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 1995

存乎人心的天籟 - 莫札特

這篇文章作於1995年9月1日。當初是為網路音樂雜誌樂流而作。

...像這樣子作品以互相平衡成對出現的情形,在Mozart往後的創作中也 常常能看到。... 我從來不知道該用什麼樣地心情來面對Mozart。或許,對於他的音樂,根 本就沒有什麼準備好不準備好的問題存在──他的音樂,似乎早就存在於每一 個渴望生命之美的心靈裡。打開耳朵,就直接進入心靈。如此容易,如此自然。 ...

存乎人心的天籟

莫札特

本文作於1995/09/01

作者:李璨光

從來沒有人知道音樂到底有什麼魔力,能用完全無法理解的 方式進入人們的心靈深處,去感受,去悸動。人類的情感何其複 雜,為什麼音樂將耳膜震動震動,就能引出人們主動的共鳴?也 沒有人知道,音樂何其多,為什麼只有少部份能真正地感動人, 能真正滋潤生命?

恐怕音樂心理學家、音樂社會學家、民族音樂學家再努力, 都很難找到答案。

但是,有一種人,毋需知道答案,就能直接寫出影響數百年間曾經擁有過生命和耳朵的人們。這一種人,有這麼樣的一個名 字──天才。

Mozart短暫的一生,就是帶著這麼一個世俗的名字過完的 。人們或許為之惋惜,因為樂界有顆「巨星隕落」,樂迷們損失 了許多好音樂;人們或許也感到「天妒英才」,原來,有天賦的 人本來就比較短命。但是,Mozart對生命的熱愛,在三十五年 裡,毫不止歇地散發,甚至到生命的盡頭,也不少一分。這種生 命之愛,不是從Mozart巧克力、Mozart T-shirt、Mozart紀念 專文、Mozart肖像中能夠體會得到的。我的建議是:

Just listen!

Mozart畢竟是個作曲家,他的生命,大部份都譜在音樂裡。 儘管他的書信、別人寫的傳記、評論裡,也都有很豐富的資料, 可以供我們去接近Mozart這個人。但是,要想接近他的心靈, 請來聽聽Mozart的音樂。

六歲的Mozart,在第一號作品小步舞曲中,就展現了他對美 麗旋律的愛好。雖然音符簡單,但是細聽之下,卻仍能發現在精緻 的模進下,不落於任何幼稚的味道。八歲時,甚至於寫出第一首交 響曲。如此驚人的天賦,怎能不叫人側目?

許早就發現Mozart在音樂上的天份的父親Leopold,很自豪 地帶著小Mozart和姐姐在歐洲到處旅遊巡迴演出。對Leopold來 說,本來是想先為兩個小天才打響知名度,以利於他們往後的日子。 但是,Mozart在旅遊中的表現,使得Leopol不得不重新嚴肅地思 考有關他兒子的問題──潛藏在Mozart身體裡那種驚人的音樂 源流,似乎不應只是單純地在王公貴族前表演隔著一層布彈大鍵琴, 用敏銳的音感來拉出時下的流行樂曲而已。於是,1766年底,在為 期將近四年的旅遊之後,他們回到Salzburg。而Leopol也開始積 極地為10歲的Mozart進行密集訓練。之後,在Mozart一生中, Leopold始終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在Shaffer的Amadeus 一劇中(此劇後來在原作與Milos Forman合作拍成電影),Mozart 和父親的關係,以一種人神交戰的方式來詮釋──Mozart似乎永 遠逃不開父親緊迫的控制,正如沒有人能夠自在地免於良心的驅策 一樣。Shaffer在劇中用Mozart的歌劇Don Giovanni來表現出 Mozart將自己生命的掙札轉化為作品的不自覺過程。或許面對一些 學究性的批評,如此詮釋可能陷於過份大膽。但是,作為一個具有原 創性的藝術作品,這齣劇的確饒富趣味,尤其值得Mozart迷玩賞。

