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17, 1995

Mozart的告白歌劇Don Giovanni

本劇主要敘述西班牙傳說中登徒子 Don Giovanni極度荒淫而終至毀滅的故事。

Mozart的告白歌劇Don Giovanni

While ( existence(huMAN_nature) == TRUE )
{
強壯左手 伸出
噴張血脈 緊縛
荒淫狂妄 不悔
令色巧言 誘惑
玉裙薄衫 仇生
怒獄煉火 吞噬
}
(註1)

前言與選粹賞析

歌劇是融合多種藝術型式的合成品。Mozart一生作品有六百多件,在各種作品的成就皆很高。然而,他最鍾愛的,還是具有最大感染力的歌劇。這齣劇的主題一 直被大眾所爭議,一方面是因為羞於啟齒,另方面則是被說中要害...

本劇主要敘述西班牙傳說中登徒子 Don Giovanni極度荒淫而終至毀滅的故事。

在第一幕中,Giovanni欲染指Donna Anna,卻撞見Anna的父親(即統領)。 老統領堅持要決鬥,Giovanni不得已殺死統領,逃逸而去。

終幕裡,依故荒淫的Giovanni無意間闖入墓地,遇見駐立墓旁的統領Commendatore紀念石像。半醉的Giovanni竟出言嘲諷,還命令僕人Leporello去邀請石像至Giovanni住處晚餐。沒想到石像居然點頭應聲 ,接受Giovanni狂妄的邀約。

Giovanni毫不在乎,回家去準備晚宴。席間,樂團奏出快樂的舞曲,人 如酒神般地狂歡。只見Giovanni戲弄酩酊的Leporello,在得意的笑聲未 歇之際,突然響起沈重的扣門聲。一驚而醒的 Leporello,任Giovanni怎樣命令,死也不敢去開門。Giovanni只得自己提著燈,走到門前,將門打開。

門一開,眼前赫赫矗立著統領的石像... 〔第十五景〕 本景音樂是從第二十四曲第 433 小節開始。 頭四小節是序曲出現過的弦樂切分音。很意外的,第一個和弦就是緊張的減和弦。 而第二個,雖然是屬七,但是,底音卻是導音 (c#)。 值得一提的是,Mozart雖然在定音鼓上擊出根音(d & a) 但弦樂低音部是大提琴與倍低音大提琴的齊奏, 使得導音的效果仍然明顯。 在開頭短短四小節內緊張和不安的情緒,就被弦樂暗示出來了。 以下 C 指統領石像;G 指Giovanni;L 指 Leporello 。 C:Giovanni,你請我來晚餐,我來了。 穩定的節奏,透出統領的權威感。弦樂附點節奏,酷似Giovanni的心跳。此時,似乎Giovanni還能相當鎮靜。但是,到 443 小節,Giovanni 準備要回答時,高音部弦樂又出現極度懸疑的切分動機,增二度(f-g#) 總 是使人感到不安。 G : 真是難以置信,但我仍能自處。Leporello,再去準備一份晚餐,快!話甫一出口,第二小提琴反覆的動機 (第 445 小節) 明白地顯示出,這位外 表鎮定的自大狂,內心還是非常恐懼的。447小節,第一小提琴的大跳,似 鼓起勇氣來,方才能命令。但我們都知道,兩部小提琴告訴我們,他不過 是礙於自尊,硬撐場面罷了。 L :[由桌底懦懦爬出] 主人,我們完了... 誰都聽得出來,小提琴那似小丑的音形是在描寫誰的害怕。[ 449 ] G : 快去! C :不用去了! 然後,弦樂突然停止,剩下低音管及雙簧和統領聲音齊奏。[ 454 ] 長拍子表達出慎重的語氣,道出... C :已嘗過天堂之肴的人,是不用再嚥下凡人(註8)之食的。 接著,小提琴和長笛極度戲劇性的連續音階奏出 (漸強 -- 突弱), [ 462 ]暗示統領的到來,隱隱含著某種意味。 C : 我不是來吃飯的。我身負另外的使命。 每一個字都以長音唱出 [ 462 ],是極度嚴肅的口吻。此時,弦樂低音 的附點節奏,好像又在提示Giovanni一步一步走向毀滅的命運。


│L : 我禁不住全身發抖。

│ 節奏變快,以三連音唱出。[ 470 起]

│G : 告訴我,你來做什麼!

│ 升高、斷續的語氣。[ 471 ]

│C : 時間不多,你仔細聽好!

│ 還是穩重的命令口吻。[ 474 ] 之後,每輪到統領講話,
│ 小提琴的音階就出現。[ 479 ]

│G : 說吧,我在聽。


C : 你請我來晚餐,而你也是知道主客之禮的。那麼,你願意接受我回請嗎?

半音漸昇的弦樂,猶如威脅。[ 489 起]

L : [離開一步,發抖] 看在老天份上,不要。告訴你,我主人沒時間。

G : 我不要當懦夫!

