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1, 2002

[QA] 出國留學、音樂教育、爵士樂推薦

這一封我和一位想出國讀書的朋友的對話。我覺得對某些朋友應該有一點參考價值,所以經過原發信人的同意,放在這裡。

Date: 2002-05-01 05:26

嗨!你好:
在無意中進入到你的網站
並且欣賞著你的作品
對於你對自己的介紹~
真是有些驚訝!!
居然有人能將自己的所學與興趣
規劃地這麼詳細

對於你所經歷的音樂路程
有些羨慕~~
但我相信你在這路上也是非常地努力
所以才能夠呈現出這樣的音樂
我也曾經去過錄音室
我偷偷地請教錄音師一些問題
所以我知道~
要錄製出這樣的音樂是不簡單的!!

我對於爵士樂也很喜歡
只是~我的方式只是單純地聽
也沒能像你~對於爵士樂的背景那樣的熟悉
小時候也曾經學過古典鋼琴
但是也沒能一直堅持下去
所以~對於你的執著與堅持
有些佩服~~

我寫這封信也沒別的意思
只是覺得~
這樣好的作品~應該有權利知道
在遠方~有人給你掌聲PAPAPAPAPAP.....
若你有回信的話~
希望能多聽到你其他的作品
也希望你能推薦一些爵士樂專輯給我
很高興~在茫茫網海中~能認識你~
xxxx

xxxx 您好,

謝謝您的讚美。其實,任何人只要花點時間,用點心,就會發現我這些興趣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我把這些東西整理放出來,其實也是希望和我有類似興趣的人,能省些摸索的路。

您其實不用羨幕我的音樂路。我正規的音樂訓練只有小時候學鋼琴,學到徹爾尼100勉強結束後就因為表現太差,老師沒有成就感而停止了。這一停,壓力沒了,我才發現自己有多麼喜歡音樂。之後好幾次要求父母再讓我學音樂,都因為家人的觀念與經濟狀況而未成。我希望我的例子能幫助有興趣的人相信,自學是絕對可能的(當然,自學決對不是閉門造車)。沒有人會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刪>

不過,虛心請益真正和音樂有健康關係的前輩是很有幫助的。我遇到許多貴人,給我許多寶貴的建議,對我幫助很大。自己的摸索,也是很有價值的經驗。尤其是作曲,實驗自己的音樂語彙,是別人怎樣都給不了的寶藏。

至於錄音工程,很巧我從小就喜歡搞電子電路那些東西,後來就學人家做簡單的音響。再加上程式設計的背景,與所學的專業,就乾脆把這些結合起來。只不過,我的設備很有限,很多東西其實是土法煉鋼,用數位和軟體的方法一點一點修改出來的。我的「錄音室」外面常常有救護車喧鬧地開過,吵得不得了的鄰居與大樓空調,滿地的電線與小電路板,用襪子一層層包起來的麥克風,用來加強回聲的玻璃瓶,我想您如果看到一定會昏倒。這就是拿時間換金錢的最佳例子。我有空打算把這些土法煉鋼的撇步整理出來。

我相信這幾年爵士樂在台灣應該開始流行起來。相關資訊已經不像以前那麼難尋了。您不妨多看看相關的介紹,一定能很快地找到您想要的資訊。

爵士音樂家每個都可以算是作曲家。幾乎每個人的個人風格非常地明顯。不像西洋古典樂,錄音術發明以後反而每個人彈得愈來愈像。所以,按樂手來接觸爵士樂是不錯的方法。

每個人喜歡的樂器、風格都不同。我建議您先去找大雜匯,然後看您喜歡那個時期的風格,再多去挖。聽一陣子後,換個時期,換個風格,換個樂器,看看有什麼驚奇的不同。久了之後,相信您會培養出自己的聆賞風格。

