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3, 2002

[QA] 從 Hooked On Mozart 2 中辨認出 K.550 第四樂章

一位樂友來信問關於我編的那首 Hooked On Mozart 2 裡面曲子要如何辨認的問題。我示範如何以曲式、調性、管弦樂法、風格等背景知識來達成目標。

李大哥你好:

最近我莫名其妙的成了莫札特迷,(因為他的作品讓人莫名其妙的感動)
因此發現了你的網頁,對我來說實在是莫大的驚喜,
尤其我喜歡你編寫的那首midi,聽起來實在是暢快淋漓。
其中有幾段旋律是我聽過的,如四十號交響曲、k525號小夜曲等,
不過有一段我特別喜歡的卻不知道是哪一首,
就是在 midi 六分20秒-七分5秒左右那一段旋律,
聽起來實在是很刺激,可是我卻不知道要去哪裡聽整首的,
所以希望李大哥能幫我解答一下,感激不盡。

<刪>

李大哥不好意思,那首我知道是哪一首了,
沒想到就是40號交響曲,我曾經聽過,
只是換成了鋼琴的聲音,結果把我弄糊塗了。
沒想到小提琴的旋律,換成鋼琴竟然是全然不同的味道。
打擾了,不好意思。

xx,

謝謝您對我作品的肯定。也很高興您喜歡莫札特。聽您用「莫名其妙」的感動來形容,想來您也和我一樣,體會到音樂從深處帶給人的狂喜。恭禧恭禧!

我一直沒有機會能把這個 MIDI 檔改還成像原來那個 ROL 檔具有各種不同音色的編制。採用鋼琴是因為鋼琴每個音較短,很多音混在一起後,比較不會像弦樂或管樂那樣造成彼此間的衝突。不過,一般音效卡上所附的 MIDI 鋼琴音色都沒有將低音特別採樣,所以大概低音也難免模糊掉。也許這是您覺得改成鋼琴後,很多曲子不易辨認的主因吧。

由於您的提醒,我把時間補上去了,讓人更容易找到想聽的原曲。如果使用軟體音源,在秒數上可能會差 1-2秒的延時。

TimeK#Title
00:00K550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1st movement.
00:26K492Opera buffa, "Le Nozze di Figaro". Voi che sapete, aria No.11
00:37K545Sonata for Piano in C. 1st movement.
00:54K467Concerto for Piano in C. 1st movement.
01:14K216Concerto for Violin in G. 1st movement.
01:28K525Eine kleine Nachtmusik in G. 1st movement.
02:04K466Concerto for Piano in D minor. 3rd movement.
02:24K492Opera buffa, "Le Nozze di Figaro". Overtrue.
02:46K385Symphony (Haffner) in D. 4th movement.
02:59K284Sonata for Piano in D. 1st movement.
03:27K622Concerto for Clarinet in A. 1st movement.
03:59K310Sonata for Piano in A minor. 3rd movement.
04:33K533Alegro and Andante for Piano in F. Allegro.
05:15K138Divertimento (Quartet for Strings) in F. 1st movement.
06:02K330Sonata for Piano in C. 1st movement.
06:22K550Symphony in G minor. 4th movement.
07:09K271Concerto for Piano (Jenue-homme) in E flat. 3rd movement.
07:45K365Concerto for two Pianos in E flat. 3rd movement.

其實,要辨認 K550 第四樂章也不難。先聽音域:音域那麼廣,只可能是管弦樂曲(交響曲、協奏曲、歌劇等)、弦樂重奏或管樂重奏、鋼琴獨奏曲。然後調性抓一下,知道是 g 小調。

這段剛開始雖然有很多鋼琴特有的伴奏型,但聲部交錯太多,兩手一定會打架,所以應該不是鋼琴獨奏曲。管樂重奏也不大可能,否則那些管樂手會吹這麼快的連續樂句這麼久,可能會缺氧昏倒。

再聽曲式。開頭就有反覆,所以應該有很明顯的結構。可以猜是 AABA 歌曲或是其他有結構的曲式。然後後來一片大亂七八糟的樂段,絕對不可能是歌曲 B 段。因此,應該是奏鳴曲式裡兩個主題間的過門或是發展部。歌劇裡除了序曲外,很少用奏鳴曲式寫。小調的歌劇序曲不多,Don Giovanni 是d小調,所以大概不是歌劇序曲。