第一小提琴切分音、第二小提琴不安的動機。[ 504 ]

C : 快點答覆!

強長音。[ 508 ]

G : 我決定了。

短促。[ 509 ]

C : 來是不來?

L : 拒絕他!

急忙。[ 512 ]

G : 吾心已堅,毫不畏懼。去!

短符點節奏,強音。[ 513 ]

C : 伸出你的手來承諾。

管弦樂強齊奏。[ 519 ]

G : [ 伸出手 ] 噢,天啊!

音樂變急。[ 521 ]

C : 怎麼啦?

G : 你的手比墓碑還冰冷。

C : 懺悔吧!為你這輩子所做所為懺悔吧!你末日將近了!

此時低音提琴應聲上揚,似暗示由地獄來的力量。[ 525 ]

G : [ 欲極力掙脫,卻拉不開手 ] 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懺悔。放開我!

C : 罪人,懺悔吧!

G : 不!你這老詐鬼!


│C : 快懺悔!

│G : 不!

│C : 快!

│G : 不!

│ 這段音樂愈來愈急,爭執昇高到極點。[ 542 ]


C : 你末日到了![ 離開,火焰四起,大地震動 ]

一個字一個字地說。[ 549 ]

G : 我感受到前所末有的震慄。爆發的是什麼樣可怕的火焰?

音樂轉為快板。弦樂:切分音、下降而不安動機,透示絕望。[ 556 ]


│合唱團: [ 由地下唱出 ] 罪~有~應~得~~~死~有~餘~辜~

│ 齊唱,弦樂突強。[ 563 ]

│G : 我靈魂痛苦欲散,我身體難過不堪。噢!何等酷刑!何等煉獄!

│ 半音階下降,暗示天譴。[ 566 起]

│L : 他臉如死灰,形體將滅!噢!何等慘呼!何等驚喊!我快嚇死了!

│ 跳來跳去,緊張不定的音形。[ 572 ] [ 581 ]


[ 火焰變大,Giovanni沈入地底 ]

G : 啊...[ 沒入地底,聲音消失 ]

L : 啊...

〔本幕終〕

後語

音樂和文字本來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型式,要在文字中,嘗試將音樂「描寫」 出來,要嘛就是不著邊際胡寫一通,要嘛就會像短篇小說 The Balloon(註2)中所說的尾大藝評家一樣,寫出「黃色的旋律」、「中空的伴奏」、「革命的低音部」之類 的「高深術語」了。

事實上,Mozart是個窮酸作曲家。這部歌劇,是他難得能在布拉格受到群眾歡迎時而寫的。對象自然是廣大的布拉格市聽眾。因此,對Mozart而言,他不過是要將心中Giovanni的聲音唱出來,並喚起每一個人心中的Giovanni。本來,一個演員演的是別人的故事,別人的劇本,可是頰上流的,卻千真萬卻地,是自己的淚。

Giovanni好色一生,始亂終棄。他有著過人的魅力與精力,讓許多純真的姑娘,寂寞的女人,百依百順地對他投懷送抱。即使是曾被他拋棄的傷心人,在他花言巧 語之下,亦不得不小鳥歸巢了。雖然,劇本中,Anna 和 Zerlina都是差一點列名 他的征服榜 (Leporello 有一首唱來安慰 Elvira 的詠嘆調,說Giovanni的名單上有數萬人:義大利多少人、法國、德國、西班牙多少人;高矮胖瘦豐滿苗條成熟幼嫩 都有,被他拋棄的人不計其數,妳只是其中一人罷了),但所有的聽眾,都可以認為本故事中所有的女人,全部曾被Giovanni玷污過。之所以會為一些女人保留 「完整」,完全是為了順應當時貴族婦人那種冠冕堂皇的虛偽道德觀。

如果說偉大的作品一定有「教化」的作用,那麼這齣劇的主題,就再教條也不 過了。在Giovanni下了地獄之後,眾人齊出,再補上一段「惡魔除了,地方上 的人從此過著幸福安定的日子」。顯然,這又是我們窮作曲家不得已之作。

不過,撇開「性」這個被渲染成萬惡淵藪的主題,仍能看到Giovanni即使在面對最後審判時,還不肯悔過的性格,所突顯出那種人與生俱來的自大。本來,人是太脆弱了,脆弱到不敢面對自己和道德永難協調的事實。Giovanni自信滿滿,根本不買石像的帳,而導至永遠的毀滅,多少看來像是一個無奈的悲劇英雄 。他之所以是英雄,並不是是因為他所做所為能讓眾人公開的讚頌;而是,這種抗拒道德的勇氣,將每一個人心中壓抑已久的犯罪慾抒解開來,投入吞噬 Giovanni的熊熊火焰中,化成安然的灰燼。

大部份的人都認為Mozart的音樂是輕鬆而單純的。但是,在許多的小調作品中 ,往往呈現了驚人的戲劇性 ── 即是是器樂曲亦然。很多人覺得第二十號 d 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結尾,轉入大調是一種雨過天青。但是,仔細聽聽第三樂章那似閃電的主題,怎能不聯想到Giovanni終幕裡天譴似的弦樂?樂章末帶出大調結尾的低音管獨奏,聽起來多麼諷刺,像極了一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Giovanni。低音管笨重的聲音,猶如小丑一般,被靈活的弦樂器玩弄於 股掌之間,還伴以令人啼笑皆非的法國號 ──d小調的悲劇英雄,被「教化」 成人人「稱讚」的 D 大調狗熊!我想,這大概也是脆弱的Mozart在作品中,只 敢偷偷呈現的「真理」吧!