我個人聽的東西頗雜,聽的時候也有很多不同的焦點。Billy Strayhorn作品的詞和曲我都非常鍾愛,覺得和Mahler的藝術歌曲一樣深刻。 Count Basie 的簡潔和 Mozart 有拼。 TheloniousMonk 彈琴充滿驚奇,他的大膽與創新和 Stravinsky 一樣讓我佩服, Monk 是影響我很大的鋼琴家與作曲家。 OscarPeterson 有點像 Liszt 這種鋼琴大師,我聽寫過他不少即興奏。 Charlie Parker我覺得是所有爵士樂愛好者都不該錯過的大家,他的多產與貢獻,應該不輸給 Beethoven 。如果您喜歡聽歌曲, EllaFitzergerld 成熟以後的演唱常讓我震撼不已。另外, Miles Davis 的 Kind of Blue從1959來常是排行榜第一名 (至今仍是前幾名),不是沒有原因的。 Oliver Nelson 和他的團有一首 Stolen Moments(在 Blues and the Abstract Truth 這張專輯裡)是我個人最愛的極品。

其他還有拉丁與現代,是我很喜歡的兩大類。不過,我想我得停下來。就像我列不完推薦的莫札特曲目一樣,要推薦爵士樂是非常困難的事。選這個,就覺得那個沒選可惜。但全選又等於沒選。

我其他的作品,很多沒有錄音。其中有不少是找不到人演奏。用MIDI弄出來的,大部份我都不滿意 (要把 MIDI 調到滿意或模擬真實樂器,尤其是管樂與弦樂獨奏,得花巨量的時間精力,或是得用高價的設備。所以我覺得等演奏者出現還是比較實際)。其實,我放在網上的,主要是對我身邊社群的人廣告。

再次謝謝您的鼓勵。祝您有豐富的音樂生活。

璨光

Sent: Tuesday, May 07, 2002 10:58 PM

等了許久~
終於等到我許久以來期盼的信了
我以為你不回信了
也以為你回的信可能只有簡短的幾句
因為我想你的生活應該是很忙碌的吧!
~
其實我也跟你一樣
自己從小學鋼琴雖然是自願的
但是總是不懂得珍惜
一直到完全不學鋼琴後才發現自己其實是喜歡鋼琴的
PS:當時的我也才鋼琴檢定到X級而已.比你好一點:)

放棄後~因為課業與考試壓力的關係
所以我也無法再繼續學下去了
一直覺得很可惜
甚至是感到非常遺憾
所以在自己的內心裡
偷偷立下了對自己的承諾
那就是~在自己有生之年必定要完成~學鋼琴
或許是自己在人生的際遇中
很少有關於音樂的貴人出現吧!
也或許自己所學的XX(課業)[編按:原文為藝術相關科系]
與工作上所走的路(XX)[編按:原文為商業相關行業]
都似乎是無法跟音樂畫上"相似號"
更別說是"等號"了!!

其實我曾經在(類似)ICQ上認識了一個在美國唸書的人
並且詢問他~是否有認識音樂系的人?
那時的我~正在學流行爵士鋼琴
我想或許他能讓我多了解到國外的音樂世界是長的什麼樣?
但可惜他沒有認識~
也因次此~打斷了自己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心

其實自己~在XX時期也曾經想過要到[國外]唸[藝術相關]學院
但是因為金錢的關係遲遲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
一直到出社會後走上了"XX"[編按:商業相關]這條路
其實一直怪自己為何無法堅持夢想
但是~生活在社會大學裡的我
真的是得為了現實與金錢壓力給屈服!!

若你真的是我想像中的那樣熱心
或許你會是我在音樂上的貴人
若你不介意~
我用E-mail的方式不斷地問你問題
或許這樣說一點都不公平
因為你我身上無法交流或學習些什麼
但你卻需要花時~幫我這個好奇寶寶
解決許多問題~
但我由衷期盼你的回應
若你能同意~我真是萬分感激!!
謝謝你!!

PS:我在查詢"個人網頁"時~發現到你的網站!!
因為你的網頁排行在很前面
不信你從奇摩試試:個人網頁"就可以知道囉~~
還有~我當然同意你將我們的問與答放到你的網頁上
這將是我的榮幸!!

xxxx

Sent: Thursday, May 09, 2002 1:55 AM

xxxx,

我最近真的蠻忙的,在準備一堆考試,所以回信時間恐怕很不定。有時候得長話短說。請別介意。<刪>

我當然很樂意繼續分享、討論。但說我是您的音樂貴人,就有點太誇張了。聞道有先後,如此而已。又,術業有專攻,音樂的領域太廣(雖然我也曾試著要找到共通美學),我不見得對您有興趣的樂種或風格有所研究。所以,也別覺得您不能教我一些什麼。

「藝術生命」在台灣這個環境,的確是比較不容易保有──其實這是全世界的趨勢,只是在台灣特別辛苦而已。但是,我們何不這樣想,有緣接觸到一分,就有一分快樂,有緣接觸到兩分,就有兩分快樂。惜緣,有機會接觸任何美的事物,都儘量用心體會欣賞,這樣不也很好?