Mozart的一生有數次義大利之行,最後一次是在他十六歲時。在 義大利這樣一個歌聲滿圃的園地裡,Mozart自然地受到義大利歌劇的 強烈影響。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必然成為另一個葛路克甚或威爾第。 他的音樂風格,與其說是德意志的,倒不如說是歐洲的。雖然十六歲之 後,Mozart再也沒有踏上義大利的土地,但是他驚人的記憶力,早在 十四歲那年,獨自默出西斯汀教堂的九部合唱曲時,就得到了證明。如 此,說他成熟後的作品,融有義大利的歌唱風格,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第165號作品乍聽之下是首普通的女高音詠嘆調,但是,稍微注 意一下它的結構,會發現原來這是一首女高音協奏曲──女高音主奏 ,樂團伴奏。這首曲子甚至於分了三個樂章,還有再現部的Cadenza 呢!

早在八歲之時,Mozart就規律地在作曲了。終其一生,他完成了六 百五十多件作品。形式包羅萬象,幾乎沒有漏掉其時代任何一種曲式:交 響曲、協奏曲、歌劇、歌曲、獨奏樂器奏鳴曲、獨奏曲、宗教音樂、室內 樂、管弦樂曲...而且,令人驚異的是,在如此大量的創作中,創作水 準仍能維持在一定程度以上,甚至於在許多曲式裡,豎立了重要的里程碑 :他的五十首交響曲,和海頓相互影響,為音樂史中最重要的曲式奠下了 深厚的基礎;他的室內樂,亦與海頓有重要的互動;鋼琴協奏曲更是音樂 史中無人能出其右,可謂個中的極品;在歌劇上,Mozart數件重量級的 作品,將歌劇角色與音樂的可能性提昇許多;除此之外,在純粹奏鳴曲式 上的確立,更是功不可沒。

這許多的作品,後來由一位分類學家Koechel以謹慎的考究,依作 品完成時間來編號,編號愈小的作品表示是愈早的創作。雖然,這份作品 清單後來幾經後來學者修訂,但是,為了紀念這位最早投身於Mozart作 品統整的學者,Mozart的作品編號仍以K來表示。第一首小步舞曲的編 號就是K1,最後一首安魂曲就寫成K626。

十八歲時寫的第二十五號交響曲K183,是Mozart早年真正的一首重量級作品。沈重的g小調,在開頭四小節的切分音裡,充滿張力地似乎在 表現對命運的掙札。然而,不久後,K201這首A大調的二十九號交響曲, 卻又是一首氣度恢弘的光明大作。或許,這是Mozart的一種創作平衡吧!

像這樣子作品以互相平衡成對出現的情形,在Mozart往後的創作中也 常常能看到。以交響曲為例,K550和K551分別是g小調與C大調的作 品,也常常被拿來互相對比;以相同調性對比的,還有弦樂五重奏K515與 K516;鋼琴協奏曲的K466(d)與K467(C),K488(A)與K491(c);甚至 於也有人把魔笛和安魂曲拿來對比的呢!當然,這種對比,有很大的主觀成 份在內,甚至於也難免有些穿鑿附會的意味。但是,不論是作者有意識或無意 識下的結果,還是純粹是後人的推敲,看這些成對的作品,的確令人為Mozart 能同時構思兩件性格完全不同的能力而大讚不已。更重要的是,這些成對的作 品,往往是屬於眾多作品中的佼佼之作,很值得細加玩賞。

1775年,十九歲的Mozart連續寫了五闕小提琴協奏曲(K207, K211, K216, K218, K219)。這五首風格明朗快活的作品,可以說是當時宮廷音樂品味的反映。 另外,他的木管協奏曲、小夜曲、嬉遊曲等,也常常具有濃厚的宮廷氣息。這類 的曲子,在那個音樂家還無法完全獨立於宮廷之外的時代,是不可避免的。儘管 這類曲的的創作目的並不是我們一般印象中,「偉大」藝術家為了表現內心深處 的掙札或感情而作,但是經過時代的考驗,Mozart這些作品至今仍能留傳下來, 廣受大家的喜愛。或許,在各種不同作品的浮華外貌之下,存在著某種特質,不 會受形式限制或影響,仍能感動我們。

