 5:27 AM

Hi!

I'm listening your Midi "mozarts2", and y think that it's very good.

I would know if there is any score of it, and where I can find it.

Thank you very much, and congratulations for the Midi.

xxx xxx xxx, 14 years
Cartagena, Spain
xxx@xxx

Dear xxx,

Thank you for your compliments. Most of the pieces were transcribed by me from listening to the tapes; some of the scores of the piano pieces were available for me since I'm mainly a piano player. However, you can certainly find those in a music library. In the text file in that zip archive, you'll find all the work number of these pieces. Use them as the keyword to search your library and I'm sure you can find most of the scores.

You can also use a music sequencer software to dump the score from the MIDI file.

Good luck, and keep enjoying Mozart!

Tsan-Kuang

[QA] Recommend Jazz Musicians 爵士樂推薦

這封信是從另外一封內容較雜的信中節錄出來的。主要和大家分享幾個我個人比較喜歡的爵士樂音樂家。

This is an excerpt of another longer and less focused email (in Chinese). Here I share my view on some of my favorite jazz musicians.

English translation below.

Date: 2002-05-01 05:26

...
我對於爵士樂也很喜歡
只是~我的方式只是單純地聽
也沒能像你~對於爵士樂的背景那樣的熟悉
小時候也曾經學過古典鋼琴
<刪>
也希望你能推薦一些爵士樂專輯給我
<刪>

我相信這幾年爵士樂在台灣應該開始流行起來。相關資訊已經不像以前那麼難尋了。您不妨多看看相關的介紹,一定能很快地找到您想要的資訊。

爵士音樂家每個都可以算是作曲家。幾乎每個人的個人風格非常地明顯。不像西洋古典樂,錄音術發明以後反而每個人彈得愈來愈像。所以,按樂手來接觸爵士樂是不錯的方法。

每個人喜歡的樂器、風格都不同。我建議您先去找大雜匯,然後看您喜歡那個時期的風格,再多去挖。聽一陣子後,換個時期,換個風格,換個樂器,看看有什麼驚奇的不同。久了之後,相信您會培養出自己的聆賞風格。

我個人聽的東西頗雜,聽的時候也有很多不同的焦點。Billy Strayhorn作品的詞和曲我都非常鍾愛,覺得和Mahler的藝術歌曲一樣深刻。 Count Basie 的簡潔和 Mozart 有拼。 TheloniousMonk 彈琴充滿驚奇,他的大膽與創新和 Stravinsky 一樣讓我佩服, Monk 是影響我很大的鋼琴家與作曲家。 OscarPeterson 有點像 Liszt 這種鋼琴大師,我聽寫過他不少即興奏。 Charlie Parker我覺得是所有爵士樂愛好者都不該錯過的大家,他的多產與貢獻,應該不輸給 Beethoven 。如果您喜歡聽歌曲, EllaFitzergerld 成熟以後的演唱常讓我震撼不已。另外, Miles Davis 的 Kind of Blue從1959來常是排行榜第一名 (至今仍是前幾名),不是沒有原因的。 Oliver Nelson 和他的團有一首 Stolen Moments(在 Blues and the Abstract Truth 這張專輯裡)是我個人最愛的極品。

其他還有拉丁與現代,是我很喜歡的兩大類。不過,我想我得停下來。就像我列不完推薦的莫札特曲目一樣,要推薦爵士樂是非常困難的事。選這個,就覺得那個沒選可惜。但全選又等於沒選。

<刪>

Date: 2002-05-01 05:26

...

I also enjoy listening to jazz, although listening is my only way of approaching it now. Unlike you, I know little about the historical aspect of jazz music.

I did learn classical piano when I was a kid. [...] and I hope you can recommend some jazz titles.

I believe jazz has become popular in Taiwan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us information should be much more accessible to find than before. I'm sure you can find introduction literature easily.

Every jazz musician can be seen as a composer (although strictly speaking, there are som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real-time improvisation and carefully planned composition); thus important jazz musicians show very unique style of their own. Thi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classical performers, especially after recordings became ubiquitous -- different classical performers play more and more alike (compared to early years when recording was just introduced). Therefore, approaching jazz by finding specific jazz performers is a good way.

We all have our favored instruments and styles. I suggest you start from mixed compilations and see which period of style you like the most, and then go dig it. After a while, switch to another period or instrument and surprise yourself with your new findings. I'm sure you'll cultivate your own appreciation ability this way.

