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0, 2002

語言學

我在語言學的主要興趣包括計算語言學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自然語言處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語音學 (Phonetics),音韻學 (Phonology)。

(2006-01-05) 我已經離開學術研究圈一陣子了,不過我仍對語言學有些興趣,所以把過去寫的文章仍放在這裡供同好參考。


語言學

我在語言學的主要興趣包括計算語言學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自然語言處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語音學 (Phonetics),音韻學 (Phonology)。

計算語言學研究語言的數學模型、演算法關係。自然語言處理主要討論以統計或嚴謹演算法處理自然語言,如機器翻譯、搜尋、比對、歸納等。語音學討論語言聲波特性、發聲原理、分析法。音韻學討論語音的組成結構與處理模型。

目前我的研究主題是福佬台語聲調系統 (Tone Circle) 的音韻模型,在兩大音韻學派學說中 (Feature Sets & Optimality Theory) 的可能解釋,以及數位訊號處理中的音高判定演算法 (DSP & Pitch Tracking Algorighm)。

過去曾完成過的專案包括:

  • 最佳化學說裡的條件自動排序系統 (Automatic Optimal Theory Constraints Ranker)
  • 社會語言學田野紀錄線上資料庫 (Sociolinguistics Field Work On-line Database)
  • 語法分析轉換系統 (Online parser for Context Free Grammer in BNF along with a Deterministic Finite State Automaton constructor)

很可惜因為我目前沒有多餘的時間與力氣將我的研究譯成中文。我想,這些個人一時翻譯出來的名詞,恐怕不容易得到什麼共鳴吧。我希望一點點地,能將研究內容譯成自己的語言。如果您也在學術界,一定能了解這件事在技術上與現實上的挑戰性。

對我語言學研究方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在系上的網頁參考一些文件。

我其他與語言學相關的興趣,但非屬我學術研究重點的領域,包括語言政策、使用語言態度、語言權力關係、書寫系統設計等。

MIDIoverLAN+在Windows XP下設定儲存的問題

若您也使用MIDIoverLAN+讓兩台以上的電腦同步處理音樂,而發現每次的設定在關機後就消失...

MIDIoverLAN+在Windows XP下設定儲存的問題

若您也使用MIDIoverLAN+讓兩台以上的電腦同步處理音樂,而發現每次的設定在關機後就消失,在MusicLab修正這個問題之前,可用regedit.exe至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usicLab\MIDIoverLAN+\mlrplmnt.drv

將重覆的MIDI項目去除掉剩下一個即可。或是乾脆把所有的InPortXX與OutPortXX都拿掉,讓程式重新設定也可以。

重覆項目產生原因大部份也是由於熱拔插的順序改變所致。

在Windows 2000/XP中使用多於10個MIDI埠

如果您有即插即用的MIDI設備,或您有虛擬的MIDI埠,或是您有許多個外接的實體MIDI設備,在Windows XP中也許您會遇到無法使用超過十個以上的MIDI埠的限制

在Windows 2000/XP中使用多於10個MIDI埠

如果您有即插即用的MIDI設備,或您有虛擬的MIDI埠,或是您有許多個外接的實體MIDI設備,在Windows XP中也許您會遇到無法使用超過十個以上的MIDI埠的限制,或是因為多次的即插即用而佔滿MIDI埠資源。這是微軟處理registry的問題。在微軟提出修正之前,您可以用regedit.exe將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Drivers32

裡面重覆出現的驅動程式清除到剩下一個即可。

註:Microsoft說他們在XP中已修正這個問題,但顯然有不少系統仍有這個現象存在。

Sound Blaster Live!的S/PDIF輸出開機設定 (Win98)

有許多音源,我使用Creative與EMU合力開發的Soundfount。然後再使用Sound Baster Live!的數位輸出送入混音器或其他數位設備。但Sound Blaster Live!在 Win98裡所提供driver的開機設定是將 S/PDIF預設為 bypass...