鋼琴檢定的系統我不熟悉,也不知道幾級幾級是什麼意思。不過,我想音樂要能感動我們的心,得要我們自己找到自己的路去走才行。有沒有機會向人學,其實不是很大的重點。我大部份的東西都是從錄音、唱片、音樂會、譜、書上學的。尤其是現場表演,那時候的樂思才是最真實,最自然的。所以,別覺得沒有繼續向人學琴是很糟的事。自己還是可以繼續進步的。

美國的音樂環境很多元,我沒辦法簡短描述。但我的確覺得這裡人比較不會把音樂這種東西當做是什麼高不可攀的貴族興趣(當然,和其他很多東西比起來,音樂還是挺貴的)。不過,台灣也是很有活力的地方,也有很多珍貴的藝術寶藏。我的作曲家朋友從南管曲調與歌仔戲七字仔中得到許多靈感就是一例。

這樣想吧,各地民情風俗,本來就不同。不只是音樂,其他文化也是一樣。人家說行萬里路,就是這麼回事。不過,現在媒體發達,網路也普及,要知道天下事已不是難事。沒機會出國,不見得完全就聽不到不同的聲音。

出國,本來就是要很多因素配合。如果我們只為了出國而不考慮生命其他面,難保我們老了以後不會覺得生命中有一科滿分其他全不及格。這樣,會不會有點本末倒置了呢?

老實說,我家境在我上大學以後一直不是很好。如果我沒有申請到全額獎學金,是一點出國的機會都沒有。而為了爭取獎學金,我得比別人用功。同時,為了維持我其他的關懷與興趣,我比別人花下更多的時間與心力。我修雙學位的那一年,每兩天才上一次床睡一次覺。回想起來,要不是我吃素,有運動習慣,我可能早就倒下去了。這實在是本末倒置。您真的羨慕我這樣嗎?說真的,再讓我選一次,我一定不會這樣開自己健康玩笑。

我只是想讓您知道,能出國的人,其實也得付出不少代價。有的得用父母的退休金,有的得向人借錢,有的留學幾年,因為長期的課業壓力,性情變得很奇怪。當然,有的人家境很好,出國讀書還能到處旅遊,吃好住好用好,但這畢竟是少數。我看到的,大多數是父母拼死拼活,只為了讓子女覺得沒有後顧之憂,但常常結果是子女養成了讓人很不欣賞的揮霍習慣,或是變得對家鄉嫌東嫌西。對這些人而言,出國真的比較好嗎?我想這也很見人見智。

為五斗米折腰,其實也是種生活智慧。至少在我看來,自己好好地獨立,比把自己的理想建築在別人(通常是父母)的大犧牲上圓滿多了。您真非要出國,多存幾年的錢,存到一個安全的額度,再放心地好好出來圓夢也不遲。想來您學設計(可以問是那方面的嗎?),一定比一般人更想呼吸不同的空氣。我想,了解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然後靜下來用智慧為自己規畫出可行但有彈性的生涯藍圖,這樣至少不會到老的時候,才驚覺自己疏忽了什麼。

xxxx, 聽您的語氣,想來您還很年輕,還有很多可能性。不要放棄,更不要覺得您現在的生活就一定會是您將來的生活。想想您的夢想是什麼,您有多少資源,您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要怎樣圓夢(而不失去一個可愛的自己)。人家說,有志者,事竟成。我想那不夠。應該說,有志與智者,事竟成。智不是小聰明,更不是會考試的小小聰明,而是真正了解自己,了解環境,了解生命的可能性與侷限性,然後做出最佳的安排。

加油!

璨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