Mozart儘管寫了這些應時的音樂,卻不代表他和在位者的關係維持得很好。 他和柯羅瑞多主教間的惡劣關係,一直是他不擅處理主從關係的表現。這種緊張關係,對Mozart的影響重大,甚至於1781年5月9日他被主教的僕人一腳朝屁股踢出去,造成永久而正式的決裂的日期,還被許多史家大書特書。AMADEUS 電影中,這一幕被巧妙地轉化成閉門推開,讓熟悉這段史事的Mozart迷不禁莞薾一笑。

e小調小提琴奏鳴曲(K304)和a小調鋼琴奏鳴曲(K310)這一對作品完成 在1778年的秋天,被認為是母親去世的表情之作。兩闕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小調 ,聽來也似乎是不僅是功能性地使用小調。Mozart的作品,大多數主要以大調寫 成。儘管其中或有穿插小調樂句,但整個色調仍多趨明朗。然而,這些難得出現 的小調,一但被使用時,場合必然是非常重大的。他的小調作品,幾乎在整個作 品列表中,都是站在重要地位的大作。或許,在Mozart天真爛漫的性格裡,這 些偶爾出現的陰霾,是潛在他生命中深沈情感的不自覺渲洩吧?

1781年以後的十年,也是Mozart生命最後精華的十年,Mozart在維也納 定居。這十年中的創作,是他作品的另一個高峰。二十六歲成家之後,他算是能 有一個獨立的生命了。儘管不擅理財的夫婦倆,常常要為了經濟問題而煩惱。但 是,得以獲得自由的Mozart,將創作生命注入了更多的熱力。今日我們仍能常 聽到的作品,大多是最後十年的創作。

1784年是鋼琴協奏曲之年。在這一年中,Mozart連續寫了六首鋼琴協奏曲 (K449, K450, K451, K453, K456, K459)。Mozart寫鋼琴協奏曲,幾乎都是為 了自己要開演奏會而寫。值得一提的是,有多首作品因為時間匆促,而來不及從 腦中寫出來,使得譜上的記號非常簡略,甚至於空白。今天,許多學者為著各種 不同版本的彈法而傷腦筋不已,大概該歸過於Mozart太過聰明的頭腦吧!

Mozart的鋼琴協奏曲是受最多人喜歡的曲式。他一共創作了二十七首鋼琴協 奏曲。每一首都有相當獨特的個性。一般而言,二十號(K466)以後的八首,最 受歡迎。這些精緻的作品,最令人讚賞的除了它們豐富的旋律性外,還有協奏曲 本身難以達成的平衡感。所有的協奏曲作曲家都必須面對主奏協奏孰經孰重的問 題。儘管Mozart在音樂史佔的時期算是頗早,但是其後的各個作曲家,實在不 容易找到幾個在這方面處理得漂亮的。

Mozart的幾部重要歌劇,都是在最後十年完成的。土耳其後宮誘逃(K384) ,費加洛婚禮(K492),唐喬凡尼(K527),魔笛(K620)等皆是歌劇史上的重大 鉅作。Mozart本人多次在信件中表達出他對歌劇寫作的渴望。我們在他為歌劇 中各個角色寫出的詠嘆調裡,可以感受到Mozart絕不是只將主角刻意過份突出 的作曲家。他為每個角色所寫的音樂份量,總是平衡而恰到好處。我可以大膽地 說,略去Mozart的歌劇來看Mozart,可以說幾乎是看不到Mozart的精神。

K626安魂曲在各式各樣的傳說色彩中,謎樣地結束了Mozart的短暫生命。 但是,這闕未完成的作品,竟亦是音樂史中少數重要的安魂曲之一。Mozart最 後的掙札,似乎在安魂曲的曲稿和曲子上透露出來。或許,對於上帝,他是既敬畏又不解吧:既然讓他到人世帶來天籟,為何又早早帶走他?

我從來不知道該用什麼樣地心情來面對Mozart。或許,對於他的音樂,根 本就沒有什麼準備好不準備好的問題存在──他的音樂,似乎早就存在於每一 個渴望生命之美的心靈裡。打開耳朵,就直接進入心靈。如此容易,如此自然。

如果您要問該從哪裡開始聽Mozart,該從哪些曲子入門,那我的回答是:

從「心」開始。

本文作於1995年9月1日

網路音樂雜誌樂流而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