Sound Blaster Live!的S/PDIF輸出開機設定 (Win98)

有許多音源,我使用Creative與EMU合力開發的Soundfount。然後再使用Sound Baster Live!的數位輸出送入混音器或其他數位設備。但Sound Blaster Live!在 Win98裡所提供driver的開機設定是將 S/PDIF預設為 bypass,即 S/PDIF 輸出與S/PDIF輸入直接連接,而不是與卡上的數位輸出腳連接。因此以前每次開機我都得手動用Device Control將bypass的設定關掉。如果您也曾有相同的困擾,您可以用Windows的regedit.exe來修改開機的預設值:

HKEY_LOCAL_MACHINES\Software\Creative Tech\Devcon\0000\Toslink

1: Bypass (S/PDIF in --> S/PDIF out)

0: Not bypass (mixer out --> S/PDIF out)

如果您有一張以上的 Sound Blaster Live!,上面0000的部份會略有不同。

又,記得將Creative Mixer裡所以非數位的外來聲源關掉(mute)。

(Update: 2006/01/23: 強烈建議使用 kx driver)

自作訊號線

一般來說,發燒線材的價位都很驚人。

自作訊號線

一般來說,發燒線材的價位都很驚人。Balanced Line比 Unbalanced Line (註:balanced line多一極金屬屏障)貴一截,Digital Line又比 Analog Line 再貴一截。一公尺(非光學)數位訊號線的「特價」竟可達US$37。原本不認為自己會去挑線材,但混音工作做了一陣子後,發現耳朵慢慢去注意到高頻訊號 (12KHz以上) 與低頻訊號 (40KHz以下) 在不良線材上的嚴重失真。此外,當我的訊號線愈來愈多,彼此干擾的情形也愈來愈嚴重。因此,忍痛昇級線材一陣子後,發現這樣下去很快就會破產,於是開始自己製作線材。

一般製作線材的方法,熟悉焊接的人應該都知道避免冷焊,以及增加線與接點的接觸面積。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接頭的選擇。如果接頭不會常常拔來拔去,或是常常暴露在空氣中氧化(不管怎麼說,這都應儘量避免),黃金接頭的投資報酬率就沒那麼高。不過,有一點大家常忽略的是接頭後出線端的設計。一般的接頭都是水平插入設備,線則由於重力而自然下垂,下垂的拉力長期下來容易拉鬆焊點,導致接觸不良。有些接頭後端有張力緩衝(tensionreliever)的設計,我強力建議採用。如果有熱收縮膜,我也建議用熱收縮膜將接頭後端與線密封起來,除防氧化外,也能緩衝張力。

S/PDIF數位訊號線,我以一般電腦網路同軸電纜替代。有些店有賣BNC-->RCA的轉接頭,如果找不到,把BNC剪去,小心地換上RCA接頭也可以(注意包線的屏障極要接負極,千萬不要有一絲焊上正極。手巧一點的人可以利用同軸電纜裡的塑膠絕緣心在接頭裡絕緣)。如果預算再少一點,有線電視的電纜線也可以拿來替代(記得改用F-->RCA的轉接頭,也記得在焊之前先把線頭的氧化層磨掉)。我記得傳輸過約100M bit的數位聲訊,得到小於百萬分之一的錯誤率 (不過我發現日光燈是強干擾源)。再加上S/PDIFD/A一般都有錯誤修正的功能,所以就我而言,這樣的替代法很實惠。

事實上,比較遠的類比訊號傳輸,如果我沒有中端的A/D轉換器,我有時候也以同軸電纜替代類比訊號線(不過要注意一下阻抗的匹配)。就我目前的結果,同軸電纜在高頻的傳輸結果,比我那些便宜的unbalanced line好很多很多。各位不妨考慮看看。