I personally listen to a very broad range of genre and I have different focuses when I listen to different ones. Billy Strayhorn's lyric and music appeal to me and I think both are as deep as Mahler. I like the elegancy of Count Basie just as I like Mozart's. Thelonious Monk suprises when he plays; his boldness and innovation is no less than Stravinsky. By the way, as a pianist and composer, Monk influences me a lot. Oscar Peterson is somewhat like Liszt the virtuoso pianist and I've transcribed a lot of his improvisation.Charlie Parker, in my opinion, compares to Beethoven in regards of contribution to music history, both in quality and quantity. I would be surprised if any jazz fan would miss Parker. If you love songs, Ella Fitzergerld always moved me by her recordings in later years. Miles Davis's Kind of Blue has stayed around the top of billboards since 1959. Now that's something to check out. Oliver Nelson and his band has "Stolen Moments" in the album Blues and the Abstract Truth, and that, is one of my favorite masterpieces.

There are also latin and modern styles which I enjoy a lot. However, I really have to stop here. It feels exactly the same when I was asked to recommend the best of Mozart. Choosing one makes it a shame not choosing another, but what's the point if I end up selecting all?

...

[QA] 出國留學、音樂教育、爵士樂推薦

這一封我和一位想出國讀書的朋友的對話。我覺得對某些朋友應該有一點參考價值,所以經過原發信人的同意,放在這裡。

Date: 2002-05-01 05:26

嗨!你好:
在無意中進入到你的網站
並且欣賞著你的作品
對於你對自己的介紹~
真是有些驚訝!!
居然有人能將自己的所學與興趣
規劃地這麼詳細

對於你所經歷的音樂路程
有些羨慕~~
但我相信你在這路上也是非常地努力
所以才能夠呈現出這樣的音樂
我也曾經去過錄音室
我偷偷地請教錄音師一些問題
所以我知道~
要錄製出這樣的音樂是不簡單的!!

我對於爵士樂也很喜歡
只是~我的方式只是單純地聽
也沒能像你~對於爵士樂的背景那樣的熟悉
小時候也曾經學過古典鋼琴
但是也沒能一直堅持下去
所以~對於你的執著與堅持
有些佩服~~

我寫這封信也沒別的意思
只是覺得~
這樣好的作品~應該有權利知道
在遠方~有人給你掌聲PAPAPAPAPAP.....
若你有回信的話~
希望能多聽到你其他的作品
也希望你能推薦一些爵士樂專輯給我
很高興~在茫茫網海中~能認識你~
xxxx

xxxx 您好,

謝謝您的讚美。其實,任何人只要花點時間,用點心,就會發現我這些興趣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我把這些東西整理放出來,其實也是希望和我有類似興趣的人,能省些摸索的路。

您其實不用羨幕我的音樂路。我正規的音樂訓練只有小時候學鋼琴,學到徹爾尼100勉強結束後就因為表現太差,老師沒有成就感而停止了。這一停,壓力沒了,我才發現自己有多麼喜歡音樂。之後好幾次要求父母再讓我學音樂,都因為家人的觀念與經濟狀況而未成。我希望我的例子能幫助有興趣的人相信,自學是絕對可能的(當然,自學決對不是閉門造車)。沒有人會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刪>

不過,虛心請益真正和音樂有健康關係的前輩是很有幫助的。我遇到許多貴人,給我許多寶貴的建議,對我幫助很大。自己的摸索,也是很有價值的經驗。尤其是作曲,實驗自己的音樂語彙,是別人怎樣都給不了的寶藏。

至於錄音工程,很巧我從小就喜歡搞電子電路那些東西,後來就學人家做簡單的音響。再加上程式設計的背景,與所學的專業,就乾脆把這些結合起來。只不過,我的設備很有限,很多東西其實是土法煉鋼,用數位和軟體的方法一點一點修改出來的。我的「錄音室」外面常常有救護車喧鬧地開過,吵得不得了的鄰居與大樓空調,滿地的電線與小電路板,用襪子一層層包起來的麥克風,用來加強回聲的玻璃瓶,我想您如果看到一定會昏倒。這就是拿時間換金錢的最佳例子。我有空打算把這些土法煉鋼的撇步整理出來。

我相信這幾年爵士樂在台灣應該開始流行起來。相關資訊已經不像以前那麼難尋了。您不妨多看看相關的介紹,一定能很快地找到您想要的資訊。

爵士音樂家每個都可以算是作曲家。幾乎每個人的個人風格非常地明顯。不像西洋古典樂,錄音術發明以後反而每個人彈得愈來愈像。所以,按樂手來接觸爵士樂是不錯的方法。

每個人喜歡的樂器、風格都不同。我建議您先去找大雜匯,然後看您喜歡那個時期的風格,再多去挖。聽一陣子後,換個時期,換個風格,換個樂器,看看有什麼驚奇的不同。久了之後,相信您會培養出自己的聆賞風格。

