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15, 2006

傲慢與謙虛

多年失聯的朋友經網路找到我,和我聊了起來。除了互相關心近況外,其中一個主題讓我們兩個人深思。我節錄往返信文關於傲慢與謙虛的部份於下。我的信文標[我],友人部份標[友]。


[我]
我一直想找機會把我的網站改一改,把年輕時寫的那些傲慢自大的文字拿掉。不過,卻一直沒找到時間。讓你看到,真覺得汗顏。

[友]
最後, 說真的, 以你所擁有的才華, 我真的一點也不覺得你傲慢或自大在哪裡! (想想傲慢和自大的典範--莫札特吧! 愛他的人還是遠遠多過嫉妒他的人, 不是嗎?^^)

[我]
你說到關於才華和傲慢的問題。我想和你分享我的看法:老實說,大家喜歡的是莫札特的作品,而不是他的人;和他同時代的人,很多人因為他的不厚道而受傷或一輩子音樂生涯不順利。這有點像有些人結婚是為了另一半的錢,而不是那個人;但為了錢,只好容忍人。我今天如果擁有任何能力,是來自很多人的成全、幫助、與鼓勵。能力這東西有點像金錢。人家教我,或我從書學,或向古人學,然後我再用能力去做一些事,或是再傳遞給其他人。其實我又能擁有,抓住什麼呢?如果我因此而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只不過是顯出自己的無知罷了。不知道你覺得如何?

[友]
另外;關於你對謙虛的看法,我覺得你說的非常有道理,很抱歉其實我不是那麼了解莫扎特,我對他的認識也僅僅是從電影阿馬迪斯上得知的,我喜歡莫扎特的作品,也是在看完電影之後的事,那時我都已經xx歲了,在此之前,莫扎特這三個字,對我而言只是音樂神童的代名詞而已,不具任何意義。所以我對莫扎特的認識,其實是非常膚淺的,謝謝你對我在這方面意見的指正。

在我的觀念裡,謙虛其實是為了防範他人嫉妒心的一種盾牌,而人類的忌妒,其實是一種策略,有點類似遠古時代人類合作狩獵的一種行為模式,其目的就是為了要合作拉下自己所打不贏的對手,好讓自己勝利。人類既然演化出了忌妒的行為模式,自然就會更進一步演化出謙虛以因應之。也就是說;如果人類完全不會忌妒,那謙虛就是多餘的。莫扎特一點也不謙虛,招人忌妒,但是仍然能夠在音樂創作上成功,我覺得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工作性質,音樂創作本身靠的完全是個人才華,一點也不需倚賴他人的力量,人際關係再糟,再多人忌妒他,也拿他莫可奈何,因為他的成就完全在他的腦中進行,其它人的阻撓較難產生效果,只要他同時還具備創作時不因他人干擾而分心的人格特質,那他就算傲慢也還是能成功。另外一個例子是理查費曼,這個傢伙也是標準的自我中心,一點也不謙虛,狂妄的很,但是他的工作是理論物理,一樣是全在他腦袋瓜中進行就可以了,別人再忌妒也阻撓不了他。而且他還「你管別人怎麼想」,根本不會因他人的忌妒、反制、或小動作而分心,所以他也成功了。

當然不論是什麼原因,謙虛都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我很佩服你能這樣,願意把自己的成就都說成是別人的功勞,從你的理由看來,你的謙虛倒比較像是一種憐憫,而不像是怕小人。因為既然大多數人都是會忌妒的,而這又是人類可悲的天性,不容易克服,所以謙虛一點的話,多少可以幫這些人減輕一些痛苦。不過不知道你同不同意,憐憫弱者這種高尚的人格特質,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我]
Evoluation Psychology 這個近年的顯學,的確有它的道理,我也相信各種心理機制都有許多成因。在佛法中,我們稱之為 collective karma (共業) ── 人類的歷史、文化、心理、身體等,都是共業所感的結果。另一方面,從佛法的角度來看,所謂的「真相」,是有很多層次的。這有點像是我們國中高中學了物理學,但在現代物理的模型看來,很多都是在某些條件下才成立的特例。比方說,時間是線性的,電子的軌道是固定的...但這並不代表中學物理完全沒道理──它只是部份真實而已。