Friday, April 19, 2002

創作

音樂裡各種型式、編制、語彙、風格,都是作曲家們實驗的對象。如同絕大部份的作曲家一樣,我也沒有為自己的作品可能性設限。

創作

音樂裡各種型式、編制、語彙、風格,都是作曲家們實驗的對象。如同絕大部份的作曲家一樣,我也沒有為自己的作品可能性設限。但當然每一個人由於成長、訓練背景的不同,所運用的元素與組成方法也會各異。我儘量在每一個創作中加入新的可能性,不過不少演奏過我作品的演奏家們說我的樂句有很強烈的個人風格。

雖然我實驗過許多不同的編制與風格,但由於演出的現實考量,有幾種作品佔了我創作的大宗。(我寫過一個樂章的協奏曲,一個樂章的交響曲,但除了在電腦上合成外,從來沒有機會用原先希望的樂器演出過。如果您也是作曲者,一定能體會我最要好的作曲家朋友蔡淩蕙所說的話:「所有作曲家都應該兼修公關」。)

鋼琴獨奏:奏鳴曲、變奏曲、隨想曲、練習曲、改編作品...

器樂重奏:小提琴鋼琴二重奏、長笛鋼琴二重奏、直笛四重奏、吉他鋼琴二重奏等。

獨唱曲或聲樂與器樂二重奏:包括以鋼琴、馬林巴琴、吉他、電子音樂等單器樂伴奏。

重唱:二部至五部和聲作品。也是小團體委託作曲的大宗。

管樂合奏:我在海軍陸戰隊軍樂隊服役期間,由於有樂團給我實驗,在那時期編作過不少作品,包括室內樂重奏與管樂團(銅管木管打擊)編制作品。

小樂團型式:一般委託的最大宗形式。典型流行歌曲樂團編制:大部份含一或二部主唱,背景三四部和聲伴唱,與鋼琴、吉他、薩克斯管、電貝斯、鼓與其他樂器。

爵士樂:歌曲、小樂團編曲。

電子音樂:大部份有濃厚的實驗風格。以演算法及各種結構模型創造的作品;這部份與我音韻學主修有很大的關係。另外,我也實驗聲音製作;這部份與我語音學主修、錄音工程上的興趣比較接近。

在我的音樂工作室的廣告裡,放了一些我作品的精華片段,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雖然在音樂類主頁已經提過,我還是要在這裡再次感謝所有幫助過我鼓勵過我的朋友與音樂家們。沒有他們,我的音樂生命絕對會是黑白的。

2002/04/19

與我聯繫

 


答客問

<刪>希望能多聽到你其他的作品<刪>

<刪>我其他的作品,很多沒有錄音。其中有不少是找不到人演奏。用MIDI弄出來的,大部份我都不滿意 (要把 MIDI 調到滿意或模擬真實樂器,尤其是管樂與弦樂獨奏,得花巨量的時間精力,或是得用高價的設備。所以我覺得等演奏者出現還是比較實際)。其實,我放在網上的,主要是對我身邊社群的人廣告,讓他們知道即使不是音樂家,也能有這樣的成品。<刪>

音樂

我在音樂上的興趣,可以略分成欣賞與製作兩大部份。

欣賞方面,我聽的音樂的類型有點雜,而且也一直在拓廣中。但我真正比較熟悉,講得出一點東西的,還是只有西洋古典音樂與爵士樂。

西洋古典音樂作曲家中,我最熟悉的是莫札特。長久以來我一直是莫札特迷,而且這個網站最開始也是為了莫札特而架的。我另一個比較明顯的喜好是現代音樂。作曲家們歷來尋找音樂新語法、新語彙的整個過程,到二十世紀時,比過去兩三百年來有記譜的音樂演進史,速度加快了數百倍。我自己也是創作者,因此對於尋求創新的心情,有很強烈的體會,而對於大部份的現代音樂,有很高度的認同感。

爵士樂裡的即興元素,雖然在早期古典音樂中也看得到一些先聲(協奏曲的花奏,裝飾音,數字低音等),但早期那些都沒能像當今爵士樂一樣,將即興元素精緻化、專業化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峰。除此之外,爵士樂的發展,也等於將古典音樂兩三百年的發展史(主要是和聲發展史),在短短五六十年裡走完。當今的作曲家,幾乎很少人的作品能完全不受到爵士樂發展的影響。