我個人聽的東西頗雜,聽的時候也有很多不同的焦點。Billy Strayhorn作品的詞和曲我都非常鍾愛,覺得和Mahler的藝術歌曲一樣深刻。 Count Basie 的簡潔和 Mozart 有拼。 TheloniousMonk 彈琴充滿驚奇,他的大膽與創新和 Stravinsky 一樣讓我佩服, Monk 是影響我很大的鋼琴家與作曲家。 OscarPeterson 有點像 Liszt 這種鋼琴大師,我聽寫過他不少即興奏。 Charlie Parker我覺得是所有爵士樂愛好者都不該錯過的大家,他的多產與貢獻,應該不輸給 Beethoven 。如果您喜歡聽歌曲, EllaFitzergerld 成熟以後的演唱常讓我震撼不已。另外, Miles Davis 的 Kind of Blue從1959來常是排行榜第一名 (至今仍是前幾名),不是沒有原因的。 Oliver Nelson 和他的團有一首 Stolen Moments(在 Blues and the Abstract Truth 這張專輯裡)是我個人最愛的極品。

其他還有拉丁與現代,是我很喜歡的兩大類。不過,我想我得停下來。就像我列不完推薦的莫札特曲目一樣,要推薦爵士樂是非常困難的事。選這個,就覺得那個沒選可惜。但全選又等於沒選。

我其他的作品,很多沒有錄音。其中有不少是找不到人演奏。用MIDI弄出來的,大部份我都不滿意 (要把 MIDI 調到滿意或模擬真實樂器,尤其是管樂與弦樂獨奏,得花巨量的時間精力,或是得用高價的設備。所以我覺得等演奏者出現還是比較實際)。其實,我放在網上的,主要是對我身邊社群的人廣告。

再次謝謝您的鼓勵。祝您有豐富的音樂生活。

璨光

Sent: Tuesday, May 07, 2002 10:58 PM

等了許久~
終於等到我許久以來期盼的信了
我以為你不回信了
也以為你回的信可能只有簡短的幾句
因為我想你的生活應該是很忙碌的吧!
~
其實我也跟你一樣
自己從小學鋼琴雖然是自願的
但是總是不懂得珍惜
一直到完全不學鋼琴後才發現自己其實是喜歡鋼琴的
PS:當時的我也才鋼琴檢定到X級而已.比你好一點:)

放棄後~因為課業與考試壓力的關係
所以我也無法再繼續學下去了
一直覺得很可惜
甚至是感到非常遺憾
所以在自己的內心裡
偷偷立下了對自己的承諾
那就是~在自己有生之年必定要完成~學鋼琴
或許是自己在人生的際遇中
很少有關於音樂的貴人出現吧!
也或許自己所學的XX(課業)[編按:原文為藝術相關科系]
與工作上所走的路(XX)[編按:原文為商業相關行業]
都似乎是無法跟音樂畫上"相似號"
更別說是"等號"了!!

其實我曾經在(類似)ICQ上認識了一個在美國唸書的人
並且詢問他~是否有認識音樂系的人?
那時的我~正在學流行爵士鋼琴
我想或許他能讓我多了解到國外的音樂世界是長的什麼樣?
但可惜他沒有認識~
也因次此~打斷了自己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心

其實自己~在XX時期也曾經想過要到[國外]唸[藝術相關]學院
但是因為金錢的關係遲遲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
一直到出社會後走上了"XX"[編按:商業相關]這條路
其實一直怪自己為何無法堅持夢想
但是~生活在社會大學裡的我
真的是得為了現實與金錢壓力給屈服!!

若你真的是我想像中的那樣熱心
或許你會是我在音樂上的貴人
若你不介意~
我用E-mail的方式不斷地問你問題
或許這樣說一點都不公平
因為你我身上無法交流或學習些什麼
但你卻需要花時~幫我這個好奇寶寶
解決許多問題~
但我由衷期盼你的回應
若你能同意~我真是萬分感激!!
謝謝你!!