補記

(這段文字是之前應台大外文系系刊 Pioneer(註3)邀稿時寫的。)

台灣的音樂文化很奇怪。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聽音樂居然和 「地位」、「水準」、「程度」這些雜七雜八的「人生價值」相連在一起。價值上萬的票銷售一空,但在音樂廳裡卻「呼」聲連連。 本來,藝術欣賞的「能力」是可以學習的 ── 正如外文系裡開設著文學作品讀法的課程一樣,任何人來認真聽幾門課,就能很快地 入欣賞之門。但是,眼見我們的音樂環境,將這麼一個可愛的朋友捧成高不可攀的「貴」族,因而造成音樂的學習,伴隨著高學費的 陰影不說,還將那群好不容易攀上去的人們奉為「有氣質、高水準 」的「貴」族。

反觀一般沒機會「高攀」的人,更認為古典音樂是深不可測的 藝術。於是,這些人和古典音樂唯一的交集是,當他們遇到愛樂者 時,大大「崇拜一番」。久而久之,捧高了聽音樂的地位,造成了 更多自以為是的人,及更多自嘆弗如的人 $x&*$(%!!%

寫這篇文章,一方面是被逼無奈(註4),一方面也希望藉著版面,能拓寬同學們的欣賞面向。外文系的同學有很多的機會接觸藝術,如果還有任何畫地自限,或是自以為是的錯誤心態的話,我們就很能難期待我們社會,能有一個良好的藝術環境了。Giovanni(註5),您說是嗎?

另外,正如毓秀(註6)所說,藝術的價值,並不會因其主題是否合乎 道德而有增減:反共愛國歌曲多有佳作,納粹有的是成功的宣傳影片。同樣的,我將這劇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並沒有使用「妳/你」 及類似的「political corrections(註7)」。一方面,這個劇本的主題,有它 的時代性與地域性。如果,真的有人看了文章,想要來找我算帳, 那我會慶幸我用的是筆名的。

編後註

加這些註解有點好笑,等於是把自己抽離後再來看這個可能有千萬模糊空間的作品。不管怎麼說,既然我的假想讀者是網路上的云云眾生,寫一些拙拙的註解,應該不致破壞掉太多的想像空間吧。

  • 註 1 :這是一段 C 程式。大意是說,只要人性(尤其是「雄性」特質)存在,就會掉入一個無窮的輪迴裡。迴圈的前四字是名詞組,後兩字是動詞組。名詞組在迴圈中可看成同一行動詞前的主詞,也可以看成上一行動詞的受詞。這有點成語接龍的味道。
  • 註 2 :The Bolloon 是小說家DonaldBarthelme的短篇小說。內容大要是諷刺評論家所寫的評論空泛艱澀無意義。我並不認為文字寫出來是要「描寫」音樂。寫不著,更寫不好。就像看一幅畫,永遠勝過讀千言萬語的作品解說一樣。我寫這樣的一篇,只是希望同好在聽了音樂 (以及讀了總譜) 之後,能分享到我的一些感動。
  • 註 3 :Pioneer 是台大外文系的文字刊物。這一段因為是要寫給外文系的人讀的,所以所用的「次文化術語」較多。
  • 註 4 :系學會編輯部硬要我投稿,那時候很忙,所以拿篇舊作來墊。
  • 註 5 :這是我和同儕間的一種幽默。每個人都是 Giovanni,不是嗎?
  • 註 6:毓秀是外文系的老師。大家都直呼她的名字。不過,這是有一段來由的。她原本從父姓黃,但身為女性主義前鋒的她,希望從自己的一些象徵性細節來表示她的反父權獨裁,因此從母姓劉,而「劉毓秀」就是她目前公開用的名字。但有次學生開她玩笑說,「劉」其實是母親的父親的姓。親和的她,一笑置之,就說,那大家直接叫我毓秀好了。毓秀是個很有活力的老師,上她的西洋文學概念的一年裡,不管是課程的內容或是她的「身教」,對我的影響都很大。
  • 註 7 :Political Corrections 是指為了避免在文字的表面上直接涉及歧視而使用較中性的字眼代替。
  • 註 8 :原誤譯為:「C : 已嘗過天堂之肴的人,是不用再嚥下道德之食的。」感謝讀者孟乃欣提出指正:此處翻譯為「道德」顯然有誤:原文mortale,是指「(必死的)凡人」,和「道德」無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