製作方面,主要包括演出、創作與錄音工程。

由於地緣與音樂風氣的關係,我除了偶爾幫人緊急代打彈彈古典作品外,主要的演出還是爵士樂。我最熟悉的是鋼琴三重奏的型式,但我原來的鼓手去爵士音樂院深造,貝斯手畢業做生意去後,三重奏團只好解散。之後我和另一貝斯手Chandan組TCD二重奏團,但三個月後他轉學後亦告解散。目前我和貝斯手Kazuaki Maeda組成TK&K Jazz Duo,不定期在各式場合演出。(更新:2006/01/09 現在我已有一個自己的三重奏團,仍不定期與其他爵士樂手在各場所演出。)

我的創作開始頗早。雖然小時候老師不喜歡我亂彈譜上沒有的東西,但我還是自己偷偷持繼地在塗鴨。作品數量累積起來不少,實驗過的型式與和聲也千奇百怪。從獨奏、室內樂、管弦樂到電子音樂,從二聲部對位、四聲部和聲、十二音列到非樂音元素,我都在實驗音樂語彙語法時用過的。

在海軍陸戰隊軍樂隊服役時,負責音樂教育訓練,演奏法國號,與編作曲。那時候寫過不少管樂隊編制的曲子,算是作曲密度最高的時期。之後到美國南加州,為當地的一齣劇寫配樂後,因緣際會開始大量接觸爵士樂與歌曲。

目前我常接受個人委託,不時創作小型作品。大部份是獨唱歌曲,偶爾編寫重唱,以及小樂團編制的器樂作品。

錄音工程方面,我偶爾接受委託錄製音樂院學生的演奏會,並負責混音後處理(編修、調校、雜音濾除等)。由於自己主修其中之一是語音學,常常要寫一些聲波處理分析的程式,所以偶爾也順便寫一些相關的數位訊號處理(DSP) plug-in,並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其他的工作,包括樂器取樣、電子合成樂等。另外,我也常為委託作曲的雇主錄音混音製作成品。

如果對我的音樂工作有興趣,可以在TK Music Studio的網頁找到一些片段。

我雖然一直沒機會主修音樂,但我前前後後受到許多人的鼓勵與幫助。高一作曲比賽時結識的音樂才子黃昱,和我一起切磋許多創作經驗。高中主修理論作曲的學姐曾慧真,在一次訪談中和我分享她學習的經驗,開啟了我日後積極自修的大門。服役時海軍陸戰隊軍樂隊隊長丁一雷中校大膽提拔我,並給我極大的空間發揮專才。在南加州遇到的澳州作曲家Erik Griswold不但給我不少作品與演奏法建議,更不停地給我鼓勵與支持。在費城的爵士貝斯手、鋼琴家Jacob M Kraft給我許多實際的建議。作曲家鋼琴家Noah Farber不吝花許多時間和我一起聽寫許多爵士即興樂段、討論作品構想與音樂概念。爵士鋼琴家與音樂學教授Guthrie P. Ramsey和我分享許多實際的學習與生存經驗。爵士女歌手Denise King持續地給我極大的鼓勵與支持。作曲家、鋼琴家、音樂劇導演、劇作家Heath Allen花許多時間細閱我的作品,檢討我的演奏錄音。計算語言學教授,語音學家,古典吉他手,我的導師StevenBird,在我對在音樂與語言學中失衡時,和我分享他的生命觀。以及我留學期間最好的朋友,作曲家蔡淩蕙,不但不吝於花許多時間和我討論音樂,分享理念夢想,更為我介紹費城許許多多的音樂家,豐富了我的音樂生活。這些人,不僅音樂修養讓我景仰,他們的為人處事與生命觀也讓我尊敬不已。沒有他們,我的音樂生活絕對是黑白的。

如果您也想踏進音樂這條路,我鼓勵您趁早。不要因為環境暫時不許可而氣餒。只要您有足夠的熱情,肯用心肯吃苦,一定有機會在適當時機得到助緣的。加油!