PS:我在查詢"個人網頁"時~發現到你的網站!!
因為你的網頁排行在很前面
不信你從奇摩試試:個人網頁"就可以知道囉~~
還有~我當然同意你將我們的問與答放到你的網頁上
這將是我的榮幸!!

xxxx

Sent: Thursday, May 09, 2002 1:55 AM

xxxx,

我最近真的蠻忙的,在準備一堆考試,所以回信時間恐怕很不定。有時候得長話短說。請別介意。<刪>

我當然很樂意繼續分享、討論。但說我是您的音樂貴人,就有點太誇張了。聞道有先後,如此而已。又,術業有專攻,音樂的領域太廣(雖然我也曾試著要找到共通美學),我不見得對您有興趣的樂種或風格有所研究。所以,也別覺得您不能教我一些什麼。

「藝術生命」在台灣這個環境,的確是比較不容易保有──其實這是全世界的趨勢,只是在台灣特別辛苦而已。但是,我們何不這樣想,有緣接觸到一分,就有一分快樂,有緣接觸到兩分,就有兩分快樂。惜緣,有機會接觸任何美的事物,都儘量用心體會欣賞,這樣不也很好?

鋼琴檢定的系統我不熟悉,也不知道幾級幾級是什麼意思。不過,我想音樂要能感動我們的心,得要我們自己找到自己的路去走才行。有沒有機會向人學,其實不是很大的重點。我大部份的東西都是從錄音、唱片、音樂會、譜、書上學的。尤其是現場表演,那時候的樂思才是最真實,最自然的。所以,別覺得沒有繼續向人學琴是很糟的事。自己還是可以繼續進步的。

美國的音樂環境很多元,我沒辦法簡短描述。但我的確覺得這裡人比較不會把音樂這種東西當做是什麼高不可攀的貴族興趣(當然,和其他很多東西比起來,音樂還是挺貴的)。不過,台灣也是很有活力的地方,也有很多珍貴的藝術寶藏。我的作曲家朋友從南管曲調與歌仔戲七字仔中得到許多靈感就是一例。

這樣想吧,各地民情風俗,本來就不同。不只是音樂,其他文化也是一樣。人家說行萬里路,就是這麼回事。不過,現在媒體發達,網路也普及,要知道天下事已不是難事。沒機會出國,不見得完全就聽不到不同的聲音。

出國,本來就是要很多因素配合。如果我們只為了出國而不考慮生命其他面,難保我們老了以後不會覺得生命中有一科滿分其他全不及格。這樣,會不會有點本末倒置了呢?

老實說,我家境在我上大學以後一直不是很好。如果我沒有申請到全額獎學金,是一點出國的機會都沒有。而為了爭取獎學金,我得比別人用功。同時,為了維持我其他的關懷與興趣,我比別人花下更多的時間與心力。我修雙學位的那一年,每兩天才上一次床睡一次覺。回想起來,要不是我吃素,有運動習慣,我可能早就倒下去了。這實在是本末倒置。您真的羨慕我這樣嗎?說真的,再讓我選一次,我一定不會這樣開自己健康玩笑。

我只是想讓您知道,能出國的人,其實也得付出不少代價。有的得用父母的退休金,有的得向人借錢,有的留學幾年,因為長期的課業壓力,性情變得很奇怪。當然,有的人家境很好,出國讀書還能到處旅遊,吃好住好用好,但這畢竟是少數。我看到的,大多數是父母拼死拼活,只為了讓子女覺得沒有後顧之憂,但常常結果是子女養成了讓人很不欣賞的揮霍習慣,或是變得對家鄉嫌東嫌西。對這些人而言,出國真的比較好嗎?我想這也很見人見智。

為五斗米折腰,其實也是種生活智慧。至少在我看來,自己好好地獨立,比把自己的理想建築在別人(通常是父母)的大犧牲上圓滿多了。您真非要出國,多存幾年的錢,存到一個安全的額度,再放心地好好出來圓夢也不遲。想來您學設計(可以問是那方面的嗎?),一定比一般人更想呼吸不同的空氣。我想,了解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然後靜下來用智慧為自己規畫出可行但有彈性的生涯藍圖,這樣至少不會到老的時候,才驚覺自己疏忽了什麼。

xxxx, 聽您的語氣,想來您還很年輕,還有很多可能性。不要放棄,更不要覺得您現在的生活就一定會是您將來的生活。想想您的夢想是什麼,您有多少資源,您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要怎樣圓夢(而不失去一個可愛的自己)。人家說,有志者,事竟成。我想那不夠。應該說,有志與智者,事竟成。智不是小聰明,更不是會考試的小小聰明,而是真正了解自己,了解環境,了解生命的可能性與侷限性,然後做出最佳的安排。

加油!