莫札特的協奏曲只有兩個小調作品,都是鋼琴協奏曲 K491 c 小調與 K466 d 小調。所以不是。

再看句法,這種爆炸性的句法上,弦樂重奏是最有可能的。所以應該只有弦樂重奏、交響曲。

正巧莫札特有首 g 小調弦樂五重奏 (K516),有兩首 g 小調交響曲 (K183, K550)。

然後要靠對管弦樂法的認識來分別。聲部交錯的情形很嚴重,如果是同一音色,音一定會混在一起 (所以我 MIDI 檔使用較短的鋼琴音色)。因此,應該不是弦樂五重奏。

至於要分別 25 號 (K183) 和 40 號 (K550) 交響曲,則要靠對莫札特不同時間作品風格的熟悉。晚期的成熟度和複雜度,絕對不是 K183 年輕時期能比擬的。

當然,K550 算是基本曲目,一般莫札特迷幾乎不大可能錯過這首。如果真的不知道這個樂章以及莫札特作過哪些作品,還是能將目標縮小到:歌劇序曲、協奏曲的管弦樂開頭、交響曲。

曾有人問我怎麼可能記得住那麼多莫札特的主題,聽到音樂就知道是什麼。其實我並沒有真能記得住那麼多,只是一些背景知識能幫助我縮小可能的範圍而已。

<刪>

謝謝學長^^ (對了,我是學弟。我的名字好像很中性 :p)

當時我真的沒想到那一段40竟然就是我聽了好幾次的號交響曲,沒想到用弦樂器演奏出來的旋律,跟用鋼琴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另外可能是因為CD比較多的強弱變化,尤其我買的40號是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的,聽說他特別喜歡鮮明的對比?

不過我真的覺得學長編的不錯,用鋼琴來表達莫札特的旋律有一種乾淨的感覺,可以聽到最純正的旋律。

我用「莫名其妙」來形容莫札特的音樂,是因為我找不到詞來形容這種旋律,就是單純的好聽嘛!單純該怎麼形容呢? :)

不過莫札特的音樂我聽過的還很少,

原因之一是財務問題(人類永恆的難題之一:),
原因之二是我發現一首曲子如果沒有聽熟,那就聽不出其中好聽的部分,這樣實在有些可惜。
原因之三是聽了順耳的歌,我習慣按repeat,所以一首就可以聽很久了~

只是我發現我聽音樂的能力其實是欠加強的,因為一旦同時有兩種旋律在交錯時,我就糊掉了,除非慢慢打拍子,分別用力聽兩種旋律,直到能夠「辨識」出這是兩個旋律時,才覺得「原來這麼好聽」。

<刪>

學弟,很高興遇到同高中同大學又同是莫札特迷的您。

我覺得不同的樂器,的確會給人很不同的感覺。否則作曲家也就不用寫那麼多種不同的編制作品了。我個人覺得把管弦樂改成鋼琴的確失色很多。同樣的,如果要把鋼琴曲改編成管弦樂,也是非常不易容的。每個樂器有它獨特的音色特性。好的作曲家會好好利用該樂器的特性。順道一提,Ravel是個很了不起的管弦樂家,能把許多鋼琴獨琴曲成功地改編成出色的管弦作品。

好的音樂本來就應該多聽。現在音樂都數位化了,沒有以前那種磨壞唱片或錄音帶的問題了。這算是現代人的幸福。但同時我們也不要因為資訊已大量流通,而僅重量而不重質。我認識不少「大搜藏家」,櫃子裡放著滿山滿谷的唱片,大多數卻都還沒有拆封。算一算他們一生,就算左耳和右耳同時各聽一張唱片,不睡不吃二十四小時都在聽,終其一生也無法把他們櫃子裡的唱片聽完一次,更遑論唱片增加的速度又快過聽唱片所需時間。對我來說,我寧可把時間資源花在好好聽幾首好作品上。

聽寫的練寫需要長時間的磨練。但長時間下來,音感、記憶力、辨識力、以及耳朵對音響的整體敏感度都會大大增加。如果想對音樂有很深入的體會,這真的是很划算的投資。

璨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