About my music compositions 關於我的音樂創作

音樂裡各種型式、編制、語彙、風格,都是作曲家們實驗的對象。如同絕大部份的作曲家一樣,我也沒有為自己的作品可能性設限。但當然每一個人由於成長、訓練背景的不同,所運用的元素與組成方法也會各異。我儘量在每一個創作中加入新的可能性,不過不少演奏過我作品的演奏家們說我的樂句有很強烈的個人風格。

雖然我實驗過許多不同的編制與風格,但由於演出的現實考量,有幾種作品佔了我創作的大宗。(我寫過一個樂章的協奏曲,一個樂章的交響曲,但除了在電腦上合成外,從來沒有機會用原先希望的樂器演出過。如果您也是作曲者,一定能體會我最要好的作曲家朋友蔡淩蕙所說的話:「所有作曲家都應該兼修公關」。)

鋼琴獨奏:奏鳴曲、變奏曲、隨想曲、練習曲、改編作品...

器樂重奏:小提琴鋼琴二重奏、長笛鋼琴二重奏、直笛四重奏、吉他鋼琴二重奏等。

獨唱曲或聲樂與器樂二重奏:包括以鋼琴、馬林巴琴、吉他、電子音樂等單器樂伴奏。

重唱:二部至五部和聲作品。也是小團體委託作曲的大宗。

管樂合奏:我在海軍陸戰隊軍樂隊服役期間,由於有樂團給我實驗,在那時期編作過不少作品,包括室內樂重奏與管樂團(銅管木管打擊)編制作品。

小樂團型式:一般委託的最大宗形式。典型流行歌曲樂團編制:大部份含一或二部主唱,背景三四部和聲伴唱,與鋼琴、吉他、薩克斯管、電貝斯、鼓與其他樂器。

爵士樂:歌曲、小樂團編曲。

電子音樂:大部份有濃厚的實驗風格。以演算法及各種結構模型創造的作品;這部份與我音韻學主修有很大的關係。另外,我也實驗聲音製作;這部份與我語音學主修、錄音工程上的興趣比較接近。

在我的音樂工作室的廣告裡,放了一些我作品的精華片段,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雖然在音樂類主頁已經提過,我還是要在這裡再次感謝所有幫助過我鼓勵過我的朋友與音樂家們。沒有他們,我的音樂生命絕對會是黑白的。

Monday, April 8, 2002

About Category Mozart 關於這個莫札特區

關於這個莫札特區 About Category Mozart

我是莫札特迷。事實上,我在1991年時所架的第一個BBS站(AMADUES BBS),就是為了分享我的莫札特經驗。

這裡放了我從1990年來各種關於莫札特的文章、音樂、參考資料等。文章包括生平介紹、作品賞析、評論;音樂則是為莫札特紀念日而作;參考資料包括一份作品總表以及其他的莫札特資源。

除此之外,我計劃整理出我的收藏(書、唱片)、音樂會筆記、及我系列講座的大綱與記要。

另外,也會放我多年來和網友們的問答集。


I've been a Mozart fan forever. In fact, I built my very first BBS, AMADEUS BBS, just to share my Mozart experience with others.

Here I archive my works on Mozart, ranging from music, articles, to references. Articles include comments on Mozart's life and his works. The music is either a special rendition/arrangement of Mozart's works or works dedicated to him. References provide some useful links and a list of all his works.

I also plan to comment on the books and records I have, and share my concert notes, as well as outlines of my talks.

Q & A between me and readers will be included, too.