璨光

少數族群與平等權

這篇是我原本網頁關於少數族群與平等權的序文。

少數族群與平等權

少數族群涵蓋很廣,在國籍、種族、階級、性/別、宗教、教育、職業、生理、心理、年齡...上,都有族群大小差別懸殊的情形。由於人數較少,少數族群容易站在較劣勢的地位,發聲權、平等權也往往因而被剝奪。身為多數族群的人,一般都很不容易體會少數族群所面臨的劣勢。一般常聽到的是,「大家本來就機會平等,那有什麼歧視可言?」

舉個明顯的例子,也許大家比較能意識到許多的不平等其實很容易被忽略。由於許多人前人的努力,我們的社會現在比較能意識到行動不便者在許多地方所要面對的不平等。相信很少人會對著坐輪椅的人問心無愧地說,「樓梯在那裡,大家平等,都有走的權利。」也就是說,只要障礙空間存在,不平等就存在。另一個例子是,公共場所男女洗手間的數量。表面上是平等的,因為男女洗手間數量一樣。但是,如果這是平等的,為什麼音樂會中場休息時,許多女性朋友得排隊使用洗手間,還不一定能使用到 (所以很多女性朋友會選擇忍住),而男性朋友完全沒有這樣的困擾?

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有權決定空間規劃,經費運用的人,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或認為這些不是問題?這些人是多數族群還是少數族群?

再舉一個比較不明顯的例子。

在我現居的城市,有很多沒有家的遊民,睡在地下道、車站、公園、路邊,並靠乞討維生。絕大部份的一般民眾,都認為這些人該為自己的現況負完全的責任,認為他們只是懶,不願意工作;或是認為他們當初不好好讀書上進,今天落到這樣田地是活該。我問下這些斷論的人,沒有任何一個人真正試著和這些遊民講過話,去暸解她/他們的想法和實況。很妙的是,沒有人試著去暸解這群人,但每個人都有定論。

我曾和兩三位遊民先生聊過。其中一位非常地聰明,也非常有禮貌。因為他原來的家庭沒辦法繼續付房租,只好大家四散,各自求生。他也很想找工作,但沒有人願意雇用他 ── 因為他沒有固定的住址,人家不敢用他。於是,這一切就成了惡性循環。我朋友說,一定有人會雇他,只是他不認真找。我反問我朋友,「是你的話,你願意選擇雇用他嗎?」我朋友誠實地回答不願意。

另一位遊民則是越戰退伍的老兵。美國越戰時把一大堆在受教育黃金時期的年輕人送到戰場。戰爭結束後這些人回到美國,由於錯過了學習的黃金時期,很多人沒有辦法再回到學校受教育,遑論再深造。這位老先生一隻腿瘸了,又沒受過好的教育或職業訓練,再加上他的膚色,使他找工作困難不已。最後也落到負擔不起房租,流落街頭的命運。

「美國不是有社會安全制度嗎?」我朋友問。據這幾位先生的描述,收容所的環境極差,空間非常擁擠,衛生非常離譜,食物也很有問題,很多人去了反而病得更重。至於補助金,這些人連家都沒有,更不用說有個銀行戶頭來領款。這下我才明白,原來平常電視報紙上所描述的收容所,都是為了作秀一時在鏡頭前做個樣子而已。

我聽過一場演講。演講者以前是混幫派的。他說,在他的社區裡,沒有人會去想「我長大以後要做什麼」。絕大部份的人都不認為自己會活超過十八歲。他說,很多人都會因為械鬥、吸毐、誤殺而早早結束生命。我想起孟母三遷的故事。當我們小時候的鄰居在比賽背唐詩三百首時,這些人卻在一個鄰居在販毐,三天兩頭就有認識的朋友被槍殺、強暴的環境下學習求生長大。差別在於,這些人的雙親(或單親,或不知道父母是誰),不像孟母一樣有錢搬家,也不像孟母一樣了解教育與環境的重要性。

原來,連我的環境、我的教育、以及種種養成我今天個性、知識、工作能力的所有條件,都是一種恩賜與特權,不是所有人都擁有的。如果我再指出這些社區的道路環境和警巡資源分配,遠比不上其他種族所居住的社區,也許有人可以看出,用一句「誰教他不夠努力」來把這一切不公平合理化,是一件多麼殘忍而荒謬的事。

當然,什麼是「平等」,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在資源有限的環境裡,如何分配算是合理?合誰定出來的理?這些問題都使得「平等」變成是一個難以完全實現的理想。但是,儘管理想與現實不同,而且兩者常常是衝突的,我們仍希望我們的社會能接近「理想」一點。因為,每接近「理想」一點,就會有一大群人的生活因此改觀。

下面我依不同的議題,整理出相關的資訊。

性/別平等

體型歧視

教育平等

病弱關懷

動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