Freud把生存驅力作為唯一(或主要)的行為動機,至少在今日的心理學發展看來,也只是部份的真實。我們在實際生活經驗中,有很多明顯的反例。很多人為善不欲人知,自己也不把幫助人的快樂放在心上。很多人為不自私的理想吃苦忍辱一輩子,但卻不是為了「苦盡甘來」。我所認識的修行人中,有太多這樣的典範。

當然,你可以說,這也是為了全人類的生存。有人反戰,因為覺得戰爭會滅亡人類;有人環保,因為意識到生態圈息息相關...如果把社會文明當成有機體來看,人類是不是能發展出足夠的智慧來為自己帶來真正的幸福,的確可看成是生存驅力在後面作用。

但是,這樣的講法只是用來「描述」「解釋」現象,這只是個「模型」。模型和被描述現象的本體,永遠不同。佛教的修行方法中,心靈能力的修行很重要。因為一顆清楚的心,是最好的觀察工具;一顆有智慧的心,不會被主客二元的對立所迷惑。一個人的德行是否是真的高貴,騙不過一個澄明的心靈。當然,這個修行過程很漫長。(有看過電影 Matrix 嗎?主角歷經頓誤過程,看穿現象的空性,但絕大多數人仍不願接受真實,還有體會過空性卻又被現象吸引而退轉的。我相信編劇一定受到佛教世界觀影響很深。)

我想我們所講的「謙虛」不大一樣。你講的是「謙虛」的「樣子」,但我講的僅僅是「認識事物真實的面貌」。現實生活中,謙虛的人會受到讚美,所以有人會多多講謙虛的話,來受到更多的讚美;也有人像你說的,怕忌妒,所以不敢專美。但是,如果我們看清楚事物的本質,會發現萬物都是相依相存的 (佛法中叫做因緣法)。

很難想像費曼從小到大無師自通,或是從沒遇到一個好老師給他啟發。他的成功,是很多因緣促成的,缺一不可。我更難想像在他的事業中,如果他得罪了所有人,他還是能夠像成功。極端地講,如果他對人傲慢無禮,他可能連要寫下他偉大理論的筆都買不到。更不用說在他成名之前所要面對的各種人際挑戰了。我相信他說「你管別人怎麼想」主要是在說創意與理想的信心與堅持,而不是指完全地我行我素。
莫札特自己晚年生活的悲慘,和他的個性有絕對的關係。他死時,身心都在很糟糕的狀況。我在學習作曲時,曾在他的遺作安魂曲下了很大的功夫。我深深覺得,以他當時作曲的洗練程度,如果他再多活十年(他活到35歲),所能留給我們的音樂遺產會比他之前的作品豐富很多倍。可惜他的個性限制了他的發展。

套句我一個作曲家朋友蔡淩蕙的話:「所有作曲家都應兼修公關」。我們辛辛苦苦寫出個作品來,沒有人演奏,沒有人聽,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平常我們要找個四重奏團,就要花很多唇舌;更何況是大編制上百人的交響樂團。我很難想像有一個作曲家在成名前都沒有拜託過別人來演奏,來聆聽。

這樣看來,成功難道不是許許多多人的成全嗎?

歷史上,如果沒有費曼,沒有莫札特,會不會整個人類的物理學、音樂史就不再進步,或是慢個五十年一百年?很難說,說不定把當年給費曼的獎學金給另外一個人,會有更高的成就;說不定當年因莫札特專美而放棄音樂或是被史家忽略的其他作曲家,總合起來會有更棒的作品出現。

我覺得眾多因緣在某個人的此身與此生成熟,是件很美好的事,也是需要感恩的事。我們在學禪時,師父要我們喝水時都要感恩這杯水的由來。我覺得這個練習很有意義。我們不感恩,並不會有個神生氣突然把水變不見來懲罰我們。我們自大狂傲,也大概不會馬上失去一切。但是,我們卻給自己種下苦種。每一次我們生起傲慢心,我們就加深我們自大的習性,同時也讓我們的心更不開放、更不寬廣、更不能容忍失敗、更不願欣賞別人、更害怕失去已有的名與利、更不信任別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