Saturday, April 6, 2002

第二代站台歷史

這是第二代個人網站的歷史說明。第三代就是目前這個網誌。

本站歷史

每個人都有夢想。我的夢想和許多人一樣,我希望我快樂、大家也快樂。但顯然每個人定義什麼是「快樂」、誰是「大家」、以及怎樣才叫做「實現夢想」,都很不一樣。對我來說,我希望我能找到同好,快樂地分享興趣;我也希望我能為我關懷的文化社群做點事。

在網際網路沒發達前,為了尋找同好、分享夢想、建構社群,我試過其他的媒體:平面(辦班刊班報)、聲音(個人廣播節目)、活動(營隊、演講、讀書會)、小規模網路(接撥式BBS)。這些媒體各有各的優缺點。但不可否認的,在今天,個人網頁具彈性、方便性、經濟性的優點,是其他媒體難匹敵的。

於是,在1997年12月5日,莫札特逝世206年紀念日,我將自己關於莫札特的一些文章整理出來,放到網際網路上,我第一個在網際網路上的個人網頁由是誕生。在那時,比較過幾家免費提供網頁空間公司的資料,決定選擇 www.GeoCities.com 來放我的網頁。當初的 URL 為 http://www.geocities.com/Vienna/Strasse/3138,至今已無效,但仍是許多搜尋器目前所儲存的網址。

1999年時, Yahoo 將 Geocities 買了下來,由於其財力雄厚,又正值網際網路產業嵿峰期,許多原來付費的項目 (子目錄結構、FTP傳輸、易記網址、更大網頁空間) 都成了免費服務。我趕上這波免費浪潮,為網站加添了永久轉址 (come.to)、永久郵址 (mail.com)、計數器等功能。

那三四年裡,我收到許許多多網友的支持、鼓勵、建議,讓我覺得分享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即使網站放在那裡不更動,總還會有人因此而受益。這真的是網際網路最獨特之處。

2001年顯然是網際網路的低潮期。hotmail、yahoo、mail.com、come.to 相繼減縮免費項目,許多當初號稱的「永久」(永久郵址、永久轉址、永久免費網頁) 變成「歷史」。果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2002年四月,我終於決定自費來維持這個網站,申請屬於自己的網址 (tklee.com),並加入語言學、個人音樂、與台灣相關的內容。原來在 Yahoo! GeoCities 的網站停止更新,留在那裡給老搜尋器找。那個網址是 http://www.geocities.com/tkslee。在那裡的更新記錄裡能看到網站功能和產業興衰的互動。我也把那個網站的內容在這裡放了一個備份,當做紀念。除了我年輕時的童言童語外,大部份專業文章都重新整理到新網站了。

很多人的夢想都會被「長大」這件事改變。希望我這結交同好、分享生命喜悅、回饋社群的小小夢想,能和我生命一起持續成長。

2002/04/16


更新 Update 2009/04/24:
Geocity最後還是關閉了。其實,從本站早期歷史發展就可以看出沒有什麼是永久的。

Geocity came to an end, as its impermanence hinted even from my site's early history.




Tuesday, April 2, 2002

History of my first website 第一代站台更新記錄


把網頁寫作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寫下來,竟有一種後設文學的味道。所以,這個記錄,不只給您用來參考最近的更新,也可以算是另一種成長的分享。


Keeping track of the creation of this homepage was intended to provide update information. However, it came out to be somehow like a meta-homepage literature. Am I writing the history for my homepage or for myself? Come here to read the history and me.

更新記錄
Update History


把網頁寫作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寫下來,竟有一種後設文學的味道。所以,這個記錄,不只給您用來參考最近的更新,也可以算是另一種成長的分享。


Keeping track of the creation of this homepage was intended to provide update information. However, it came out to be somehow like a meta-homepage literature. Am I writing the history for my homepage or for myself? Come here to read the history and me.

日期

Date

更新記要

Major Changes

說明

Notes

2002/04/02 本站遷址。此處內容停止更新。

http://tklee.com


This site moved. No future updates will be made here.

前幾年 Internet 的景氣過了。許多提供免費服務的公司皆無法負擔龐大的費用而中止服務。對我來說,比較切身的是 mail.com 的服務條款改變。當初付費購買的「終生帳號」,到今年竟失效了。另外,就是 Yahoo! Geocities 暫停了 FTP 的免費服務。看看這個 update history,能明顯地看出本站經歷了這六年來 Internet 業者的興衰。隨者我個人年齡增長,以及專業上的需要,我決定付費來維持我的個人網站。

The golden age of the internet seems to be a history, which ends at several internet companies' change in their free service. For me, what affect me the most are the termination of the paid permanent mail address at mail.com, and of Yahoo! Geocities' free FTP service. From the update history you are reading now, we can se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is industry in the past six years. Due to my professional need, I decided to pay to maintain my personal site.

2000/03/06 樂流音樂雜誌遷址。

http://totoro.nsysu.edu.tw


Music Current URL updated.

My Dictionary 我的字典
1999/12/11 增加MIDI曲: "Hooked On Mozart 2".

Add a MIDI, "Hooked On Mozart 2".

Hooked On Mozart 2
1999/11/18 增加版權宣言英文版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opyright Statement.

Copyright Statement 版權宣言
1999/10/30 增加電腦文集及兩篇文章

Computer Articles area added. Two new computer articles. Sorry, only Chinese version.

Computer Articles 電腦文集

判斷是否中Pretty Park.exe病毐及解毐法


用點心,保護朋友的網路隱私

1999/10/14 去除計數器,並增加更新記事。

Remove the counters and add the update history.

到底計數器的意義在哪裡?它是要給我看的還是要給來這網頁的人看的?我承認,過去我很在乎我的文章能和多少人分享,但也許現在年紀比較大了,發現自己其實還是比較在乎那些在乎我寫什麼的人。對我來說,質總是比量來得實在。想一想,算了,拿掉吧。

What do those counters mean to me? Are they there for me or for the visitors? I admit that I thought the number of visitors mattered -- I cared how many people shared my articles. However, perhaps because of my age, I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ose who care about me and what I write. Quality means more to me than quantity. So? Bye bye counters.

1999/10/10 改以子目錄結構管理。

Use subdirectories for hierarchic management.

Geocities 和 Yahoo 合併(併購?),Yahoo大方地把原來限制給付費會員的的子目錄功能開放出來。為了管理方便,當然就跟進囉。

Geocities was bought (or annexed?) by Yahoo, which generously provided subdirectories for free members (originally only for paid members). Why not use them? Here they are.

1998/06/21 增加通訊錄。

Addressbooks added.

老朋友們的通訊錄擺上網囉!不過,為了大家的隱私,抱歉,無連結,無選單。要找通訊錄,寫信問我要吧。

Hey pals, we have our own addressbooks on-line! For your privacy, there are no links to these pages. Email me for their URL.


My Addressbook 我的通訊錄

1998/06/09 更正多處字誤。增加電腦相關內容。

Typos corrected. Some computer articles added.

Those Oldies 老機種

APPLE II

1998/05/28 增加選單功能,並加入關於個人的新網頁。

Form menu for navigation. Personal intro added.

About Me 關於作者
1998/05/22 使用小圖示。

Icons used.

我這個沒什麼美術細胞的人,原本想說就用全文字的網頁就好,一方面省麻煩,二方面對於用文字瀏覽器(像lynx)的朋友也比較方便。可是,數據機速度愈來愈快,圖形介面也普及到某種程度以上,於是就硬著頭皮弄幾張圖來擺了。

As an art idiot, I had always wanted to use all text format, both for my laziness and for those who still use text-based browser (e.g. lynx). However, in the age of 56K bps and X-terminals, can I insist on my purism?

1998/05/19 改以頁框選單方式。

Framed structure used.

時代進步,瀏覽器新標準普及,跟進。

New HTML standard released and widely adopted. Why not use it?

1998/05/10 增加較完整的內容及分類。

Better categorization.

Mozart 莫札特
1998/04/24 初版完成。

First version completed.

僅有簡單的文字內容,沒有排版。

Only simplest text without any formats properly presented.

1997/12/05 本站誕生。

The birth of this homepage.

莫札特逝世206年紀念日,也是本網頁的生日。

The 206th anniversary of Mozart's death is the birthday of this homepage.